当前高职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及提升对策
——基于广东粤东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
2021-08-23王国诚胡愈琪
王国诚 ,王 伟,曾 锐 ,胡愈琪
(1.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2.大同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3.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与教育教学部,广东 汕头 515078)
自2019 年国家提出“高职院校扩招百万人”政策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猛增。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日益壮大,高职教育的质量也愈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从传统的重视学校资源的投入逐步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而充实的心理状态[1]。学习投入不仅是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指标,也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
回顾文献发现,国内外对本科生的学习投入关注较多,但对高职生这个群体的学习投入情况的关注严重不足。相对于本科生,高职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较突出,高职生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3]。调查分析当前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具体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学习投入的因素及教育对策,对促进高职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高职生学业成就、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广东省粤东地区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最终有效样本为 3248 份 ,其中 ,男生 889 人 ,女生 2359 人 ;文史专业学生2511 人,理工专业学生737 人;农村户籍学生1658 人,城镇户籍学生1590 人;独生子女262 人,非独生子女2986 人;当过学生干部学生1774 人,没当过学生干部学生1474 人;大一学生 1490 人,大二学生 975 人,大三学生 783 人,学生年龄为20.02±1.35 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使用学习投入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在问卷中,设置了性别、专业类型、年级等调查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题项。
1.学习投入量表
由李西营和黄荣翻译和修订[4],该量表共17个题项,包括动机、精力与专注三个维度,分数越高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动机指个体对学习感兴趣,并理解学习的意义;精力指个体努力学习时不易疲劳,面对困难能持之以恒;专注指个体专注于学习,沉浸于学习中,达到忘我的状态。
由于该量表翻译修订时以本科生为对象,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高职生。为了使量表更符合高职生的实际特点,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对该量表做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如将测题“学习激发我的求知欲”删掉等。最后经过修订,确立了本研究的学习投入量表,共10 个题项,三个维度,采用“从来没有”到“总是”7 级评分。
本研究中,对修订后的学习投入量表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CMIN/DF=2.783,RMSEA=0.079,RMR=0.015,CFI=0.966,TLI=0.952,模型拟合良好;量表的各测量指标因子负荷量介于0.57~0.87,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 0.82、0.89、0.83(高于 0.6),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分别为 0.61、0.72、0.56(高于0.5),量表的聚敛效度理想。(见图1)
图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总量表、动机维度、精力维度、专注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 0.911、0.807、0.887、0.823,均在0.8 以上,量变的信度良好。
2.学校归属感量表
由中国香港学者Cheung 等人翻译和修订[5],该量表共18 个题项,六点计分,总分越高学校归属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6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MIN/DF=4.086,RMSEA=0.066,RMR=0.037,CFI=0.960,TLI=0.943。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现状
对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做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高职生学习投入总体状况(n=3248)
从表1 可知,总体来看,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4.22>4),这一结果与肖艳双等人[6]、刘湘玲等人[7]对高职生的研究结果一致。从研究结果可看到,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其实并不像人们一贯所认为的那么低,高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如本科生,并不一定是学习不努力,可能跟他们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等有关。
从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各个维度来看,表现最好的是动机(4.46>4),而表现最差的是精力(3.91<4),这一结果与张萌等人[8]对本科生的研究结果一致,不过,本科生的动机、专注、精力得分均高于理论均值。由此可见,随着身心的成熟,高职生也懂得学习的意义,明白努力的价值,对学习有一定的卷入,学习时也能做到集中精力,但在学习中全身心持续的努力付出、面对学习挫折的心理韧性等方面表现较差。这些表现可能跟高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周围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有关。
(二)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由表2 可知,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男、女高职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职生、农村和城镇高职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无显著差异,而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高职生,其学习投入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
表2 高职生学习投入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居住地、独生与否、有无学生干部经历上的差异比较(M±SD)
男女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宗胜蓝等人[9]对高职生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10],其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适合文化基础比较弱的高职生,无论男女生都比较容易接受,故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学习投入差异不大。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崔文琴[11]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学生入学前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因此专业的差异不会导致学习投入的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问卷中设计的专业类别不够清晰,难以体现出专业上的差异。农村和城镇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王品刚[12]的研究结果一致。以往研究认为农村孩子由于资源条件有限,在学习上比城镇的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吃苦,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很多地方特别是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等,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导致他们的学习投入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和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肖艳双等人[6]对高职生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生活质量差异越来越小,所接受的教育也差异不大,因此他们的学习投入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的样本偏少,也可能导致结果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学习投入高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这一结果与刘湘玲等人[7]、汪雅霜等人[3]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般来说,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都有较为强烈的责任感、自豪感,他们的内心无形中都有一种要为同学们树立好榜样的意识,因此在学习的投入上也要比一般同学更多。
由表3 可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在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学习成绩五个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高职生学习投入在年级、家庭经济、父母学历等因素上的差异比较(M±SD)
进一步事后比较发现:
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最高,其次是大二,大一学生学习投入最低,这一结果与刘湘玲等人[7]、郭清菊等人[13]、甘良梅等人[14]的研究结果较一致。大三学生身心更成熟,面对升学和就业压力,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在学习上会有更多的投入。大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节奏,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加重,他们的学习投入逐步增多。大一学生由于刚经过高考,入学后新目标还未确立,又没有升学等压力,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身心还没安顿下来,很多人都抱有先放松一段时间的心态,在学习投入上自然就少了很多。
家庭经济状况为小康的学生学习投入显著高于特困、贫困、一般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这一结果与张萌等人[8]、刘湘玲等人[7]、石雷山等人[15]的研究结果一致。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家庭经济与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家庭经济越糟糕的学生越难以积极参与学习[16],因为他们在经济、人脉等方面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与不确定性,更有可能体验到无能为力、自卑和习得性无助[17],从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父亲或母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学习投入最高,而父(母)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的学生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程利娜[18]的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认为,父母的教育背景是一种文化资本,对父母科学教育孩子很有帮助[18]。学历高的父母更容易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教育,其家庭的文化氛围往往也较好、亲子间交流顺畅,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高。反之,学历低的父母,自身知识有限,不了解孩子身心特点,不能及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投入水平。
亲子关系质量越好的高职生学习投入越高,反之,学习投入越低,这一结果与陈紫薇[19]的研究结果一致。陈紫薇研究表明,学生觉察到的亲子关系对其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觉察到的亲子关系越亲密,其就越容易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越容易明白父母所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同时在学习上面对困难时,能及时主动地向父母求助,学习问题的解决比较顺利,常常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因此而形成了良性循环[19]。
学习成绩为上游和中上的高职生学习投入最高,但两者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学习成绩为中游、中下、下游的学生在学习投入上差异显著且逐步下降,下游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最低。这一结果与肖艳双等人[6]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得到外界的正向反馈越多,其能体验到更多的自我价值感和自豪感,更能促进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导致在学习上投入越来越少。
(三)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20 世纪70 年代,生态化理论兴起,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生态系统理论详细地解释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强调所指环境是个体主观上感知到的环境,而不是环境的客观特征[20]。阿斯汀(Astin A)、帕斯卡雷拉(Pascarella E)等学者是学习投入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院校影响力模型,认为学生学习投入受个体因素和院校层面因素的双重影响[21]。
受生态系统理论和院校影响力模型理论的启发,本研究将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指人口统计学变量)和院校层面因素(主要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作为自变量,学生的学习投入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两者联合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效果。
学生个体因素共包括十个变量,其中性别、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有无干部经历均为二分类变量,年级为无序多分类变量(需转成虚拟变量),家庭经济状况(四个等级)、父母受教育程度(四个等级)、亲子关系(四个等级)、学习成绩(五个等级)均为连续变量。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进行测量,学校归属感指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被别人接受、包容、尊重和支持的程度[22]。
由于自变量包含了虚拟变量,故回归分析选择强迫进入法,在模型中投入所有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格只保留影响显著的自变量)。
表4 学生个体因素和院校层面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n=3248)
从表4 可知,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学校归属感联合对学习投入解释率为18.5%,亲子关系、学习成绩和学校归属感三个变量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亲子关系每增加1 个单位,学生的学习投入将增加0.084 个单位;学习成绩每增加1 个单位,学生的学习投入将增加0.151 个单位;学校归属感每增加1 个单位,学生的学习投入将增加0.263 个单位,学校归属感对学习投入的解释力最高。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干部经历等变量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回归分析结果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结论相一致。古德诺(Goodenow C)研究发现,对学校有高度归属感的学生能够不断努力学习,并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23]。国内研究者周逍雅的研究也表明,学校归属感可作为大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指标[24]。回归模型中高职生学习成绩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仅次于学校归属感。李建宗(Lee J S)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好,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越高[25]。芬恩(Finn J D)等人发现,学业成就优秀的学生比辍学的学生在学业上投入更多[26]。回归模型中亲子关系对高职生学习投入也有显著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家庭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行为的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有正向促进作用[27-28],改善亲子沟通对降低孩子的学习倦怠程度有明显的帮助,有利于提髙孩子的学习投入水平[29]。
三、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第一,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动机维度最高,精力维度最低。
第二,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在性别、专业、家庭居住地、独生与否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在年级、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学习成绩因素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亲子关系优质的学生、学习成绩中上及以上的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
第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学习成绩、学校归属感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学校归属感的预测力最大。
(二)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结论,从学生、家庭、学校层面就提升高职生学习投入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1.学生层面
首先,高职生要及时转变角色,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并准确定位自己,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高职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有些人入学后还一直陷在失败的痛苦中,整日浑浑噩噩。与其这样,不如认真总结经验,重新启航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高职生要提高认识,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不管哪个层次的人才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应理性、客观地分析个人的优缺点和所就读专业的优势,及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其次,高职生要学会客观看待个人的学习成绩和自己的家庭现状。不管以往学习成绩如何,已经成为过去,踏入新校园意味着新的开始。文化课成绩固然重要,但高职更强调的是技能的学习,高职生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的高职生,必须从思想上承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一时半会难以改变,应放眼未来,珍惜高职的学习机会,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奋发图强,全力投入学习来提高自己。最后,高职生应提高个人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尽快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很多高职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高职生应意识到学习时间的紧迫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迅速从各方面做好调整,加强自我管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快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层面
首先,父母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有时物质条件上的不足可以通过精神上来弥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父母,虽难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学习资源等,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亲身示范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信念。其次,父母应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水平和素质修养。父母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发展观,认识到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学会尊重、理解、接纳每个孩子。最后,父母应尽力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与孩子相处,加强亲子沟通与互动,精心培养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使孩子与父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让父母成为孩子心灵上的坚强后盾,从而使孩子心灵上源源不断地获得勇于挑战、克服万难的学习勇气,更好地投入学习。
3.学校层面
第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时对专业和课程进行优化,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高职生学习理论知识能力不足的特点,着力培养、发挥其动手实操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积极开展入学教育和学习辅导,帮助高职生规划大学生活。对于大一学生,入学教育时要让他们尽快了解专业、行业的要求,主动对照社会用人标准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提早做好学习计划。对于大二学生,可引导其提前体验人才招聘会、或让毕业生现身说法介绍就业形势等,适当增加其学习上的紧迫感,促进其增加学习投入。
第三,积极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帮助他们挖掘特长,提高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了解其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其发现自身长处,肯定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学业自我效能。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等要充分利用政策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做到精准帮扶,同时在心理上多关心、多鼓励,不断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地投入学习。
第四,创造条件满足高职生的社会需要,提高其学校归属感。首先,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氛围,如通过悬挂暖心的标语、创作温馨的墙报、举行爱心开学接待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校对其的重视和尊重。其次,强调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如设置学校领导接待日畅通学生与校领导的交流渠道、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献言献策等,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体验当家作主,真正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员,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学习投入。最后,不断完善学校设施。有研究表明,如果学校的供给条件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就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30]。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课外活动空间等,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