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童心,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1-08-22李秀虾
李秀虾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一节节的语文课,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感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语言实践中逐步提高的。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关键词:《纸船和风筝》;语文;自主学习
《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小松鼠折了纸船顺水漂流给小熊送去快乐,小熊扎了风筝顺风飘荡给小松鼠带来幸福,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和蓝蓝的天空中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和谅解。纸船和风筝成为发展和维系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教学这节课的成败,我感觉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意语文基础训练,我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多的探究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体验、感悟、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因为自主是学习的内核,感悟是个性化阅读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在教学《纸船和风筝》时,教学开始,我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引入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并让学生贴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在哪里,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黑板上简简单单几笔勾画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了,而且为后面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关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小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了“乐坏了”“很难受”“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让小朋友在朗读中体味小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读是理解、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驾照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这节课,我把有效的提问和指导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如:如果把这只纸船加上松果送给你,你会感到怎样?学生会说:“惊喜、高兴。”把这种感受带入文中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设都应该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飘”与“漂”的不同含义并进行练习巩固。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内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1、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友谊带给双方的快乐
如在1-6自然段中的想象说话——“小熊和松鼠还会在风筝和纸船上写些什么?”“小熊,你想在风筝上写什么?”“小松鼠,听到小熊的祝福,你想说些什么呀?”“小熊,你还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要告诉松鼠吗?”学生在对话中搜集小熊和松鼠在交往中快乐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友谊所带来的美好。
2、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心理变化
如,当他们友谊破裂时,让学生扮演小熊、小松鼠,体会两者当时的思想变化,学生感悟到了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友谊的渴求。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体验也特别真切。
但课堂总是充满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我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觉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悟读平淡。我用课件、板画、贴图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悟读的欲望,来促进孩子体会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这样的手段很好。学生们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了它们的快乐,他们也努力地从朗读中去体会,读出了欢快的感觉。表面上孩子们似乎真的悟读成功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心并没有和松鼠小熊融合在一起,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并没有进入孩子的心里,所以那课堂上的悟读还只停留在表面,那悟读是平淡的。
我琢磨着悟读课文如果能在形式多样,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一些“小问题”,或巧妙地把握孩子提出的“小问题”,并进行恰当引导,这样的课堂会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间把握不当。由于心理的紧张,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教学预设最后一个环节是: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松鼠或小熊说呢?这个环节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在我的实际教学中缺少这一环节的教学。
评价失误,语言过于简单。评价语言过于简单笼统,没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如果我能更宽容一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哦,你的思维真活跃,一下子跳那么远去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还没说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认真听听,我们等一会儿再听你的高见,好吗?”或许孩子能在淡淡的诙谐和轻松的微笑中领会老师对他的肯定与建议,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些,他也许会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一堂课之后,反思整个过程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正像老舍先生在养花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不过好事多磨,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多学多练,我想成果应该还是有的。
参考文献:
[1]凌红.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12):36-38.
[2]张玉,刘燕君.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评析[J]. 小学语文教学,2019,(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