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散文的还原解读

2021-08-22朱晓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还原散文教学情思

朱晓芳

摘要:散文是以情感表达为中心的,散文教学应当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思。将还原思维运用于初中散文的教学,通过换位体验、补白内容还原散文中的人物;通过发挥想象、感悟意象还原散文意境;通过还原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还原散文时代特征。由此追根溯源,品味散文的真正内涵,领悟散文中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思。

关键词:还原;散文教学;情思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它是创作者情感的个性抒发,其突出特征就是具有主体性,而情感则是其核心。但每一篇散文的创作,总是在特定的时代下,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阅历也和作者相去甚远,这就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过程会出现理解的差异,影响了学生对散文表达情思的感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还原思维运用到散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那时、那境之中,感受那人的情思。

一、易位而处之:还原那人

(一)换位体验,角色还原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我”融进文本之中,也即是设身处地去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感受,换位体验,代入人物角色,从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思。例如: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复杂情感,明确文章表达的主题,我提出问题“由于作者的主观臆断而使第三只猫冤死,你觉得发现真相后作者会对猫说些什么?冤死的小猫又会说什么?”但学生对此没有太多的想法,后来我考虑让学生换位思考,还原角色后再谈谈,于是我将问题改成“生活中,你是否像作者一样仅凭主观臆断曾经冤枉过别人?或者你是否也如第三猫那样被冤枉过?联系你的经历,设身处地换位想一想,如果作为作者你想说什么?或者作为第三只猫,你想说什么?”通过角色还原,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样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对情感的把握更加准确了。

(二)补白内容,感情移入

除了换位体验能够还原散文中的人物之外,对散文中的人物的情感的体会还可以借助补白内容,在补白过程中实现感情的移入,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散文中表达的情思。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文章一开头就表现了“我”双腿瘫痪之后的痛苦,暗含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但是学生在开篇可能不能很好地体会。我要求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补白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理解的情感,还原了作品的人物情感,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了,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散文内涵和感悟散文情思。

二、入境始与亲:还原那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个意蕴深化的意境,散文更是如此。学习散文,要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中去,契合作者的心境,体验作者“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1]初中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还原意境,使學生在文本的意境之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思。

(一)发挥想象,还原意境

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引导他们融入作品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情思。即要求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受,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所处之境、所睹之物,进而揣摩作者所抒之情。[2]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将汉字转化为画面,再将画面组合成意境,还原作者所处之境,如此才能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如:《济南的冬天》中描绘“雪霁初晴”这一意境的时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才能还原那个美丽的意境,才能感受到雪后山上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才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二)感悟意象,融入意境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一个个不同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散文的意境,还原意境时,不可忽视意象的重要作用。抓住散文中的意象,又不能仅浮于意象的表面,描绘的“象”悟出“象外之象”,触“象”生情,最终指向“情感”。[3]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作者在散文中描绘春花图时,有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我们把这一个个的意象结合起来,可以看到春天百花竟放,各种花的色彩缤纷这样的美景,再加上作者想象、联想,蜜蜂、蝴蝶忙着传花授粉,想象树上长满桃子、杏子、梨子的美好景象了,把这些意象串起来,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美好的意境,融入这样的意境之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文为时而著:还原那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下创作的,散文作品更是如此,每篇散文的创作,除了烙上作者的主观感受,也肯定带有时代的气息。散文阅读要还原本初,需要拨开表层,追根溯源,对作者创作那时、那人、那场景等进行还原。[4]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写作时状态等,很难凭着自己的品读而感悟其情感。

(一)还原时代背景

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还原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作者写作散文时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思。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写的是“文革”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故事,如果完全不了解“文革”这一时期的背景,那么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时候必然不够深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还原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借助文字背景资料或者视频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更甚者可以将杨绛夫妇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直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了解具体的时代背景。将作品置于还原之后的背景之下,学生能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二)还原创作意图

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的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光是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还是不足以理解的,我们还要将其与作者个人的相关经历联系起来。想要领悟《散步》这篇散文蕴含的情思,不得不联系作者的创作契机。莫怀戚写这篇散文有两个写作契机,第一个契机发生在一家四口去原野散步,当时因为他父亲去世了,母亲处于丧偶综合症中,他意识到子女陪伴的重要性。结合这一契机和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亲情”是散文蕴含的情思之一。而第二个契机则是来源于莫怀戚与柯尔特先生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的讨论,柯尔特先生认为敬老爱幼是中国的文化精髓,十分赞赏“孝顺”这一文化传统,这令莫怀戚很有感触,“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这也是他创作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目的之一。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思。

综上所述,散文中的人、事、物等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想要感悟散文中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思,需要将还原思维运用其中。通过还原那人、那境、那时,最终必然能够拨开文本的表层,追根溯源,品味散文的真正内涵,领悟散文中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思。

参考文献:

[1][3]李新平.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谈初中散文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75-77.

[2]陈帮喜.小火慢炖出“情味”——探究散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3):28-29.

[4]陈惠琴.还原思维视域下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0,(5):118-119.

猜你喜欢

还原散文教学情思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飘落的情思(局部)
十月情思
归来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还原”范冰冰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