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联合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血小板减少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2李京洲

医学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巴曲下腔计数

李京洲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孕产期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with thrombocytopenia,PT)的界定标准不同,国外常以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 作为诊断标准[1],我国妊娠期两次检查结果显示PLT<100×109/L 即可诊断PT。PT 在我国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6%~11.6%,是发病率仅次于贫血的妊娠期血液系统合并症,也是导致妊娠期出血性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2]。PT 可由妊娠和(或)多种内外科疾病引起,不同病因PT 对母儿出血性并发症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相差较大。早期识别高危PT 产妇并对其加强孕期管理,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减少妊娠期、分娩时、麻醉、术中、产后出血,甚至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产科、血液内科及新生儿科医生等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0 例血小板减少的产妇进行研究,探讨巴曲酶联合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PT 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妊娠,且行剖宫产术。排除标准:合并肢体语言障碍者;麻醉禁忌证者;多胎产妇;胎儿发育异常者;有精神病史的产妇。两组年龄、孕周、体重、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两组产妇手术之前均给予0.5 mg 阿托品(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72)肌肉注射,并在进入手术室之后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数。

1.2.1 对照组 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具体方法为:选择产妇L2~L3间隙进行穿刺,尽量选择两棘突中间作为穿刺点,首先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来穿刺,将穿刺针在两棘间穿刺后,固定针管,拔出针芯,接5 ml玻璃空针,并在空针内部抽3 ml 空气,左手持针将针缓慢推入,右手持空针推压注射器芯保持空针内的空气是正压,当空针内压力消失,立刻停止进针,针斜面转向头端,插入25G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针,针孔向头端,见清亮脑脊液溢出后,一次性注入2%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83920,内含1∶20 的万肾上腺素)15 ml,不置管拔出硬膜外穿刺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给予产妇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95)1 kU,im,在手术过程中依照产妇实际出血情况给予产妇1~2 kU 巴曲酶静脉推注,术后给予产妇1~2 KU 巴曲酶,qd,im[3-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T1)和胎儿娩出时(T2)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和每搏变异度(SVV)]、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Apgar 评分及产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Apgar 评分标准 应用阿普加评分(Apgar)[6],包括脉搏、呼吸、肌张力和刺激反应四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新生儿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T0时点,两组产妇SVV、SVI、CI、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观察组SVI、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VV、CI、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观察组H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VV、SVI、CI、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表2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2 两组产妇手术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手术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产妇手术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2.4 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 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Apgar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PT 是当前妊娠期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不一,可由妊娠相关疾病或内科疾病引起,产妇多数在妊娠中晚期发病,且血小板的减小程度比较轻[7-9]。另外,一些妊娠期产妇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ELLP 综合征等也是产妇出现PT 原因,其血小板减少程度较高。

研究表明[8,9],妊娠期PT 产妇进行椎管内麻醉风险比较大,会导致产妇出现硬膜外血肿,加大产妇生产风险。在妊娠后期,产妇的血小板生成逐渐增加,同时增加了妊娠期产妇的应激反应,多数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另有研究表明[10],血小板计数在60×109/L 以上,建议进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不在硬膜外腔进行给药,将药置入导管内,可以减少发生硬膜外血肿风险,这种麻醉方法能够让产妇保持清醒状态,从而减少产妇发生误吸性肺炎,避免困难气道等相关并发症出现。

对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产妇,一般治疗主要依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药物疗效来定,主要有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制品、抗血栓药物以及止血药等,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严重的产妇可以在分娩过程中灌注血小板。但是在血制品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血小板抗体增加,加速对产妇体内血小板破坏程度,而且还容易出现血液性疾病传播现象。巴曲酶,临床称立止血,是从矛头蝮蛇毒中分离、精制而成的酶性止血剂,含有两种酶,其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液凝固。目前大量临床资料均未发现巴曲酶对孕妇及胎儿的毒副作用[11,12]。对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的孕妇在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基础上连用巴曲酶可取得较好的预防出血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T0时点,两组产妇SVV、SVI、CI、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观察组SVI、MAP 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VV、CI、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观察组HR 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VV、SVI、CI、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家轩[13]研究结果类似,提示连续腰麻能够得到较好麻醉平面、麻醉深度,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泽伟[1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联合巴曲酶可以减少产妇术中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 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妇手术过程中,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刺激会导致产妇心律紊乱、血压升高,巴曲酶联合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够避免新生儿呼吸抑制现象,提高新生儿Apgar 评分。通过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表明[15],巴曲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能降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促进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释放,还具有降低血粘度、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综上所述,巴曲酶联合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够减少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 评分。

猜你喜欢

巴曲下腔计数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巴曲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这样“计数”不恼人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