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中的应用

2021-08-22林桂平邓婉君陈翠薇

医学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高质量论文

林桂平,邓婉君,陈翠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学科发展规划部,广东 广州 510000)

科技论文是科研的基石,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科研活动对现有医疗知识体系的贡献。而高质量论文是指在学科领域内引文影响力及传播速度表现较高的论文,高质量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水准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开展,为探索科技前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为科技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1,2]。2020 年2 月,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破除“唯论文”科技评价的同时,亦明确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三类高质量论文)[3]。PDCA 循环包括P(Plan)、D(Do)、C(Check)、A(Action)4 个阶段,是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4]。因其普适性及科学性,为充分保障医院质量与安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已被成功应用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并将其运用成熟[5,6]。本文以我院运用PDCA 循环管理工具优化科技论文管理工作为例,以发表于期刊IF>10 的论著为统计监测对象,结合科技部对“高质量论文”的明确界定,旨在为以科学管理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及强化医院科研人员高质量论文发表意识和认识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计划阶段

2016 年~2017 年,随着医院科研项目数量以及资助经费的整体增加,医院医学人才论文发表数量也显著提高,但高质量的标志性论文成果鲜少,且与同一梯队的医疗机构相比,医院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院科研管理部门组建相关项目团队,结合医院发展状况,拟经过3~5 年努力实现医院年均高质量期刊论文发表数量20 篇,达到整体提升医院研究论文的质与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见图1,具体如下:①选题能力不足:临床医生未形成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意识,亦缺乏从发现临床问题凝炼为科学问题的能力;②论文发表“重量轻质”:一方面由于医生医疗工作繁重,时间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在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课题结题等压力下,趋于短、平、快,导致临床医生发表低水平、重复无价值论文的现象较多;③撰写能力有限: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且临床医生长期从事临床实践工作,缺乏基础研究思维训练,撰写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有限;④高端研究型人才不足:医院高端研究型人才储备不足,学术引领力量欠缺,待构建一支结构完整的立体化人才队伍;⑤研究平台不足:医院场地狭小,加上医疗诊疗需求较大,开展科学研究场地严重受限,也未能形成系统的研究平台链条。

图1 本院高质量期刊论文问题原因分析鱼骨图

2 执行阶段

2.1 加强引导培训 医院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顶级期刊编辑专家、发表顶级论文的主要作者到院培训指导,并形成系列顶级成果论坛。在临床医生选题上,强调“三个面向”即:“坚持面向学术前沿、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医生开展直面临床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并安排专职科研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为期两周的组会,为临床医生科研选题提供多角度建议。举办逸仙高端学术成果讲座,邀请高水平论文发表经验丰富的院外专家教授莅临我院做专题讲座,广泛发动各科室参与。邀请Cell、Cell Research等国外顶级期刊编辑专家,为我院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扩大国际化视野、提高科研能力的机会。

2.2 制度改革创新 针对临床医生工作繁重,一方面安排相关领域专职科研人员对接临床科室,与临床医生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实施科研助手计划,给选题较好、能力较强的临床医生及其团队配备科研助手。此外,改革晋升、研究生指标分配、科研业绩奖励等制度,导向上鼓励临床医生发表高质量论文,如在职称晋升上逐步完善代表作制度,以代表作论文质量评定技术资格。

2.3 成立论文编修部 依托医院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特组建论文编修部,提供高质量的润色服务,规范论文翻译、润色行为,提升医院的论文质量。同时,亦避免委托第三方以语言润色名义修改实质内容等学术不端行为,特设论文指导老师,每周定期一对一就论文撰写、投稿等问题为医院科研人员答疑解惑。

2.4 加强人才引育 医院树立“引育并重”的人才理念,多措并举筑巢引凤、育凤,向外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向内构建人才培育体系,点燃人才双引擎,有效激活医院医学人才的科研意识及积极性,有力引领医院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2.5 平台搭建 高质量论文的创作需要科技支撑力,依托于科研平台。为提供开展科学研究场地,医院关注科研平台建设,用于平台建设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9 年平台建设投入7458 万元,是2016 年的1.35 倍,投入强度提升至35.2%,见表1。通过向地方政府在周边租赁场地等方式,开拓科研场地,实验场地从1000 m2拓展至15000 m2,并加大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搭建一套满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全链条研究的科研公共平台体系,科研平台体系突破传统局限,由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以及医工融合研究中心三大架构组成,融合多学科,发展现代医学,引进工学、材料学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医工融合平台。

表1 用于平台建设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情况汇总表(万元)

3 评估阶段

自2015 年以来,医院稳步推进多项举措,成效逐步显现。以2014 年为基期,2014 年~2019 年医院国际高质量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见表2。医院职工的论文发表意识得到提升,2018 年高质量科技论文数量倍增,较2017 年提升了3 倍,并保持增长态势。另外,2018 年以来,在国际公认的医学前沿科技成果产出评价体系——连续进入自然指数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前10 位,最新排名位居全国第4 位,位列全球医院第75 位,医院科技实力发展迅猛[7]。

表2 2014 年~2019 年医院国际高质量期刊论文发表情况(n,%)

4 改进阶段

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以来,达到年均20 篇高质量期刊论文发表量的项目初期目标,且溢出效果明显,论文发表量亦得到整体提升,说明科学引导、平台搭建以及强化管理、人才引育等施行路径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亦发现医院开展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管理工作仍存在问题,发表的高质量期刊论文中,多数为基础研究类论文,原创性临床研究类、医工融合类学术论文仅占少数。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将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施行路径,并根据存在问题,强化临床医学研究、医工融合研究奖励举措,另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精神,全面管理“三类高质量论文”,不限于发表于IF>10 期刊的论文,延伸“发表于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范围,并把“发表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纳入PDCA 循环管理对象,并就如何使高质量论文成果数量保持上升态势以及如何转化应用高质量论文成果展开新一轮的PDCA 循环管理模式。

5 总结

我国医疗资源以及病例资源丰富,而医院是推动我国生命医学科学发展的组织者之一,临床医生不仅是临床诊治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开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及医学科研成果的缔造者,医院有效地激励临床医生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才能有力地推动医学的实质发展。科学引导、强化管理、人才引育、平台搭建等是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有效路径。这一系列措施亦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提升了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积极性以及科研意识。运用PDCA 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医院高质量学术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制定计划、执行制度、检查效果并完善处理,可逐步优化论文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管理有效性,助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新发展。在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同时,亦需避免过度引导基础研究和“唯论文”倾向两个误区。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高质量论文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