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利可君对盆腔肿瘤调强适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

2021-08-22张永胜唐武兵

医学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白细胞骨髓盆腔

张永胜,唐武兵

(1.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肿瘤一科,广东 佛山 528200;3.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e-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IMRT)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盆腔放射治疗中骨盆低剂量区域范围大,可抑制骨盆造血功能。研究表明[1-3],腹部盆腔肿瘤患者IMRT 不良反应中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常因骨髓抑制严重而中断放疗造成放疗疗效降低及经济负担加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骨髓抑制是保障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常见措施是限制正常盆骨的放射剂量及同期化疗药物的选择,出现骨髓抑制后使用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因子治疗。常规剂量利可君可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症。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20 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盆腔肿瘤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96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剂量利可君对盆腔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防治效果,为提高疗效、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20 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盆腔肿瘤术后辅助放疗的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67 例;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51.25±5.25)岁,中位年龄58 岁,所有患者均为手术后患者,其中宫颈癌45 例,子宫内膜癌20 例,直肠癌31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两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放疗前化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盆腔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②KPS 评分大于80分,预计生存期超过半年;③患者此前未进行过放射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大合并症;②骨髓增生异常;③2 周内使用过升血细胞药物;④放疗同期化疗。

1.3 方法 两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根据病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由同一名指定高年资医师指导审核完成放疗计划。CT 定位,勾画靶区,放射治疗均采用Varian TRILOGY 11.0 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技术实施IMRT,并依照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调整照射剂量平均在45~50 Gy;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前7 d至放疗结束后14 d,给予利可君(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443,规格:10 mg/片)40 mg/次,3 次/d。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检测值变化,评估骨髓抑制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4.03 版评价[4],分为Ⅰ~Ⅳ级:Ⅰ级轻度骨髓细胞或相应成熟阶段的细胞减少≤25%;Ⅱ级中度骨髓细胞或相应成熟阶段的细胞减少25%~50%;Ⅲ级重度骨髓细胞或相应成熟阶段的细胞减少50%~75%,Ⅳ级细胞减少>75%,相应再生障碍持续2 周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完成情况比较 96 例患者均完成放疗,无中途死亡、退岀治疗等情况,因骨髓抑制,观察组中有1 例中断放疗1 周,对照组有5 例中断放疗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0,P=0.206),予刺激骨髓造血因子治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放疗完成。

2.2 两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n(%)]

2.3 两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比较 放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均下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比较(x±s,×109/L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利可君相关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放疗是常见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直肠癌等盆腔部位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成人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在扁平骨红髓内,50%以上骨髓集中分布于髋、骶骨、近端股骨以及腰椎下端,上述部位均分布于盆腔放疗常规照射范围内,放疗过程中射线对于这些部位骨髓造成程度不同的病理损伤,造血干细胞损伤是放疗导致骨髓抑制首要原因,且这种病理改变与骨髓体积,照射剂量和同期化疗等有关[5-7]。宫颈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有较低的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症状[3,8],目前盆腔部位肿瘤患者临床首选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盆腔调强放射治疗中骨盆低剂量区域范围较大,放疗过程中机体将有较大可能出现骨髓抑制[1,2]。骨髓抑制会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或出血,造成放疗中断甚至终止,进而影响疗效[9]。目前有研究[10]将骨盆放射剂量控制在V10≤90%,V20≤70%以下,减少同期放化疗或选择血液毒性低的化疗药物同期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11,12]。因此,釆取必要措施防治盆腔调强适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对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放疗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L-半胱氨酸属于中性氨基酸,对人体细胞具有较强亲和性,可通过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提高白细胞水平[13]。由于L-型半胱氨酸并不具备稳定性,因此可在机体中氧化成为胱氨酸而失去作用。利可君又称为利血生,其属于半胱氨酸衍生物,给药后于碱性条件下(十二指肠内)结合蛋白并形成可溶性物质,可促进甲酰基苯基醋酸乙酯、半胱氨酸发生作用并获得四氢噻唑衍生物,从而有利于保护易于氧化的疏基并在必要时使其游离,最终达到提高白细胞水平上升的目的。目前利可君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且效果较为稳定,不良反应较少[14]。

研究提示中晚期宫颈癌调强适形放疗骨髓抑制反应达到83.3%以上[15],叶奕菁等[1]研究提示直肠癌术后盆腔调强适形发生骨髓抑制反应总发生率为91.6%。本研究发现盆腔肿瘤术后行调强适形放疗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67%,可能与未行放疗同期化疗及化疗药物选择、骨盆放射剂量控制在V20≤70%以下等因素相关。本研究对照组只予盆腔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应用2 倍常规剂量利可君于盆腔调强适形放疗前7 d 至放疗结束后14 d,结果显示,盆腔调强适形放疗期间对照组出现出现骨髓抑制反应总发生率为66.67%,观察组骨髓抑制反应总发生率为41.67%。因骨髓抑制中断放疗观察组有1 例,对照组有5 例,对照组总发生率大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有下降,但对照组较观察组下降多,两组血细胞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剂量利可君可以有效预防盆腔调强适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与国内外多研究结果相似[16],且无不良反应,依从性好,有利于顺利完成放疗,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盆腔调强适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较高,利用大剂量利可君可较理想的防治调强适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保障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预后。

猜你喜欢

白细胞骨髓盆腔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白细胞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赞美骨髓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