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8-22榕,赵彦,杨斌,吕

医学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龄期酮症酸中毒

符 榕,赵 彦,杨 斌,吕 玲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000)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是多种原因作用于易感个体诱发而来,近年来我国儿童1 型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多。而1 型糖尿病除了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外,其并发症往往是加速病情进展,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1]。1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酮体堆积、代谢性酸中毒的高血糖急症,是1 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1 型糖尿病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1 型糖尿病患儿中约20%因酮症酸中毒发生死亡,现阶段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研究重点难点。探寻并明确导致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减少并控制酮症酸中毒、降低1 型糖尿病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关于影响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鉴于此,本研究通过Logistic 模型来预测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旨在减少1型糖尿病患儿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0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2 例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未发生组,其中男27 例,女25例;年龄6~14 岁,平均年龄(12.65±2.21)岁;BMI 18~22 kg/m2,平均BMI(20.51±1.05)kg/m2。另外收集同期45 例学龄期1 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发生组,其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6~14 岁,平均年龄(12.35±2.15)岁;BMI 14~18 kg/m2,平均BMI(16.05±1.07)kg/m2。本次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学规定,资料抽取及阅读均获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1 型糖尿病符合《中国儿童1 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4]相关标准;②酮症酸中毒符合《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 年版)》[5]中相关标准;③患儿临床资料保存完整;④年龄6~14 岁。排除标准:①伴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伴免疫系统性疾病;③既往使用对维生素D 含量有影响的药物;④伴甲状旁腺功能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 利用我院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量表调查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12 岁、≥12 岁)、糖尿病病程(≥1 年,<1 年);身高、体重,计算BMI,BMI=体重(kg)/身高(m)2,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重测效度为0.85。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家族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前驱感染、延误诊断发生率高于未发生组,C 肽、BMI 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2 实验室指标检测 C 肽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Roche Elecsys C-Peptide,抽取5 ml 空腹外周肘静脉血,3500 r/min 离心15 min 后取血清待检。入院随机血糖检测:采用强生血糖仪,检测入组儿童随机血糖,采血部位为食指末梢。

AFK:是英文Away From Keyboard的缩写,分别由英语“Away”、“From”、“Keyboard”的首字母组成,表示“不在电脑前”。

2.2 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单因素分析 将2.1 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并进行变量说明及赋值,见表2,将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有无发生酮症酸中毒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初步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期1 型糖尿病儿童合并前驱感染(有)、延误诊断(是)、C 肽水平(较低)、BMI(较低)均可能是导致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2 结果

1906年4月18日凌晨05时12分,旧金山的居民不同程度地被一强烈的震动或巨大的呼啸声唤醒,从床上跌撞下来,许多人不能在地板上站稳,他们的建筑开始剧烈摇晃。以旧金山近海的震中为起始点,该地震以朝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使圣安德烈斯断层破裂,强烈震撼了整个加州北部海岸。观察细心的人士报告说强烈震动持续了45~60s。许多可靠的观察员还报告了两个相隔25~30s的强烈震动脉冲(可能是大破裂的子事件)。该地震被当地的6台地震仪和世界各地的90个台站(作为不断增多的全球地震台网的一部分)记录到。第二天,《纽约时报》用头版刊登了在奥尔巴尼的纽约州博物馆记录的1906年地震的地震图。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10个信任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故在进行广义结构方程建模之前,本文先对三个维度的信任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生成能力信任(trust_ab)、善意信任(trust_ben)和诚实信任(trust_int)三个主成分并代入实证分析,以缓解多重共线问题,提升后续实证分析的准确性。主成分分析的详细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单因素分析

2.3 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多因素分析 将全部入组的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见表4,将有无发生酮症酸中毒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建立Logistic 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后,学龄期1 型糖尿病儿童合并前驱感染(有)、延误诊断(是)、C 肽水平(较低)、BMI(较低)均是导致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酮症酸中毒是1 型糖尿病严重且急性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临床治疗重点及难点,若能在1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则可能成为改善1 型糖尿病学龄期儿童不良预后的重要措施。

母亲的冬衣不必拿了。阿东捧在手上,看了看,然后闻了一闻,重新叠好放回箱中。阿里突然冒了一句:“这是姆妈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机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导致升糖激素占比增多,体内蛋白质、水、脂肪、电解质等失调诱发高血糖的临床症候群,其治疗也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6,7]。本研究将全部入组的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将有无发生酮症酸中毒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 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合并前驱感染、延误诊断、C 肽水平、BMI 均可能是导致学龄期1 型糖尿病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现做如下原因分析:①前驱感染:糖尿病患者因疾病原因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白细胞吞噬及趋化功能削弱,机体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等等,上述现象均会增加机体感染风险,机体一旦发生感染,再加上胰岛素与升糖激素双重障碍,最终造成机体脂肪代谢功能紊乱,诱发酮症酸中毒。另外,感染自身会导致胰岛素β 细胞功能受损。同时,感染造成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反调节激素反应性升高,诱发胰岛素抵抗与代谢失代偿发生[8,9]。②延误诊断: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误诊是导致1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重要因素,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诸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单纯依靠患者临床表现难以判定患者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故及时、针对性的检查是确保酮症酸中毒检测的重要保障[10]。导致1 型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出现误诊的原因有:临床医师经验匮乏,对疾病认知不足,对病情缺乏综合分析造成;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患者病史采集不详细;临床体格检查不全面[11]。③C 肽水平:C 肽属于胰岛素原分子一部分,经酶作用后分解成C 肽胰岛素,并释放入血,经肾脏排泄,直接反应胰岛素β 细胞功能情况,此外C 肽不受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及C 肽抗血清交叉反应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C 肽水平均处于低水平[12,13]。④BMI:BMI 水平直接反映患儿肥胖情况,水平越高表明患儿越肥胖,肥胖患儿往往合并胰岛素抵抗与血糖水平较高现象,二者可缩短胰岛素分泌进程,抑制酮体生成,继而降低酮症酸中毒发生风险[14,15]。针对合并上述高危因素的1 型糖尿病患儿,临床应全面检查患者情况,防治漏诊、误诊,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及时检测患儿C 肽水平,综合评估患者整体情况,旨在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学龄期1 型糖尿病儿童合并前驱感染、延误诊断、C 肽、BMI 均与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1 型糖尿病患儿,临床应根据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猜你喜欢

学龄期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的疗效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