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应用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2021-08-21王秀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口病组间家属

王秀芬

(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小儿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是在口部、手足部位等出现皮疹,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而为保证患儿的预后皮肤状况,合理的护理方法同样重要。对此,本文便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重点分析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6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完成感控目标,以此参与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临床数据统计试验,并在平衡序贯法分组模式下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组与试验组,沟通后自愿参与试验统计(同意书签署回收率100%)。常规组患儿所用传统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儿所用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配合。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患儿均保持正常生命体征。常规组(33例)中男患儿18名、女患儿15名,年龄上限、下限值为8、2岁,平均年龄(4.62±1.91)岁。入院体温为38.0~40.0 ℃,平均体温(38.70±0.50)℃。试验组(33例)中男患儿17例、女患儿16例,年龄上限、下限值为9岁、2岁,平均年龄(4.85±1.70)岁。入院体温38.2~40.1 ℃,平均体温(38.90±0.61)℃。数值比较P<0.05,可作为组间对象基本试验条件。加入临床试验统计前,所有受检者均知晓试验目标,同时自愿提供相关数据统计以做基准内容。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有皮肤丘疹、手掌脚部存在明显者。②检查体征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病理体征者(高热体征等)。③饮食不佳和食欲下降者。④首次入本院参与临床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先天性基础疾病和靶器官疾病者。②患有遗传性血液病或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智力障碍小儿。④脏器组织合并损伤者。

1.3 方法 常规组:告知小儿家属为其保证口腔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进食前与进食后都应用温水帮助小儿清洁口腔,防止因口腔内部黏膜的破损而造成感染。若是小儿口腔内已经出现糜烂症状应该在医师医嘱下为其正确用药,在医疗人员指导下在创口位置涂抹金霉素,让已经糜烂的位置能愈合,尽快在短时间内减缓疼痛加剧。护理人员也应对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应为小儿做好衣物更换并勤加清洗床单,使其维持干燥和整洁。小儿指甲过长要及时清理,以免其无法忍受手足口病造成的瘙痒感而抓挠形成感染症状。若不慎仍出现皮肤破损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并用软膏涂抹创口处。试验组:除以上治疗措施外还应增加健康教育工作和个性化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为小儿入院后第一时间应做的护理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减少痛感和痒感并使用和蔼亲切的沟通方式与患儿或家属及时建立起沟通,在房间内可以播放动画片缓解其焦虑。②生活护理:观察小儿是否有口腔疱疹,若有口腔疱疹,首先告知医量并按照医嘱为其使用口含式康复液,让口腔内创口能在短时间内愈合以此消减痛感。③饮食护理: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尽量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同时注意多服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尽量避免吃一些易过敏的食物比如鱼虾、海鲜、牛羊肉等。④高热护理:主要应按照医嘱用药,此时体温多为>38.5 ℃,多选择口服羚羊角药剂每日两次。为提高降热效率,可同时执行物理降温使用温毛巾擦拭身体。⑤健康教育:主要向小儿家属进行,患儿年龄过小需要家属在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关键、感染防控要点后保证护理配合,勤洗手、阻断传播介质、临床防护、熟知不良症状表现等。

1.4 观察指标 不同护理方法下相同患病类型者接受医疗处理后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调查结果分析方法执行可行性[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数数据、计量资料使用()、[n(%)]统计,通过t、χ2值检验所示,若呈P<0.05代表差异显著,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 常规组中出现食欲缺乏、四肢抖动、睡眠不稳症状病例各为4、2、2例,总发生率24.24%(8/33)。试验组中食欲缺乏、四肢抖动、睡眠不稳症状病例各为1、0、0例,总发生率3.03%(1/33)。可见试验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χ2=6.304,P<0.05)。

2.2 整体康复情况组间对比 试验组中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遵医表现评分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整体康复情况组间对比()

表1 两组整体康复情况组间对比()

2.3 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 常规组中患儿家属非常满意9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66.67%(22/33);试验组中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93.94%(31/33)。可见,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7.759,P<0.05)。

2.4 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得分组间对比 试验组家属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健康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得分的组间对比(分,)

表2 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得分的组间对比(分,)

3 讨论

造成小儿出现手足口病的致病因有许多,如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型,其中临床统计发生率最高的便是肠道病毒71型。属于儿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患病特点是在小儿手部、口腔等位置出现炎症性疱疹,患病后的主要特征为在患病一段时间内小儿会有持续发热表现,此过程按照小儿个体患病情况在2 d~1周,随着高热时间越长小儿的患病状况会愈差[4-5]。体温升高的同时小儿还会出现嘴角痛、咽喉肿痛、食欲下降等,因此为保证良好预后和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使用护理方法至关重要。个体化护理能针对小儿个体症状如高热、食欲缺乏、疼痛等做针对性处理,防控感染的同时防止诸多并发症的发生,辅助药物能最大化发挥作用,从而避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肌炎等诸多相关性疾病的发生[6-7]。同时也可介入心理、机体护理、生活维护和健康教育角度,为患儿和家属渗透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内容,安抚患儿和家属的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整体降低疾病复发率。而且重点配合健康教育,让没有成熟自主意识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治疗,护理人员和家属建立起优质的沟通桥梁让家属能充分理解疾病的健康治疗要点,提升对小儿的安抚行为从而让治疗与护理工作落实的更有效率,本次试验研究也利用了个体化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的配合从而让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干预更有意义[8-10]。

综上所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常规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遵医表现评分、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均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足以说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应用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组间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