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21-08-21胡琼英罗元普秦倩倩王艺平韩志明
胡琼英 严 丰 刘 芸 罗元普 陈 华 秦倩倩 王艺平 韩志明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1336)
眩晕是人体的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表现为突发性的自身或外物旋转、沉浮、漂移等[1]。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及计算机、智能终端、机动车普及,该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与颈椎退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错位、枕寰关节紊乱、钩椎关节紊乱或血管硬化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采取扩血管药物、牵引、针灸及超短波等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疗效。我科采取整脊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颈性眩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取整脊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其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7.03±7.33)岁,病程7~90 d,平均病程(28.01±7.00)d;对照组采取推拿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其中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05±7.36)岁,病程5~85 d,平均病程(28.03±7.09)d。两组患者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颈椎骨折、结核、肿瘤、感染、骨质疏松、血栓性疾病及应用抗凝药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颈性眩晕目前尚无公认统一诊断标准,参考《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制定标准:①眩晕伴颈部疼痛伴或不伴颈肩部压痛。②有颈椎退变的影像证据,如颈椎曲度异常、椎体不稳、寰枢关节紊乱、钩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等。③排除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心源性、精神原性眩晕等[2]。
1.3 方法
1.3.1 中医辨证分型 主症:眩晕耳鸣,头痛头胀,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主症:头重如裹,胸闷呕恶,苔白腻,脉弦滑,辨证痰湿蒙上证,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主症:眩晕颈痛,面色紫暗,舌有瘀点,脉涩,辨证瘀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加减。主症:头晕目眩,面色恍白,苔薄白,脉细或弱,辨证气血亏虚证,归脾汤加减。主症:眩晕日久,目涩耳鸣,舌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肾精不足证,左归丸加减[3]。
1.3.2 治疗方法
1.3.2.1 治疗组 整脊手法:①基础手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放松,拿捏颈枕、脊柱椎棘上韧带及双侧椎旁肌肉、韧带,辅助颈部屈伸、旋转活动,点拨紧张、条索状肌肉。②复位手法:a.枕寰关节紊乱者:患者俯卧位,自然放松,调整枕骨紊乱,术者一手放在患者枕部,一手放在患者下颌部,沿纵轴牵伸,瞬间发力完成矫正。b.寰枢关节紊乱者:患者坐位,术者站在患者健侧偏后方位置,术者身体支撑患者肩部,术者左手中指抵住患侧第2颈椎横突,右手置于健侧枕骨,双手同时发力略向上牵引并向患侧屈,右手将头推向患侧后方旋转同时,左手钩住患者第2颈椎横突向前对拉完成矫正。c.钩椎关节紊乱者: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定位偏斜或紊乱小关节,术者一手触按病变横突,另一手扶持患者颌部,拇指顶住病变横突,略向上牵引放松肌肉并向患侧屈同时瞬间发力向对侧推按,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或弹响声。③分筋疏理:颈肩部揉法、弹拨法、点按法放松痉挛肌肉[4]。超声(河北乐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LEC-B-02)药物透入治疗,中药成分根据中医辨证处方确定,透药部位统一为双侧风池穴,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一共2个疗程。
1.3.2.2 对照组 推拿手法治疗:患者仰卧位抹前额、五指拿法前额到风池穴、前额至顶部叩击各3~5遍,指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位3~5遍,患者俯卧位一指禅推颈肩部膀胱经及督脉3~5遍,按揉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3~5遍,肝阳上亢按揉肝俞、肾俞、命门,痰湿蒙上按揉膻中、中府、丰隆,瘀血阻窍按揉中脘、章门、云门、期门,气血亏虚按揉心俞、脾俞、学海、足三里,肾精不足按揉大椎、肾俞、命门,均3~5遍[5]。超声(河北乐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LEC-B-02)药物透入治疗,中药成分根据中医辨证确定,透药部位统一为双侧风池穴,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一共4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
1.4.1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6]拟定疗效标准。治愈:眩晕症状消失,无明显颈肩痛,正常完成日常生活工作。显效:眩晕明显改善,偶有发作,轻微颈肩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好转:眩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伴或不伴轻度颈肩痛,部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动。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动。
1.4.2 参考《颈性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7]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眩晕、颈肩痛及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
1.4.2 用全数字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仪(北京悦琦创通科技有限公司,TCD-2000)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双侧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椎动脉平均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右侧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2×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疗效评定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n,%)表示。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估评分、椎动脉平均流速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比较
2.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组间差异比较()
表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组间差异比较()
2.3 椎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椎动脉平均流速组间差异比较()
表3 椎动脉平均流速组间差异比较()
3 讨论
1955年Ryan和Cope[8]首先提出颈性眩晕诊断。颈性眩晕主要诊断依据是患者描述眩晕主观症状,相对缺乏客观证据,同时需要排除心源性、耳源性、眼源性、精神因素眩晕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流有以下学说:颈椎损伤、退变刺激病变关节处感受器异常冲动传递到前庭神经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信号和视觉信号错误分析,引起空间定位和平衡控制功能;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纤维影响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导致眩晕伴头痛、恶心、呕吐、眼震等;颈椎退变、寰枢或钩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椎动脉硬化等刺激压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眩晕;颈椎退变刺激交感神经纤维,间接改变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并伴头痛、恶心、呕吐等[9];此外还有颈椎失稳、体液因子学说[10]等,喻益峰[11]等提出头后小直肌功能状态与颈性眩晕关系密切。目前颈性眩晕治疗方法包括:脊神经后支阻滞缓解肌痉挛、星状神经节阻滞、枕下肌群小针刀松解[12]、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口服抗胆碱药物、扩血管药物,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13]。黄国珠等[14]报道颈前路重建稳定术治疗颈性眩晕,马明等[15]报道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为颈性眩晕治疗提供新思路。
眩晕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指出“上虚则眩”。中医认为眩晕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以虚为主,如肝肾阴虚风动、气血不足、肾精不足等;实证多由痰蒙清窍、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等上犯清窍。中医传统治疗原则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从筋论治,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为主。
我科采取整脊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颈性眩晕,整脊手法通过拨正枕寰关节、寰枢关节、偏歪棘突、紊乱小关节,使之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恢复与周围肌肉生物力学关系,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或刺激,改善椎动脉血流。通过分筋疏理痉挛肌肉韧带、脊椎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可能使突出物回纳,改善椎动脉动脉血供或抑制异常冲动信号传递到大脑前庭神经核。刘淳[16]报道美式整脊配合传统推拿对颈性眩晕安全、快捷、有效。同时利用中医辨证利用超声波原理将按中医辨证处方中药直接透入颈部靶点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目的。
综上所述,整脊手法结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3个月、6个月疗效显著,能够体现简、便、效、廉原则,但半年以上的长期疗效观察尚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