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
2021-08-21何小霞冯月平袁炜华刘国杰
何小霞 冯月平 袁炜华 刘国杰
(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侵袭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把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明显延长,ACS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以发作性胸痛、心律失常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长度和生存质量。目前尚无可靠的生化指标用以评估ACS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国外相关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国内相关研究较少[2-3]。为了观察NLR、P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级预后的相关性,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至我院进行ACS治疗的患者1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发布的《ACS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08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66.37±8.09)岁。排除合并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查、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常规由本院常规实验室检测,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贝克曼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是临床常用的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标准。该标准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程度分别按照标准进行评分,每处病变积分为二者乘积,每位患者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总和。积分<41分为低危,41~63分为中危,≥64分为高危。
1.2.2 分析指标 将患者按照Gensini评分系统分层后,比较低危、中危、高危患者NLR、PLR水平,比较发生MACEs和未发生MACEs事件患者的NLR、PLR水平。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观察多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示,并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Gensini危险分层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Gensini危险分层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NLR、PLR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高危患者NLR、PLR水平高于低危、中危患者,中危患者高于低危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Gensini危险分层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表1 不同Gensini危险分层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2.2 不同预后的ACS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MACEs组患者NLR、PLR水平均高于非MACEs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的ACS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表2 不同预后的ACS患者NLR、PLR水平比较()
2.3 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相关性分析 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观察多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均为正相关。见表3。
表3 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心脏急性缺血所导致的一组综合性症状[4]。冠状动脉内部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者糜烂所引起的血栓形成是导致ACS发生的病理基础。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糜烂发生的原因很多,目前已知的原因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斑块发生破裂或者糜烂后会导致血小板凝集,促使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出现急性或者亚急性的缺血缺氧病变,严重患者会发生心肌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出现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5]。
ACS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会进行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不同分层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Gensini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层量表,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Gensini分层方法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该量表是根据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而缺乏定量的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从而不断的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判定患者的预后[6]。
炎症和凝血机制的异常被认为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机制。虽然能够显示机体炎症情况和凝血机制的指标有很多,但是单个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预后中均无明确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年来得到临床重视的两个指标[7]。NLR所反应的指标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相对平衡。中性粒细胞在临床中的意义是体现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进程,淋巴细胞所表现的是免疫调控功能。在动脉硬化斑块中淋巴细胞凋亡,而中性粒细胞通过炎性反应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同时自身水平增加,因此患者NLR值会随病情变化而升高[8]。NLR已经证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LR水平对不良心血管实现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宋学璟[9]研究认为NLR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LR则是反应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血小板升高代表机体呈现高凝状态,而淋巴细胞的降低代表机体的免疫异常,二者的比值越大,则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高,ACS的危险分层越高,同时患者预后越差。
从本次研究来看,Gensini危险分层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NLR、PLR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高危患者NLR、PLR水平高于低危、中危患者,中危患者高于低危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随着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升高,患者NLR和PLR也越高。MACEs组患者NLR、PLR水平均高于非MACEs组,说明NLR和PLR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越高。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观察多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NLR、PLR水平均为正相关,说明NLR与P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具有相关性,能够作为ACS患者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