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观察

2021-08-21刘成恩陈英恒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龄股骨髋关节

汪 亮,刘成恩,陈英恒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中医院,广东 云浮 5274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肢肿痛、活动障碍、皮下瘀血等。有研究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年龄>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人数超过160万,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占50%以上[1]。骨质疏松是导致高龄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进行手术治疗,以重建其下肢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观察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云浮市新兴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年龄≥70岁。2)符合进行手术的指征。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有精神病史。2)合并有重要器官的疾病。3)发生病理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5)合并有沟通障碍。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9例;其年龄为70~86岁,平均年龄为(78.75±2.08)岁;其中骨折部位在身体左侧的患者有20例,在身体右侧的患者有1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1例;其年龄为71~84岁,平均年龄为(78.85±2.16)岁;其中骨折部位在身体左侧的患者有18例,在身体右侧的患者有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同时对其进行调节血糖、调节血压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方法为:指导患者平卧在牵引床上,对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其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在C型臂X线机下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后,在其股骨外侧的大粗隆处做一个长约12 cm的切口。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完全暴露其骨折端。紧贴患者骨干的外侧在股骨大粗隆处置入钢板。在患者股骨的近端拧入导向器,用克氏针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借助导向器将锁定螺钉拧入钢板。确认固定的效果令人满意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对其切口进行冲洗及缝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PFNA内固定术,方法为:指导患者平卧在牵引床上,对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其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在C型臂X线机下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后,在其股骨外侧大粗隆的上方2 cm处做一个长约5~10 cm的纵行切口。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完全暴露其骨折端。借助三棱锥将导针插入患者大转子的顶点,直至股骨髓腔,用空心电钻对股骨髓腔进行扩髓,沿着导针置入合适尺寸的PFNA主钉。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将螺旋刀片打入主钉中,并锁定螺旋刀片。借助瞄准器将远端锁定螺钉插入PFNA主钉。确认固定的效果令人满意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对其切口进行清洗及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住院的时间、髋关节的功能及术后并发症(髋内翻、压疮、深部血肿、感染等)的发生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3]。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评分为0~44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0~5分)、关节畸形(评分为0~4分)及关节功能(评分为0~47分)四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越好。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4]。显效:治疗后的第3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可适度做跑、跳等动作;有效:治疗后的第3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未完全愈合,但对其日常生活未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不可做跑、跳等动作;无效:治疗后的第3个月,患者的骨折部位未完全愈合,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无法做跑、跳等动作。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及住院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s )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s )

组别 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切口的长度(cm)住院的时间(d)参照组(n=33)38.95±5.45 5.36±1.02 178.56±30.23 18.52±3.21观察组(n=33)38.54±4.39 5.28±1.00 170.41±28.56 18.30±3.12 t值 0.385 0.254 6.598 0.241 P值 0.152 0.089 0.004 0.100

2.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术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畸形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的第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畸形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分,±s )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分,±s )

组别 关节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评分 关节畸形评分 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前 手术后的第4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的第4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的第4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的第4个月参照组(n=33)25.85±3.26 34.51±2.89 2.11±0.24 3.18±0.18 1.99±0.31 2.60±0.34 26.98±4.85 36.98±3.45观察组(n=33)25.48±3.18 40.20±2.60 2.10±0.22 4.01±0.20 2.00±0.29 3.02±0.27 26.10±4.55 41.20±3.20 t值 0.387 6.325 0.320 9.658 0.385 9.587 0.254 8.858 P值 0.198 0.000 0.245 0.000 0.187 0.000 0.154 0.000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高龄此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其中部分患者会选择接受保守治疗。但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无需广泛剥离其骨膜,且支撑其骨折部位的效果较好。与采用髓内固定系统的内固定术相比,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其骨折部位的牢固性较差。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时若固定钢板不合理,可导致其下肢承受应力过度而发生断裂。PFNA内固定术是近几年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术式,是一种采用髓内固定系统的内固定术[5]。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螺旋刀片植入其股骨颈后可挤压松质骨,使其股骨松质骨变得紧密,此状态下的松质骨也可为螺旋刀片提供锚合力,进而可使其骨折部位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固定系统出现变形[6]。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时,获得理想骨折复位效果的关键是对其骨折处进行持续的牵引复位。在术中使用牵引床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一般情况下,采用牵引床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时需指导其取平卧位。但有部分医院因条件有限,让患者侧卧在牵引床上,也不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采用牵引床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可长时间让其骨折端保持正确的位置,便于施术者操作,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采用牵引床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可使其髂腰肌及大腿内收肌处于放松状态,借助其自身重量完成骨折远端的复位,进而可保证其骨折部位复位的效果[7]。肖晋波[8]的研究结果证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骨科牵引床上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高龄股骨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