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把卖点变成标签
2021-08-20谭晶宝
谭晶宝
那些被小鹏反复打磨的单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最高标準,而且这些点已逐渐串成了小鹏汽车的加速曲线。
高速迭代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随着汽车走向智能化和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车,这一理念也被搬进了汽车行业。然而,有着纯正互联网基因的小鹏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似乎与“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法则离经叛道了。
这种“慢半拍”的行事风格实则形成于小鹏汽车创业之初。很多人都知道,小鹏汽车第一款车型在2017年7月就登上工信部公告,在众多同行中是最早的,同时也是第一个进行小规模内部交付的造车新势力。然而为了追求更佳的体验,直到2018年12月,小鹏G3才正式交付市场,足足用了17个月。
第一款车的打造经历养成了小鹏汽车“慢即是快”的工程师文化,正因如此,与众多上来就拼命往前跑的对手相比,小鹏在速度上并不占优。小鹏的做法是在漫长的智能汽车赛道上设置自动泊车、智能语音、高速NGP、城市NGP等多个接力点,然后去把每一棒的成绩反复练习到最佳。这种方式虽要忍受更久的寂寞,但智能电动车本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起跑线上的冲刺速度,而是最后谁能更快的跑到终点。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当一批批“起步即巅峰”的对手因为失误或体力不支淘汰出局的时候,坚持单点逐一突破的小鹏汽车反而成了为数不多能坚持下来的选手。回过头来看,那些被小鹏反复打磨的单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最高标准,而且这些点已逐渐串成了小鹏汽车的加速曲线。
第一棒:自动泊车
如果把小鹏汽车在智能赛道上的前进路径看成一场接力的话,起跑第一棒便是自动泊车。第一棒往往需要的是爆发力,帮助建立先期优势,小鹏的自动泊车明显也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将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小鹏汽车而言,第一款车不求全方位出众,但一定要在某一个方面极其能打,自动泊车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当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遥不可及的时候,低速和相对封闭的停车场景是最好的战场,也被证明是能最先落地的自动驾驶功能。更重要的是,车位难找,狭小车位难停越来越成为用户的痛点,电动汽车百人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7%以上的用户表示,停车问题会影响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
然而,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只有小鹏一家,自动泊车几乎成为当时所有自主品牌车企的宣传卖点。但遗憾的是,市面上出现的自动泊车种类繁多,但真能能用的却几乎没有。车位识别不准、泊车时间过长、停车效果太差、对车位的限定条件过多等等都是影响该功能使用率的原因。
在没有自动泊车功能以前,用户只需观察两个后视镜就能完成泊车,有了这一功能之后,除了两块后视镜,需额外观察一块显示屏,还得时刻注意警示提示音,并为随时踩刹车做好准备。宣传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产品特性成为对用户的苛刻要求。更有老司机亲测,自己停100次车的时间,自动泊车功能只能勉强完成10次成功泊入。好停的车位不想用,难停的车位不敢用,这些是当时自动泊车功能面临的尴尬局面。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严重脱节给了小鹏切入的机会,与其他车企将自动泊车作为一个卖点、甚至一个噱头不同,小鹏将其作为G3的拳头,解决了车位识别率、场景覆盖率、泊车效率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2019年,小鹏汽车的首份智能化运营报告显示,G3的自动泊车功能月使用率70.4%,月使用次数为3.2万次,每次停车平均用时30秒。无论是从使用率上,还是从停车效率上,小鹏汽车在智能赛道上的第一棒都跑出了巅峰赛的水准。2020年,小鹏第二期智能数据报告显示,小鹏汽车的月均自动泊车次数已经达到8.8万次,不断的OTA优化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频率,也在不断拔高行业的水准。
在小鹏的领跑下,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体验不错的自动泊车功能,让原本被看成是“鸡肋”的配置成为了用户的高频使用功能。这一战,让小鹏汽车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点,也让其第一款车G3在市场站稳了阵脚。
第二棒:智能交互
在自动泊车上一鸣惊人的小鹏汽车并没有改变自己务实的态度,没有在第一时间推出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而是再次从细节上切入,把智能交互作为了自己乘胜追击的第二棒。
在小鹏追求极致体验的驱动下,智能语音交互再次被小鹏汽车打造成为另一个行业标杆。随着智能汽车上的功能不断增多,仅靠物理按键已难以实现对所有功能的控制,如果全部通过触屏控制,层级不断增多的菜单不仅操作效率低,而且带来了严重的行车安全隐患,这种背景下,一套好用的语音控制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次命令都要唤醒、无法区分说话人员、控制的功能有限、新命令的给出必须等待上一条命令执行完毕……这些痛点是阻碍语音控制从“能用”走向“好用”之间的鸿沟。小鹏通过NLP自然语义理解、声源定位、声纹识别等技术实现了连续对话、打断、免唤醒等功能,还可完成“把车窗开到81%”“让歌曲前进20秒”“让空调别对着人吹”等高难度操作,更能控制灯光、座椅甚至驾驶模式、转向手感等。
“虽然不完美,但P7的车载语音交互绝对是行业最强,没有之一。”这是众多体验过小鹏“全场景语音功能”给出的一致评价。在小鹏汽车刚刚发布的4月份月度智能报告中显示,小鹏智能语音的日渗透率已连续23个月超过90%,意味着从2019年6月起,每天有90%以上的用户使用了智能语音,功能的使用频率是体验好坏最有力的评价。
以智能语音为突破口,小鹏正在从全方位打造富有体验感的智能座舱。Xmart OS应用商店已接入第三方应用50+,支付宝小程序50+,以不断完善智能座舱的内容生态来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而在本届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的新车小鹏P5更是举起了“23小时智能第三空间”的旗帜,可根据需求选装原厂定制开发的47英寸幕布、投影仪、车载冰箱、智能香氛系统等,再次开启了对智能座舱与人车交互新玩法的探索。
第三棒: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被小鹏汽车称为NGP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是其智能化接力上的第三棒,也是最受关注、难度最高的一棒。
1月26日晚20:00,被称为小鹏汽车史上最强的OTA推送给用户,用户期待已久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公测版)正式向用户开放。虽然不是最早在高速道路场景下推出类似功能的车企,但小鹏汽车的NGP却是最快被用户广泛接受的同类功能。
在NGP推出14天内,用户使用里程便突破50万公里,成功完成11.5万次自动变道超车、自动切换高速及自动进出匝道,短短25天NGP的用户使用里程便超过百万。3月19日至26日,小鹏NGP 3000公里远征挑战顺利完成,从广州小鹏汽车总部出发,途经汕头、泉州、温州、杭州、上海、南京、青岛、济南最终到达北京,全程3675公里,其中可使用NGP功能的高速里程超过3000公里。在历经8天的挑战中,小鹏P7的NGP取得了变道超车成功率 94.41%,进出匝道成功率 92.76%,隧道通过成功率 94.95%,百公里平均接管次数 0.71的成绩。
像特斯拉一样,小鹏汽车是唯二采用全栈自研的方式进行智能驾驶技术的开发与落地应用的量产车企,NGP的绝佳体验背后隐藏的是强大的自动驾驶架构和硬件方案、高精定位能力、360°双重感知融合能力、互为冗余的双计算平台等多项业内领先的技术的支撑。
下一步,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将NGP的覆盖扩展至高速之外的城市快速路和部分城市道路,率先挑起这一重任的将是小鹏P5。在P5上,X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将进入3.5版本时代,为实现这一目标,小鹏P5上将搭载双激光雷达,以提升障碍物的识别率。同时,小鹏P5总共将拥有32个传感器(2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3个高清摄像头)加上一组高精度定位单元,融合视觉、雷达与高级驾驶辅助地图进行环境感知,实现厘米级测距精度。届时,小鹏又将率先向高阶无人驾驶卖出极具分量的一步。
从“卖点”到“标签”
对于代表未来趋势的智能汽车,小鹏把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看成其评价标准的两个基本构成,并且,小鹏坚信只有高频的使用率才意味着高价值。凭借对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很多在其他车型上不好用、不敢用的功能,反而成为小鹏旗下产品的“真香配置”。
在智能驾驶上,小鹏创造了从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自主泊车到NGP多种高频使用功能,逐渐连接起了“停车场 - 城市快速路及城市道路 - 高速公路”的使用场景。
在智能交互上,小鵬通过语音控制、车机系统交互以及丰富的应用将用户“家庭 - 出行 - 工作”进行了无缝衔接。
在小鹏汽车上,一个个独立的“卖点”被做到极致,并实现了相互融会贯通,全面、优异的智能化体验也随之而来,这些原本分散的产品卖点也就融合成了品牌鲜明的“智能”标签。正是以这种“穿点成线”的慢方式,小鹏汽车最终织成了一张难以冲破的智能网络,构建出了自己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坚实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