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1-08-20张秀花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周径宫颈癌分级

张秀花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属于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以40~50岁女性最多,但研究发现>60岁是宫颈癌发病的又一高峰期[1]。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而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宫颈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加上老年宫颈癌患者身体素质下降、血液流动性变差,更易发生LEDVT,若未及时处理,危及生命。合理有效的护理对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借助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Autar)量表进行风险分级,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常规组:年龄61~78岁,平均(69.25±4.0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7~25.1 kg·m-2,平均(22.05±1.54)kg·m-2;病理类型为鳞癌32例,腺癌13例,其他7例。研究组:年龄61~79岁,平均(69.74±4.32)岁;BMI 18.9~25.3 kg·m-2,平均(21.83±1.48)kg·m-2;病理类型为鳞癌31例,腺癌14例,其他8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B超等影像学、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②入选患者年龄>60岁,有手术指征,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③患者既往无血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或认知不全;②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④术前伴有心肺疾病、急性静脉血栓、深部血栓静脉炎;⑤合并严重感染;⑥术前曾行抗凝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围手术期基础操作(术前准备、手术接送、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护理等)、遵医嘱用药、常规心理干预、体位护理(卧床期间每2 h更换1次体位)、术后活动下肢等。

1.3.2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干预。(1)成立LEDVT管理小组。选择本科室护理经验≥3 a的护理人员5名,由护士长组织LEDVT预防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宫颈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干预模式理念与方法、Autar量表运用、LEDVT预防与护理、交流技巧等,共进行4次,每次40 min左右,2周内完成,保证护理人员均能掌握,并联合临床医生制定计划,干预计划由参与人员统一通过,方可实施。(2)Autar量表评估与分级[3],Autar量表从年龄、高危疾病、BMI、手术、活动、创伤、特殊风险方面进行评估,该量表相关系数为0.98,内部一致性0.94~0.99,依据患者累计得分分为低危组(≤10分)、中危组(11~14分)、高危组(≥15分)。(3)风险评估分级护理计划干预至出院。见表1。

表1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计划表

1.4 观察指标(1)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率。下肢皮肤变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代谢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皮肤,皮肤逐渐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下肢肿胀:测量双侧小腿髌骨下缘(10 cm处)周径,双侧相差>1 cm,可判定为下肢肿胀。LEDV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静脉管腔无法压闭,血栓处少量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腔内低回声或无回声。(2)下肢皮温、周径。护理人员每日晨起查房时使用皮温枪测量膝关节前后侧、内外侧皮温,取平均值;测量膝关节下10 cm、膝关节上10 cm肢体周径,取平均值。(3)血流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患者术后1周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4)舒适度。使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4]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舒适度,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共30项,以1~4分计分,分数越高,舒适度越高。

2 结果

2.1 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和LEDVT发生率研究组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率 比较[n(%)]

2.2 下肢皮温和周径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皮温、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皮温、周径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下肢皮温、周径比较

2.3 血流相关指标术后1周,研究组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周血流相关指标比较

2.4 舒适度干预后,研究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GC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大,淋巴清扫时间长,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内源凝血系统有不利影响,增加血栓风险。另外,老年患者受血液黏稠、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更易发生LEDVT,造成肢体坏死,因此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极为重要[4-5]。

临床常规护理中缺乏应对LEDVT的系统干预计划,通常以术后翻身、主被动活动等措施进行干预,临床效果较为有限。应用Autar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不足之处,发挥风险分级模式中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等优势,促进干预效果提升[6-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下肢皮温、周径低于常规组,且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说明此干预模式对患者下肢血流速度、下肢皮温及周径、下肢皮肤颜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风险等均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为此干预模式由专业知识丰富、高年资护理人员所组成的LEDVT管理小组实施,可保证整体护理质量;Autar量表的应用,可对患者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分级,使护理人员根据评分结果对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实施层次分明的预防护理策略,使高风险患者得到重点关注,中低风险患者也能及时控制病情,从而整体降低LEDVT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后研究组GCQ评分较常规组高,究其原因为下肢肿胀、LEDVT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在实施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时注重提高患者认知度,同时提供肢体按摩、人文关怀等人性化措施,均有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

综上,将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可改善患者血流相关指标、下肢皮温及周径,降低LEDVT发生风险,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具体应用中需保证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Autar量表,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周径宫颈癌分级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