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0郑文韬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轨道家属

郑文韬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冠心病和糖尿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部分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患者自我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需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指导[1]。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医护人员和家属划分为两个不同轨道,护理任务既相互独立又双向交叉互动,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面性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7~65岁,平均(56.31±4.26)岁;病程7~23个月,平均(15.46±3.75)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5~65岁,平均(55.43±4.82)岁;病程7~25个月,平均(16.21±4.6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3]中关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无意识障碍,可良好沟通交流;(4)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

1.2.2排除标准 (1)精神障碍性疾病;(2)肢体障碍、听力及视觉障碍;(3)恶性肿瘤疾病;(4)传染性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冠心病和糖尿病日常饮食、运动锻炼、体质量控制等方面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用药,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1)医护轨道。选择本科室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临床护士组建干预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进行垂直管理,监督护理效果和质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自我管理的认知程度,医护人员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建立“健康生活微信打卡群”,由护理人员发起每日运动打卡、健康饮食打卡,以患者在群内视频打卡为主,护士负责监督和记录,对打卡记录良好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打卡记录较差的患者护士需加强沟通,督促患者提高健康管理意识。每个月由医生集中问诊1次,为期1 d,患者可入院测量血糖、咨询病情等,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2)家属轨道。每例患者选择1名贴身陪伴的家属组成帮帮团,干预前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疾病、饮食、生活习惯、用药、心理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多次考核确保家属完全掌握相关内容,具备协助能力。引导家属为患者创造和谐、正性的康复氛围,日常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共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监督患者的用药和打卡行为,督促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双轨道互动。由护理人员集中医护干预小组、家属帮帮团及患者共同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鼓励患者长期坚持健康行为,提升健康水平。两组均护理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遵医行为 干预后采取医院自制《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91,效度系数为0.80,内容包括用药、锻炼、饮食、复诊等方面,共100分。≥95分为完全遵医;70~94分为一般遵医;<70分为不遵医。完全遵医和一般遵医计入遵医率。

1.4.2自我效能感 干预前后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包含10个问题,每个问题1~4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4.3健康行为能力 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s scale,SRAHP)[5]评估患者健康行为能力,包括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4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112分,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能力越强。

1.4.4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观察组遵医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2.2 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能力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SRA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SRAH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GSES评分、SRAH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SRAHP评分比较分)

2.3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较多,增加了死亡风险,降低了生活质量。养成健康行为是控制慢性疾病进展的关键,而多数患者因缺乏相关认知和指导,导致自护结果差,疾病控制不良,护理人员需加强关注。

以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希望水平提高[7]。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8]。本研究将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纵向构建了医护轨道,横向构建了家属轨道,综合医院资源和院外支持形成双向交叉互动模式,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助,共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提高。分析原因在于,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技能和职责,采用线上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日常饮食、用药、健康生活指导,同时通过线上健康运动、饮食打卡活动监督患者健康行为,督促患者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行为能力和遵医率。医生每月问诊1次,帮助患者诊断潜在疾病风险,控制病情进展。另外,在家属轨道方面,主要发挥家属的陪伴、监督及协助能力,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持续坚持健康行为,给予患者鼓励和陪伴,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氛围,增加患者康复信心。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的自我管理指导使患者病情得到极大改善,而家属的陪伴、鼓励和指导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患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后,其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综上,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健康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轨道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