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1-08-20聂凤英焦晓宁迟松涛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脂质颈动脉

聂凤英,焦晓宁,迟松涛

(1.濮阳市中医院 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0;2.濮阳市光明化工,河南 濮阳 457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提供大脑绝大部分的血液供应,一旦颈动脉管腔变细或斑块脱落,会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导致脑卒中。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可延缓或终止疾病的进展,但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典型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如果能通过较低费用的常规化验预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就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单核细胞具有免疫吞噬、清除、参与炎症反应的功能,其参与吞噬脂质及动脉血管管壁炎症发生过程,形成的泡沫细胞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cholesterol,HDL-C)能够将多余的脂质运至肝脏清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氨基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水平升高提示体内抗氧化反应受阻,可使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DL-C ratio,MHR)、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濮阳市中医院体检中心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活动中接受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 090例体检者(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根据心电图、血脂、彩超等结果确定为高危个体,需要每年体检)。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组:颈动脉无斑块组420例,男193例,女227例,年龄53~79岁;颈动脉有斑块组670例,男417例,女253例,年龄52~78岁。根据斑块长度进一步将颈动脉有斑块组患者分为3个等级:轻度病变组(斑块长度<5 mm)260例,中度病变组(斑块长度5~11 mm)228例,重度病变组(斑块长度>11 mm)182例。本研究通过濮阳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试剂及仪器血HDL-C、Hcy检测:仪器是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是罗氏原装配套试剂。Hcy正常值参考范围4.1~15.0 μmol·L-1,HDL-C正常值参考范围0.9~2.0 mmol·L-1。单核细胞检测:BC-5390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正常值参考范围(0.12~1.20)×109L-1。

1.3 检测方法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分别注入肝素锂管3~4 mL,EDTA-K2管1~2 mL。肝素锂管分离血浆后检测HDL-C、Hcy,EDTA-K2管用来检测单核细胞计数。

2 结果

2.1 单核细胞、HDL-C、MHR和Hcy颈动脉有斑块组单核细胞计数、MHR、Hcy均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HDL-C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核细胞、HDL-C、MHR和Hcy 比较

2.2 MHR、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单核细胞计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无关(r=0.029,P>0.05);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01,P<0.05);MHR和Hcy水平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2、0.737,P<0.05)。

3 讨论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相似,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随着斑块增大,颈动脉管径变细,颅内低灌注导致头疼、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一旦斑块破裂脱落,随血入脑,会导致颅内动脉栓塞,轻者有一过性语言不清,肢体麻木,斑块堵塞较大血管且堵塞时间长的,会导致偏瘫、失语等,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4]。

单核细胞是众多免疫细胞之一,在体内各个部位炎症反应中起促氧化促炎作用。当胆固醇在血管内皮处堆积时,内皮细胞会释放因子吸引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吞噬大量脂质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斑块的主要成分,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都有单核细胞参与。本研究中,颈动脉有斑块组单核细胞计数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但单核细胞计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无关,说明单核细胞参与斑块的形成,但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HDL-C能够穿过动脉血管,清除血管内沉积的脂质,并运输至肝脏消除,其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已被证实和广泛认可。有研究认为,HDL-C可以抑制单核细胞激活和增殖分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5]。因此推测,提高HDL-C水平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在本研究中,颈动脉有斑块组HDL-C低于颈动脉无斑块组,且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MHR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可以体现体内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程度,便于医生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6-8]。MHR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其诊疗效率较高,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0%[8]。在本研究中,颈动脉有斑块组MHR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且M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比单独采用HDL-C诊断更有优势[9-10]。

高水平Hcy通过抑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功能使血管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如果某些原因影响Hcy代谢,导致其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11-12]。在本研究中,颈动脉有斑块组Hcy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Hcy可高度预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血清Hcy水平较高的患者,其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Hcy单项及联合其他项目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预测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3]。

综上所述,单核细胞、HDL-C、MHR、Hcy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血清中HDL-C越低,MHR、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MHR、Hcy采集简单易行,检测价格便宜,检测速度快,可以作为临床筛查、诊断的常规指标。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脂质颈动脉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质组学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棕榈酸诱发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和炎症机制中AMPKα2的作用研究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