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08-20刘红华张银华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导论护理学课程思政

刘红华,易 霞,张银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概念[1-2]。课程思政基于大思政格局,以课程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致力于培养德学兼修的高级专门护理人才[4]。护理学导论课程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护理学的专业启蒙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基础桥梁课程,对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级专门护理人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5]。本研究以护理学导论课程为例,进行护理本科生“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政治强、哲学通、人格正、情怀深、思维新”为思政导向[6],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提升护理本科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级专门护理人才。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大学一年级176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前期已完成护理人文素养、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思想政治等基础课程学习。课程总计24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践3学时。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1 课程思政方案构建 以师资培训、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为契机,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活动,结合护理学导论课程内容与特点,将爱国敬业、职业精神、科学求真等核心价值观融入“护理学发展史与发展趋势、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护理实践”,初步讨论与制定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2.2 改革课程目标 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术”与“道”结合,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统一,在原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优化素质目标,注重以德为先,以文化人,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与各环节[7]。①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护理学的界定及特性、护士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护理学的实践范畴和内容、护理学4个基本概念的内容及护理理论概念与内涵。②能力目标:能将护理理论、护患沟通技巧及护理程序应用于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工作。③素质/情感目标: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爱护理专业的信念;培养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能体现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做一名精湛、有温度、有情怀的护理人。

2.3 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选用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护理学导论》进行教学,课程组团队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以及总结,在教材原有内容基础上,整合“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非典中“最美逆行者”事迹给予学生专业发展道路上正能量与榜样。穿插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热点分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评判性思维融入专业知识教育,让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将人文素养和护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给学生以理论滋养与思想启迪[8-9]。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和思政目标见表1。

表1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内容安排

2.4 丰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持续性、全程式贯通教学,使“课程思政”保持常态化与持续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全方位发展。课前利用QQ、微信平台与雨课堂提前分享案例、资源或布置作业进行课前引领;课中通过案例讨论、经典诵读、名人事迹分享、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将人文关怀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厚植于学生心灵深处;课堂之内重在教学育人,课堂之外侧重实践育人。课后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院文化活动,如社区健康教育宣讲,护士节系列专题活动等,多维度开发和整合育人资源,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理念内化,发挥思政育人功效。

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评价

3.1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与职业素养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满意度为93%,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思政内容拓展等满意度均在90%以上,85%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改革探索有助于提升个人思政素养。名人事迹分享、案例讨论、专题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专业自信与认同[10],同时在与学生访谈与课程反馈中感受到学生人文关怀、职业素养、专业自信的提高。

3.2 有助于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以思政课程建设为契机,本课程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交流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

4 讨论

4.1 专业课程思政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医学生未来将承担着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观塑造是第一要务。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通过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德育内容与目标无形的融入、合适的切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营造渗透式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满意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了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提高了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11]。

4.2 打造课程思政链,适时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最佳状态是“润物细无声”,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12]。学生反馈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切入时间与切入方式均十分重要。应结合所授课程内容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以恰当的形式引导与坚定学生内心理想信念,热爱本专业,强化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我们发现思政素材时间不宜过长,形式可以多样化,切入时机要得当,近似的思政元素可以在不同情境多次重复,强化学生信念。

4.3 完善考评体系,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评价体系 目前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领域设计与实施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讨论。例如引入思政教育后如何进行考查和教学效果评价,专业课考核和思政元素考核的最佳结合点在哪里。建议构建持续性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核与思政教育效果考核评价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健康宣教手抄报,情景剧拍摄、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行为内化,突出综合能力培育与评价,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3-14]。

5 小结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培育职业素养,启蒙专业认同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教学团队围绕护理学导论课程特点,凝练课程中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等思政要素,构建思政与专业教育价值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高级护理专门人才,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导论护理学课程思政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