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探讨
2021-08-19谭铝旦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回顾少先队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发展,可将其划分为孕育形成阶段(1921—1977年)、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提升发展阶段(2001—2015年)和深化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这一政策在历史演进中,既传达了培养少先队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情感的价值导向,也彰显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核心理念。深入贯彻实施新时代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策落实;加大政策执行所需资源的投入,提供有效的保障;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评估。
关键词: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历史演进;价值分析;政策实施
中图分类号:D4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3-0013-03
中国少年先锋队(以下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是我国为实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提高少年儿童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构建其爱国精神和信念而制定的行动准则。爱国主义教育政策作为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对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是培育少年儿童国家认同的关键。我国少先队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指导性政策文件数量持续增加。梳理我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审视我国现行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发展,有助于从宏观层面理解其制度的发展变化,从而为少先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提供认知基础和理论指导。
一、少先队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时间节点,根据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发展目标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发展划分为孕育形成、恢复发展、提升发展和深化推进四个阶段。
(一)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孕育形成阶段(1921—1977年)
其一,孕育阶段。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党组织领导建设的主旋律,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孕育在少年儿童组织开展的系列革命行动中。1926年,中国共产党制定发布的《劳动童子团简章》指出,少年儿童是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准备力量。1928年发布的《儿童运动工作决议案》提出,宣传和扩大童子团组织,在各种实际斗争中训练和培养他们成为团的后备军,目的是拯救整个国家和民族。194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少年报》发起小先生运动,将爱祖国作为模范少年的标准。
其二,形成阶段。1952年,团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少年儿童队工作的指示》提出,少年儿童队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的新一代。1955年,党中央《关于当前少年儿童工作问题的报告》提出,少年儿童的培养要立足于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热爱。1962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提出,要帮助少年儿童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热爱中国共产党。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的名字、标志被取消,代之以“红小兵”组织。直到1978年,少先队得以重建。其一,恢复阶段。1978年,在党中央的指示下恢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1]。此后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1981年《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指出,要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主题进行教育宣传,加强和改进少先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意识以及忠于祖国的情感,此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心偏向于情感教育。1983年在《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中,首次詳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的内涵,并系统地剖析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文件精神指导下,共青团中央提出要在全国广泛开展“创建优秀少先队中、小队”活动,将少年儿童的个人成长目标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树立听党指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二,发展阶段。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进入整体发展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1991—1992学年度少先队工作要点》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历史和传统教育,向少年儿童普及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革命斗争史,通过教育使少年儿童了解国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详细解答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立场、培育重心、教育对象、方法方式等问题,有利于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少先队1994年工作要点》明确强调,少先队工作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并通过“雏鹰行动”抓好落实。
(三)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提升发展阶段(2001—2015年)
党的有关政策将实践活动定位为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少先队2004年工作要点》具体明确了这一阶段少先队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做法,即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少年儿童民族光荣感和责任感。少年儿童在深入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实现民族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明确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载体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落实到实践中。《少先队2009年工作要点》要求,面向基层少先队组织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调动基层少先队组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对象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对于党和国家的忠诚爱戴,教导少年儿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深化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2016年《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主题中,并始终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传播。少先队组织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工作,全国少工委引导少先队开展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少先队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要依靠实践引导,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目标,大力创新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少年儿童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现实的教育材料,通过“讲好中国梦的故事”培育少年儿童家国意识,使其为祖国和民族的崛起奋发图强。将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和社会参与作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点,强化少年儿童内心体验,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担当精神。
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价值问题是教育政策的核心[2]。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为时间坐标,透过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过程,深入剖析制定政策主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可以明确政策蕴含的价值导向和核心理念。
(一)价值导向:培育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
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探究思考确定,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始终是政策的价值核心。毛泽东希望少年儿童好好学习,为祖国建设作贡献。邓小平在少先队建队40周年时指出,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这奠定了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调。江泽民期盼少年儿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胡锦涛提出以热爱祖国、理想远大作为衡量合格少年儿童的标准。习近平提出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4]。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中国梦关系紧密,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必须走爱国主义教育道路。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科学论断,从根本上为我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二)核心理念:根植文化性和政治性的国家认同
實现文化性和政治性的国家认同,是我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学术界从文化与政治两个维度区分国家认同:站在文化角度则是立足于血缘、语言、传统、宗教信仰而连结的共同体成员对国家的归属与依恋;站在政治角度的认同则是指公民依靠具有建构性特点的政治要素,产生的国家的认可与支持[5]。
从国家认同角度来看,政治认同包括国家基本制度、社会发展道路、国家方针政策三个方面的认可[6]。支持国家方针政策是政治认同的基础层次,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主要依靠法律、规章的硬约束以及广大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两方面的力量支撑。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是核心,是在精神层面对社会成员发挥指引作用,有助于个体确立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深厚感情。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以培育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抓手,培育少年儿童对党的爱戴和忠诚,使其从小树立为国家发展奉献个人力量的伟大理想。
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从国家认同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即将国家的历史发展作为文化记忆,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建筑等各类媒介向少年儿童传播文化记忆,强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过程感知,实现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要素,旨在通过相关的符号、一致的文化理念以及行为规范、思维模式等确认自我身份、界定个人价值。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与基本素材,其政策指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并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意识转向爱国行为,培育爱国情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动力。
三、新时代深入实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策略
政策文件的颁布从理论层面为爱国主义教育指引了方向,但在实践过程中政策执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从政策制度、资源保障和执行评估三个方面提出深入实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建设及落实
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有关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学校作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场域,要强化领导责任,细化方案、完善机制,确保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相关规定落实到位。注重发挥情境的教化作用,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从日常的实际工作出发,坚持“理解、参与、体验”的理念,加强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保障政策落地生效 。要注重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整体性,使少先队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题时能够把握整体目标要求。
(二)加大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需资源的投入
加大对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是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已初见成效,相关政策制定机关要继续加大力度,制定配套方案,调动一切力量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谋划具体措施,严格责任落实,充分调动可利用的资源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促进政策落地。可具体落实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少先队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扩大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阵地。密切联系校外相关机构,充分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作用,将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范围辐射到社区、农村、企业、部队和社会机构等,开拓校外资源,拓宽实践活动的场域。
(三)严格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
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政策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进行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保证实现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目标,需准确掌握进展以及反馈信息等,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调控。检验一项政策的效果如何在于对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一项政策正确与否只能以实践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因此要建立政策评估反馈机制。政策评估反馈机制应是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备环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获得信息反馈的途径。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各项政策的落实、监督和指导,把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自少先队成立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逐渐与国情、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贯穿少先队工作的全过程,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90.
[2] 罗建河.论教育政策研究的多维视角[J].教育研究,2016(3).
[3] 李斌.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9.
[4] 吴庆.团情指南2010[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6.
[5] 国晓光.国家荣誉制度设立与国家认同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2).
[6] 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
作者简介:谭铝旦(1995—),女,毛南族,广西河池人,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方向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