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题”变“一型”,于“无形”中寻“有型”

2021-08-19朱铮谊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一题多变一题变式

朱铮谊

【摘   要】变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数学教学中值得保留的重要经验。新一代教师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要变“以‘一题说‘一题”为“以‘一题变‘一型”,变“以教师讲题”为“学生论题”。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需掌握教材习题的知识内在逻辑顺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形式,形成由一题多解向多题一解转化的教学回路,使问题有“型”可寻,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压。

【关键词】无形;变式;有型;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纷繁复杂的问题,其核心往往就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通过一道题介绍一类题,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是我国数学教学中值得保留的重要经验。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变“以‘一题说‘一题”为“以‘一题变‘一型”,变“以教师讲题”为“学生论题”。高效的变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双负”为“双赢”。

下面以一道关于周长的习题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变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是由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的,如果把5号小正方形拿走,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A.减少1厘米    B.增加2厘米    C.增加3厘米

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并不难,又有具体的图形支撑,看起来只需要在头脑中“拿掉”5号小正方形,数数线段数就能得到答案,对三年级学生来讲应该不难。但在一次测试中,两个班90名学生中仅有21名学生答对了本题。为探究学生的思维过程,以便改进教学,笔者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进行了思考与研究:(1)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学生已有的经验有什么?(2)学生是如何解答问题的?(3)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变式教学,才能让学生清晰地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对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探寻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做本题前学生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1)知道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知道可以通过用“数”和“平移”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

1.拆分后求周长的问题。

把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两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此时的周长与原来相比(     )。

A.增加了1厘米 B.減少了2厘米 C.增加了2厘米

2.平移后求周长的问题。

如图2所示,蚂蚁从A出发与从B出发找食物,走过的路(   )。

A.A更近 B.B更近 C.一样近

二、对学生如何解答问题的分析

开展高效的变式教学,教师应先清楚学生是怎样想的,再决定教什么。为了便于分析,对90名学生解答本题的情况进行了统计。选择正确答案B的学生有21人,占总人数的23.3%;选择错误的学生中,选答案A的是16人,占17.8%,选答案C的是53人,占58.9%。

通过访谈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

1.利用平移的经验解决问题。将5号小正方形上面的1条边平移到下面后可以发现,去掉5号小正方形的图形与原图相比多了5号小正方形左右两条边,也就是多了2厘米。

2.借助数周长的经验解决问题。先数出原长方形的周长为10厘米,再数出拿走5号小正方形后的周长为12厘米,12厘米-10厘米=2厘米。

3.去掉5号小正方形后多出来了3条边,所以周长增加了3厘米。

前2种思考都是正确的,可以解决问题。而第3种思考只关注到“拿走的部分”信息,没能从整体思考,因此得到的是错误答案。

三、对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的思考

借助从一道题变一类题的变式教学,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本题为例,结合四个策略谈一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变式教学。

(一)以错唤思,初探问题

从前面的测试开始。课堂上先组织学生看错例,分析选C的同学是怎样想的,经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去掉5号小正方形后多出了3条边,所以选C的同学认为周长比原来增加了3厘米,没有考虑到拿走5号小正方形后,下面的一条边减少了1厘米的周长。

分析完错例后,组织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想法,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一触即发。学生中又多了1种想法:拿走5号小正方形后多了3条边,但少了5号小正方形下面的1条边,3-1=2厘米。

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思维发散出去,再聚拢回来,形成由一题多解向多题一解转化的教学回路,使思维聚焦问题本质,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高度。

(二)以变促思,深入探究

变式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知,意在拓宽思路、发展智力。教师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问题一步步分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教师通过三次变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断变化的“形”中找到不变的“型”。

变式一:

图3是由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的,如果把2号小正方形拿走,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拿走中间2、5的共同之处,初步感知无“形” 中的有“型”。)

课堂教学组织: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集体交流反馈,最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拿走2号或5号小正方形后为什么周长都增加了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2号、5号都是中间的小正方形,因此拿走后周长增加了3条边,同时减少了1条边,最后周长都增加了2厘米。

变式二:

图4是由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的,如果把6号小正方形拿走,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设计意图:拿走一个小正方形的情况其实只有两类,拿走中间的2号、5号和拿走角上的1号、3号、4号、6号。在对比完变式一后,再来对比变式二,学生利用之前的学习经验,更易发现拿走1号、3号、4号、6号的相同点。)

课堂教学组织: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比较拿走6号和拿走5号的不同,在对比中深化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要使周长不变,只拿走一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么拿?引导学生发现拿走1号、3号、4号、6号这四个角上的小正方形,都是在多了两条边的同时又少了两条边,因此拿走后周长是不变的。

变式三:

图5是由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的,如果把3号和5号小正方形拿走,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打破只拿走一个小正方形的思维限制,使问题变得更灵活、更有趣,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变与不变的本质,同时为接下来的自主改编习题环节提供支架。)

课堂教学组织:组织学生与变式二进行比较。找相同:引导学生发现变式二和变式三都是拿走了一个角上的小正方形,这时周长没变;找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变式三比变式二多拿走了一个中间的小正方形,因此拿走3号和5号小正方形后周长增加了2厘米。

多层次、多样化的变式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同一类问题的统一解题方法,聚焦问题本质。教师在设计变式时需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问题具有延展性,有思维容量、有思维深刻性的变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三)以创构思,活化应用

许多问题教师明明教过,但条件变一变学生又做错了,这说明学生对于一类题型的思维方式未能有效内化。因此在变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创造问题,改变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等,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维度测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课堂上学生创造的题目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拿走角落上的某两个小正方形,求剩下图形的周长”。如“拿走2号和3号”“拿走1号和6号”“拿走1号和3号”等。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快发现这三题在拿走图形后周长与原来周长相比是不变的。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拿走的小正方形不同,但最后周长都不变?学生发现:都是拿走了角上的。第二类,“拿走一个中间和一个不相邻的角上的某两个小正方形,求剩下图形的周长”。如“拿走2号和6号”,学生会发现本题与变式三相似,都是拿走了一个中间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角上的小正方形。此时教师追问:为什么拿走2号和3号都是拿走一个角上的小正方形和一个中间的小正方形,最后结果却不一样?经过交流讨论,学生发现,2号和3号是相邻的,2号和6号是不相邻的,2号和3号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就是拿走了一个角。第三类问题有了拓展的雏形,如“拿走任意两个小正方形,答案可能有多少种?”“拿走任意三个小正方形,图形的周长能保持不变吗?如果能,怎么拿?”第四类问题更加开放,如“有25个小正方形摆成了一个大正方形,从中任意拿走三个,怎么拿周长会保持不变?怎么拿周长会增加?”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延伸思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真正地从“一题”走向了“一型”。

上述课堂变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变的不仅仅是问题的条件、结论,还改变了教授形式,做到了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主動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总结、归纳中找到了这一类问题中不变的“型”。这样的变式教学,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4]赵小平,张福生,邹一心.随机思想·归纳推理·问题开放:九年制义务教育“统计”知识学习的比较研究之二[J].数学教学,1999(2).

[5]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314400)

猜你喜欢

一题多变一题变式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策略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