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戒而惩:惩戒教育的基本准则

2021-08-19张彩勤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德育

张彩勤

【摘   要】惩戒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惩戒行为的执行者和接受者,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惩戒的目的,由此构建“为戒而惩”的基本规则。具体而言,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都要加强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学习,保持理性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就低不就高”的柔性原则,确立动态的评价机制,规范惩戒行为,提高惩戒成效,让惩戒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德育;教育惩戒;“为戒而惩”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惩戒过度,滥用惩戒等失范行为也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很多教师因为惩戒失当而受到批评,更严厉的甚至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好心办坏事”的现象频发,警示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执教、专业执教的思想。这是教师工作职业安全的最大保护伞,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惩戒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从实践层面对教育惩戒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但规则的落地需要教师用教育实践赋予它生动活泼的生命力。惩戒为何,惩戒何为等系列问题都是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认识和实践教育惩戒。其中,“为戒而惩”应成为惩戒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为戒而惩”:厘清惩戒教育的目的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什么?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具有教育性。那么显然,教育惩戒的目的也自然不能仅定位于“惩”,而应着眼于“戒”。“戒”才是实践“惩”的动力和方向。

“为戒而惩”的目的论,从内在规定了我们的惩戒要把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惩戒规则》中关于“教育惩戒”的定义: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教育惩戒的目的论还启示我们,“惩”是手段,是过程,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有效的“戒”的目标。所以,教育惩戒之“惩”应该有度、有情、有理性。过往的惩戒失范行为,大多就是因为教师因情绪化失去了理性,而对学生进行了过度惩戒,如说出伤人的话,做出伤人的事。这不仅没能达成教育的目的,还很容易走向教育的反面,酿成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教育悲剧。

二、明确规则,理性执行:“为戒而惩”的实施要点

厘清教育惩戒的目的后,我们可以通过细化惩戒教育的过程来实现惩戒实践的有效性。这是《惩戒规则》落地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惩戒实践自然带有学校、班级等个性的区域特质,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实践、班级管理,甚至教师的个人修养等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实践教育惩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育惩戒行为规范的前提是明确规则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行为合乎规范?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先了解规则。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章,自然应当让执法者和守法者都知道。因此,组织学生学习《惩戒规则》,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具体内容很有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甚至还要引导家长进行学习。

但实际上,一是教师出于“懒政”考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不愿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导致所谓的《惩戒规则》弱化成少数教师手里可以随意用来评判学生行为的私有规则,这显然是不对的。二是针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所组织的规则学习并不能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那么学生即使学习了,也难以明确《惩戒规则》,《惩戒规则》的作用难以发挥。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应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惩戒规则》,针对具体行为形成操作性鲜明的“教育惩戒流程图”。其次,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展板、主题绘画、主题征文等主题活动从不同侧面为学生了解《惩戒规则》提供帮助,力求形成“人人知法,个个守法”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惩戒应严肃区分、温柔执行

《惩戒规则》根据学生违纪情形的严重程度把需要实施的教育惩戒区分为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严重教育惩戒。这样的区分,为教师把控惩戒力度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但教育惩戒执行者在具体实践时仍会感到模糊。如“违纪情节较为轻微”“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这样的表述如何与对应的违纪行为准确挂钩呢?当下,《惩戒规则》刚刚出台,仍处于“试行”期,缺少大量生动的实践经验。事实上,基于規则的“细则”的出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种情形下,笔者建议教育惩戒执行者“就低不就高”,温柔地执行惩戒策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之间摇摆,就将其归为第一层面,实施“一般教育惩戒”;如果是在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之间摇摆,就将其认定为第二层面,实施“较重教育惩戒”。

这样做一是为体现优先保护学生的原则。二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学生有可塑性,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三是因为惩戒不足是可以追加的,但如果惩戒过度,就不能有效弥补已有的过失了。

(三)教育惩戒需要有理性的深度加盟

教育惩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它把教师可能有的情绪化教育行为加以规范,避免了惩戒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因此,理性就成为教育惩戒的天然内核。把理性加入教育惩戒过程大有裨益。

首先,执行教育惩戒的教师应该带着理性。教师面对顽劣的学生,虽然需要实施教育惩戒,但应避免在过度气愤的情绪下进行。过度情绪化会使教育的本真面貌发生扭曲。因此,教育惩戒需要监督,需要有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的规定。比如设立有专门用处的“惩戒屋”。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惩戒屋”,让师生都冷静思考,在冷静的氛围中进行反思,避免后续的惩戒行为出现差错。

执行教育惩戒前,教师要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讲清楚实施惩戒的理由,也要跟相关科任教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违纪行为发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处理学生之间的打架情况,教师就要问清楚为什么、怎么样,是否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做完这样的功课后,教师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避免惩戒前可能出现的先入为主和偏听偏信现象。

其次,接受教育惩戒的学生也应是理性的。这一点至关重要。这里的理性包括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受到教育惩戒,也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性质的错误。另外,学生知道自己将会受到的教育惩戒的类型,所属的层次。由此,在接受惩戒前,其内心是有准备的。学生接受教育惩戒前所具备的理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教师在教育上的不良对抗,也极大地避免了教育惩戒后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事件。

三、目标导航,务求客观:“为戒而惩”的评价要点

任何教育行为都必须有对应的评价机制,它能帮助教育在规范、合理的轨道里运行。检讨优劣、扬长避短、除弊扬善是教育惩戒的评价目的。

教育惩戒的评价一般包括这样几点——惩戒的认定是否适当,惩戒的过程是否做到了客观公正,惩戒的结果有没有達成教育的目的,惩戒须告知家长的环节有否落实,家长的意见反馈如何,惩戒的效果有没有更大化的可能。此外,在惩戒善后阶段,教师应及时关注和跟进学生对于惩戒可能有的申诉,对惩戒的相关记录做好存档,等等。

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侵扰,教育惩戒的评价建议应由非惩戒当事方,也即第三方做出,评价一般要形成书面意见,与具体的教育惩戒合成一套文档,便于后续进行研究和查阅。该过程也可以适当参考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惩戒中来,一来可以强化惩戒的教育价值,二来也可以让教育惩戒多一个意见来源,增强其信度和效度。

总结来说,《惩戒规则》的出台是对中华传统教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基于当今教育的时代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育实效性而做出的重大举措,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制度体现。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惩戒要强调就事论事,惩戒结束事情就结束,不可揪住不放。此外,教师要不断细化惩戒规则,创新惩戒手段,优化惩戒评价体系,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融合共通的教育平台,促进教育惩戒的科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教育在人的高度上的本质回归。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215129)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惩戒”不能永远是“空白页”
浅谈教育惩戒权及教师素质
德育出希望之花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