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传统节日课程 培养学生跨界学习能力

2021-08-19谢好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传统节日

谢好望

【摘   要】长久以来的分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薄弱。为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教师尝试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组合关联,培育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整合重构,培育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全域融通,培育学生的跨界实践能力。该实践为学生打开了多通道、多维度的学习路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为未来解决复杂问题打下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分科教学;跨界学习;传统节日;综合能力

跨界学习能力是指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长久以来的分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薄弱,具体有以下表现:单学科的学习内容制约了学生跨界思维能力的形成;单维度的活动任务制约了学生跨界设计能力的发展;单一化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跨界实践能力的提升。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对此,教师尝试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打破单一学科学习的壁垒,引导学生以多方整合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全面认识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长周期、多学科的综合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跨界学习能力。

一、组合关联,培育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离不开跨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引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组合关联,提炼跨界学习元素,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

(一)捕捉单一的节日要素,进行点状发散

在一个节日的主题研究中,学生从对节日的初步认识中提出感兴趣的研究要点,并在发散式的讨论中联系自身经验,串联起对这个节日的先前知識、后续知识和与之相似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思考,从而提炼出跨界学习的元素。

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为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吃粽子的来历、粽子的演变过程、现代丰富的粽子类型以及人们赋予粽子的不同含义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提炼出跨界学习元素——粽子的“一生”,由此以粽子为点,进行发散,形成跨界思维。

(二)提炼同质节日元素,实行联结组合

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推敲,可以发现,不同的节日之间存在着很多相近或相似的元素。教师可以从某个节日元素展开,带领学生提炼不同节日中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对其进行联结组合,展开课题研究。具体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在提取不同节日的共同要素的过程中进行跨界思考。

教师带领学生罗列了一月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等节日,让学生思考这些节日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很快发现这些节日的日月数字相同,即“重日”。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人们会偏好选择日月数字相同的日期为节日呢?学生以此为话题,展开研究,发现中国古人认为“重日”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适合祭祀、祈福、游玩。由此,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提升了提取、分类的能力,也拓宽了视野。

(三)对比异质节日元素,实行差异融合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节日及习俗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异质节日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和提炼不同节日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其进行融合研究,提炼跨界学习元素,进而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元素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对应不同的食物。如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行走在吃的文化里”为主题展开研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食物在不同节日中的意义。在对比和整合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跨界学习的思维,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节日的内涵。

二、整合重构,培育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

整合重构,就是引导学生将前期提炼出来的中国传统节日元素、自身拥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各学科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合,并设计出一系列大单元节日活动主题。整合与重构节日主题的过程,能够孕育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

(一)资源整合,连通已有经验

教师以学习任务为目标指引,将前面提炼出来的节日元素进行排列组合,通过发散式讨论,引发学生梳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而后,教师将节日元素与学生的经验进行统整加工,初步列出若干节日活动主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以投票的方式确定大单元节日活动主题,为后续跨界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准备。

(二)创意构想,打破学科界限

该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大单元的节日活动主题进行再审视,通过学科交叉渗透、互补整合,将学生的创意构想融入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关联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这个审视与修正大单元节日活动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情境植入,迁移运用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现实意义,将大单元节日主题活动置于丰富的历史文化或科学探究情境之中,或者按照一定的逻辑意义,对大单元节日主题活动进行建构,形成一系列活动链。在情境植入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学科关键知识对节日课程内容进行情节设计,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大单元节日主题活动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

以重阳节为例,师生设计并开展了“知重阳,探重阳,话重阳”的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在科学课上,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重阳糕、酿菊花酒、做纸鸢,完成“重阳与植物”的小课题研究;在音乐课上,师生排练历史剧《重阳的变迁》;在美术课上,师生设计历史剧的道具、服饰、花纹、配饰等;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吟唱有关重阳节的歌谣、诗词,讲述重阳节的故事,写重阳节的体会;等等。由此,不同学科的关键能力都在一个节日的延伸活动中得以整合运用,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全域融通,培育学生的跨界实践能力

全域融通指的是全方位、多领域的融通,旨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多学科、多领域整合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同伴合作,解决跨学科的问题,形成跨界实践智慧。

(一)智识共享,发挥集体智慧

在节日主题活动实施前,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任务共同体,要求各小组明确活动任务目标,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路径和方法。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学生共同构想愿景,每位成员充分贡献自己的智慧、经验、知识。小组成员先共同讨论,采纳合理的意见,然后制订计划,使任务路线图更加清晰、简洁、全面、可操作。

以重阳节为例,六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在线上查找历史资料,找到了四个对于重阳而言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排演了四幕话剧——《重阳的变迁》。师生在线上查找资料,线下编写剧本,邀请音乐、美术老师进行配乐、舞台布置等指导,去青少年宫邀请专家对话剧排练进行特别指导。最终这一话剧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共享智慧、共同成长,愿景达成。

(二)场域融合,利用丰富资源

要顺利实施大单元节日主题活动,必须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不同场域。我们拟采用行走学习的方式,将校内、外的实践场域进行融合。学生在校外行走,运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拍摄等方式记录节日风俗人情。此外,学生还在线上学习,在虚拟情境中将难以直接体验的活动资源进行认知加工,再把学科知识一并融入节日主题任务的解决过程。该过程实现了文本探究、实践体悟、虚拟学习三者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跨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以《春节》课程活动为例,在“传统中国年”这个大单元中有一个项目为“画·说祭祖”。学生通过采访家人了解什么是祭祖,祭祖有哪些必要的程序和步骤,而后亲自实践祭祖的过程,并用思维导图把该过程画下来。随后,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各地春节祭祖方式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收获。在线上线下的双重连线中,学生跨越了学习边界,让学习更高效。

(三)协商共进,合作实现共赢

在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小团队总目标和个人的职责进行分工,每个人须设定、细化自己的目标并制订规划。在推进自己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及时与其他成员展开对话,对活动进程中的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效调控和整合优化。在责任分担、民主协商、自我调控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跨界实践能力的增长。

如在春节制作灯笼的活动中,小组組员先共同设计灯笼,考虑色彩的搭配,材料、配饰的选择等问题。然后分工寻找材料,制作灯笼,并且不断改进,力图做出最好看的灯笼,得到在校园内展示的机会。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总体而言,以传统节日课程为载体,创设丰富的学习场景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开展长周期的跨界学习提供了支持,促进了跨学科、多小组合作交叉式学习的发生。该活动打开了多通道、多维度的学习路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解决复杂问题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烁.跨界学习:终身学习者的认知方法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

[2]王玥,张雷.跨界学习与创新[J].企业管理,2008(11):89-91.

[3]生家琦.跨界学习的学校理解与行动[N].江苏教育报,2017-9-15(4).

[4]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4):67-74.

(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   314200)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