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殿军: 最好的家长,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2021-08-19小单

现代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笔者家长能力

小单

【人物名片】

王殿军,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清华附中校长。

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家长往往有困惑: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怎样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带着这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采访了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授。

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精神进行培养

笔者:讨论家庭教育,一定绕不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尽管存在弊端,但在知识积累方面的确有优势,能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清华附中的校长,您对此有何看法?

王殿军:几年前,上海的5位数学老师被请到英国去教一个月的课。刚开始这5位老师对英国学校不适应,但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于是人们得出结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比英国有优势。的确,中国的基础教育在系统性、扎实性、完整性方面确实比较强,但不能以此为据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优于英国。

笔者:为什么不能这样说呢?

王殿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教育不能笼统地说谁比谁好。这就像人与人不能笼统地比较,要比就得先说好比什么。如果比学历,很多专家、博士比姚明强,但要是比身高,姚明绝对领先。中国家长喜欢比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只是衡量孩子的一个指标,不能涵盖全部。

笔者:身处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每一个家长相比以前都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这不是好现象吗?

王殿军:没错,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笔者:您能具体谈谈吗?

王殿军:比如,我们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讲解知识的发现和演变过程。这一点,就与英美等国家不同。我当数学老师的时候,不是讲现成的定理如何证明,而是讲当年这个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有多少人为此努力过,最后怎样得出这个定理。也就是说,我是带学生重新发现数学定理。这样做看起来效率不高,但经过这个阶段,提高的是孩子们的数学能力。

笔者:同样都是掌握了一个定理,这个过程和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相比,重新探索一遍的效果会更好。

王殿军:没错。就像孩子要跑1萬米,一位家长说,我开车把孩子送到终点不是更高效吗?如果长跑的目的是到达终点,那开车的确高效,但如果目的是锻炼身体,那气喘吁吁的过程就是有必要的。

笔者:或许,“开车送孩子去终点”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

王殿军:如果中英两国中学生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我想中国学生难占上风,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注重过程和思维的启迪。

基础教育阶段,的确需要积累一定的固定知识,但是除了知识以外,我们要通过这些知识把学生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潜力挖掘出来,培养起来。知识过几年可能会忘,但是能力会留下来,成为孩子的素养,而素养是通用的、可以迁移的,对孩子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精神进行培养,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才有希望。

做孩子的表率、培养孩子的习惯、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笔者: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方面,家长们能做些什么呢?

王殿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们大有可为。我认为,家庭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有一定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主发展的动机和能力。如果家长始终把孩子当一个3岁小孩,他就永远长不大。

笔者:据我观察,家长中有两种极端类型:一类是直升机型家长,恨不得全天候紧盯孩子;另一类是甩手掌柜型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很明显,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王殿军:直升机型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就有权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甩手掌柜型家长也不可取。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只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家长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所以,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是错误的。

笔者:那么,最好的家长是怎样的呢?

王殿军:最好的家长,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笔者:如何做到不撒手?

王殿军:众所周知,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做孩子的表率。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身教胜于言传,家长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效果不佳,而家长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表率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这三个好习惯一旦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有重要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

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动不仅能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孩子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

第三,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時干预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重大影响。家长应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家长要及时了解原因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即使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也不能包办代办,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对孩子的成长,家长如何做到放手?

王殿军:家长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界限,否则就会过度关注孩子,最后把关注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适当地放手。

第一,对孩子的学习任务,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一定要得当。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有足够的能力辅导孩子,也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更不能严密监控,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既不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真实的学业状况。

家长应允许孩子在学习上犯错,只有让孩子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孩子才能成长。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要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上,家长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不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热爱,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孩子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学习下去。

第三,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和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比如孩子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以免扩大矛盾。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不要放纵自己对孩子的保护欲,事事冲在前面,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总而言之,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要舍得放手。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笔者家长能力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长错了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