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声音可视化实验的探讨与自制教具设计

2021-08-19王雄杰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制教具实验教学

王雄杰

摘   要:笔者结合光学知识,对声现象演示实验进行了三次设计与改进,利用激光笔与橡皮膜将蓝牙音箱的振动可视化为跳动的光斑,结合“旋转的八面体棱镜”与“视觉暂留原理”完成声音波形的可视化,最终完成自制教具的制作,并呈现了自制教具的实验效果,丰富了声学领域的实验教学方法。自制教具的设计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融入了教师的理解与思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声音可视化;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7-0052-3

科学教学始终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假设、推理、验证的能力[1]。利用优良的自制教具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有趣、操作更智能、现象更直观,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

1    声现象演示实验的缺陷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方案大致有三类(图1):“音叉触击乒乓球”“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扬声器或鼓面上撒碎纸屑”。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利用放大法将振动放大,从而达到了可视化的效果。但究其本质只能算振动的可视化,而非声音的可视化。

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乒乓球为例,乒乓球的运动并非等同于音叉的实际振动,只是由于乒乓球受到了一个力而做单摆运动,发声的音叉仅提供一个初始的力。类似于荡秋千,一方面“秋千”做单摆运动是因其受力,并非“手”在振动。同理,在演示实验中也只能推理出乒乓球受力。另一方面, 乒乓球的振动与音叉的振动并不同频,仅仅只能反映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因此,直接进行这样“等效”不够严谨。

(2)无法体现出声波中“波”的特性与波形,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声音也是一种波,正如华师大版科学八下《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声音是纵波,但空气中的疏密程度无法直接看见,只靠分析讲述,又难以使学生想象出声波的形成过程,会形成教学中的难点”[2],在介绍空气传声时声波类比成水波更是难以想象。

在“声音的特性”教学中,即使可以用示波器、话筒、扩音器等现代设备进行声音的可视化,看出“波”的特性与波形,但示波器的原理过于复杂,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波的成因,只能呈现一个结果,不符合提升科学探究的要求。因此,以上方案的“可视化”是片面的、有缺陷的可视化。

朱正元教授曾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3],自制教具是常规教具的重要补充。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进行教具的开发,一方面,实验器材取之于生活,用之于教学,拉进了生活与科学的距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自制教具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的要求,增强实验效果,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本文就“声音可视化”问题进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2    “声音可视化”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2.1    设计与改进原理

笔者以“音叉触击乒乓球”演示实验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与改进。

方案一

改进方案:

音叉上贴上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将微小振动放大,如图2所示。

优点:实验效果更明显,且光斑的振动与音叉振动同步。

缺点:

①看不出波形;

②振動方式单一(简单晃动);

③只能观察到振幅随响度的变化。

针对方案一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紧接着进行方案二的设计与改进。

方案二

改进方法:

在两端开口的塑料小圆柱的一端蒙上橡皮膜,中间贴一块轻质平面镜,在圆柱体内放一蓝牙音箱作为声源。另一侧用激光笔照射,令其正好照在小平面镜上,反射光落在墙上,如图3所示。

优点:

①将微小振动放大,且光斑振动与橡皮膜振动同步;

②蓝牙音箱中不同音色下的振动方式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图4);

③利用蓝牙音箱改变音量,明显反映出振幅与响度的关系,增强实验效果。

缺点:

①仍看不出波形;

②无法观察到声音的频率。

方案三

在第三次改进过程中受题目里“多面体棱镜连续改变反射光方向进行扫描”的启发,加入旋转的多面体棱镜让光斑不单单与薄膜同步振动,还能运动起来,从而使声波的波形可视化,完成最终自制教具设计(图5)。

改进方法:

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当光斑移动时,前一个光斑的振动图像并不会消失,而要延续0.1~0.4 s的时间,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内光斑的振动,并按时间先后排列,将多面体棱镜的转速调在适当的范围,我们即可看到连续的波形图像,最终完成声音的可视化。

优点:

①光斑振动与橡皮膜振动(即声源振动)同步;

②能看到完整的声音的波形;

③能体现出声音的各种特性;

④实验效果直观明显。

2.2    实验器材

激光笔、铁架台、塑料圆筒、橡皮膜、蓝牙音箱、轻质平面镜、电动机、八棱柱铁架、塑料镜、大号蒸架(作底座)。

2.3    操作步骤

(1)将八面体棱镜(图6)固定在电动机上并水平放置,用铁架台固定激光笔,蓝牙音箱放入小圆鼓内(图7)。

(2)打开激光笔,调节角度使激光照射到小圆鼓上平面镜的中央,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射到八面体棱镜上,再次反射后在墙上留下一光斑。

(3)手机连接蓝牙音箱,播放音乐,观察到墙上光斑的舞动。

(4)打开电动机(图8),带动八面体棱镜旋转,调节转速至适当的范围,观察到声音完整的波形图像。

(5)调节蓝牙音箱的响度与音乐的频率,再次观察波形的变化。

2.4    实验效果呈现

通过自制教具对声音进行可视化,我们不光可以看到一条条优美的波形,还可以通过控制蓝牙音箱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等特性,在波形图上找到对应的振幅、频率、圆滑程度的变化,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波的形成原因与波形图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自制教具通过光学、声学等原理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将声波可视化为优美、变化的图案,让实验现象更直观,让实验探究过程更有趣。利用手机、蓝牙音箱等设备让实验的操作手段更智能。

3    声音可视化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该教具还可用于其他声学实验教学中。比如,在后续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可将教具放置在密封玻璃罩内,抽干罩内的空气,观察墙上波形图的变化;在研究噪音与乐音时,可分别将噪音与乐音可视化,观察两者波形图的区别。

声音可视化的改进,丰富了声学领域的实验教学方法,配合着其他各种教具,能创新出更多富有新意的想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4    总结与思考

深度实验不仅指向学习的深度、实验的深度,更是指向教与学的发展过程[4]。教师的“教”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结合新技术、挖掘新素材,通过创新的科学实验给学生帶来更好的体验,让学习在体验中发生。

叶圣陶说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教师通过改进或者自制教具融入自己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将科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提升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实验的设计与改进过程更是让“发现问题”“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邢海根.改进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J].物理教学,2018,40(10):41-43.

[2]袁运开.科学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

[3]袁国道,邢海根.诠释“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新意[J].物理教师,2007,28(03):39-40.

[4]肖建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深度实验教学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7(06):12-15.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自制教具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自制教具盘活小学体育教学
巧用自制教具激活英语课堂
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