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电法与低频雷达天线同位置岩溶区实测分析

2021-08-19孙茂锐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电法覆盖层测线

孙茂锐,陈 超,刘 路,李 星>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1 引 言

公路工程中,岩溶区具有复杂多变、形态各异的特点,且其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很大,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中的一大复杂地质难题。因此,能够准确了解岩溶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规律,为工程设计及施工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岩溶区域所形成的分界面处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即介电常数与电阻率差异很大[1-4],给岩溶区的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当前公路岩溶勘探的主要方法有地质雷达及高密度电法[5,6],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岩溶路基为研究对象,首先沿岩溶路基纵向方向布设高密度电法测线,然后根据高密度电法异常成果,在相同测线位置布设地质雷达测线进行相互验证[7,8],综合确定岩溶分布情况。通过对两种物探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相互印证,可以得出综合物探方法的印证对比应该是全过程的对比,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解释三方面的动态对比[9-15]。动态分析、动态对比体现了勘探成果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16-18]

2 测区概况及测线布设

2.1 测区概况

测区主要穿越侵蚀溶蚀堆积河流阶地工程地质亚区,部分为坚硬碳酸盐岩夹半坚硬碎屑岩溶丘洼地工程地质亚区,分布有河流,未见大型构造经过,上覆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涧沙河河流阶地冲洪积成因的黏土、卵砾石土组成,具有二元结构,分层厚度约5~15 m不等,在局部底洼地段鱼塘、水稻分布区,表层分布有厚0.2~2.0 m不等的软土;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D3r)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灰岩。地面以下岩溶发育强烈,土洞、岩溶及岩溶地面塌陷是该区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2.2 测线布设

根据岩溶路基设计线位及地质情况,本次勘探首先在K83+856~K84+100段布置高密度电法测线,电极距3 m。由于高密度电法测量剖面的实时显示功能,初步判定K83+920附近电阻率较低,可能为岩溶发育区。在高密度电法断面采集结束后,立即在K83+870~K83+970段布置地质雷达测线,为兼顾勘探深度及分辨率,雷达天线为25 MHz RTA低频天线,测点间距0.5 m(图1)。

图1 测线布置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urvey line layout

3 数据处理阶段对比分析

3.1 高密度电法

对采集的高密度电法原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处理,迭代5次的电阻率剖面见图2,该剖面的相对处理误差较小,与地质雷达剖面的深度对应关系吻合较好。另从图2可看出,该段落地形起伏较小,电阻率整体呈上低下高形态,层状变化明显,层次感较强,表层覆盖层电阻率约为100~150 Ω·m,连续性较好,说明覆盖层厚度变化不大,整体覆盖层厚度在15 m左右。在剖面65~114 m(K83+921~K83+970),高程119~127 m处存在横向延伸较长的低阻异常带,其电阻率约为40 Ω·m,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推测该异常带为岩溶发育区。

图2 高密度电法5次迭代反演结果断面Fig.2 Resistivity profile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after five iteration inversion

3.2 地质雷达

图3为经过增益放大、带通滤波、抽取平均道、地形校正等处理措施后的地质雷达剖面图,结合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结果,选取该剖面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为0.09 m/ns,判定覆盖层厚度为15 m左右。另由图3可以看出,整个剖面在时间轴120~420 ns(高程129~141 m)段存在线性延伸的规律性干扰,推测为地表的高压线所致;在剖面74~84 m(K83+944~K83+954),高程114~128 m集中存在电磁反射波振幅增强、波形杂乱等岩溶异常特征现象,因此推测该异常为岩溶发育区;剖面其他段落及深度范围也零星分布有岩溶异常特征现象。

图3 地质雷达剖面Fig.3 Profile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exploration

3.3 对比分析

在处理阶段,高密度电法反演迭代次数的不同,其覆盖层深度,异常深度范围会有相应的变化,就其方法本身来说,多数会选择迭代误差相对较小的断面作为最终的反演解释断面。对于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判定覆盖层的厚度,第二就是滤波处理使异常的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易于识别。覆盖层厚度判定的主参数是电磁波传播速度,不同岩土具有不同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同种岩土在不同的环境下(干燥、潮湿)电磁波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综合对比分析图2及图3,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处理参数的选取是相互促进、相互印证的关系。单方面的考虑一种方法的处理是片面的,只有综合考虑方法间的对应关系,才能给出合理的处理参数。针对本次的勘探研究对象,高密度电法处理阶段的迭代次数5,地质雷达电磁波传播速度0.09 m/ns,皆为数据处理阶段各方法处理参数的最优选择,所得出的剖面对应关系也是最优的。

4 解释阶段对比分析

图4和图5分别为高密度电法及地质雷达的地质解释断面图,由图4可以得出,覆盖层厚度约15 m,岩溶发育区横向延伸较大,长约 50 m,纵向延伸最大约8 m;由图5可以得出,覆盖层厚度约15 m,深部发育有不规则形状的岩溶发育区,主要集中在剖面的74~84 m,纵向延伸最大可达20 m,另有零星分布的岩溶发育区。

图4 高密度电法地质解释断面Fig.4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exploration

对比分析图4及图5,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查明的大的岩溶发育区集中于K83+950附近,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较地质雷达勘探结果横向范围延伸较大、纵向延伸范围较小。高密度电法由于其电极距及勘探装置所限,分辨率较低,对异常具有一定的体积效应,放大了异常横向范围,尤其对深部的小异常反应较弱。地质雷达属于浅部的精细勘探,分辨率较高密度电法高很多,可以发现纵横向延伸约2 m的岩溶异常,但是抗干扰效果较差,对覆盖层深度的判别不太灵敏,尤其是对经过滤波处理后的剖面。

综上所述,K83+856~K84+100段岩溶路基覆盖层埋深约15 m,K83+950附近发育有大的岩溶发育区,横向范围约10~15 m(K83+940~K83+955),高程约110~127 m,剖面其他部分另分布有零星岩溶发育区。

5 结 论

通过对高密度电法及地质雷达实测剖面数据采集、剖面解释全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综合勘探时,加强在数据采集阶段的互通互联,可以很好地指导反演参数的设置,针对本工地类型,高密度电法的迭代次数5的反演断面图与地质雷达电磁波速度0.9 m/ns的剖面图对应关系一致。

2)高密度电法具有受干扰程度小的特点,分辨率低,可以有效地了解大的岩溶发育区及其位置。

3)地质雷达方法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如高压线),对覆盖层的反应不够灵敏,对灰岩区的岩溶发育具有良好的勘探效果,勘探精度高,参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辨别纵横向延伸约2 m的岩溶异常。

4)本次综合物探的勘探结果暂无有效的钻孔验证,后期阶段应针对覆盖层及岩溶异常的位置布孔验证,提高物探解释精度。

猜你喜欢

电法覆盖层测线
极地海洋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动态规划的多波束测线布设模型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基于NIOSII的高密度电法仪采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