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效果对比

2021-08-19李素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李素林

(富民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富民 650400)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先天性颈动脉发育异常等有关。其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原因。临床上应对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以便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最准确的方法。但进行该检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检查过程复杂、检查费用较高,因此患者的接受程度一般[1]。近年来,螺旋CT 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2-3]。本文主要是比较用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 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标准;沟通能力和认知功能正常;病历资料完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心源性脑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碘造影剂过敏。在这30 例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0 例;其年龄为40 ~90 岁,平均年龄为(67.66±4.21)岁。

1.2 方法

1.2.1 CTA 检查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的方法是: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6 排螺旋CT 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时指导其取仰卧位,对其头部进行固定。采用峰值法对患者进行自动触发式CT 平扫,将病灶感兴趣区(ROI)设于颈主动脉弓内,阈值为120 Hu。扫描的各项参数是:电流为240 mA,电压为120 kV,矩阵为512×512,层厚为1 mm,螺距为0.984:1 ~1.375:1,重建层厚为2 mm。完成CT 平扫后,经肘静脉为患者注入碘造影剂,对其进行CT 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得到的原始数据传输至CT工作站,利用CTA 软件〔包含容积成像(VR)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曲面重建(CPR)技术等〕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三维重建,全面观察其双侧颈动脉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

1.2.2 动脉彩超检查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是: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时指导其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其颈部。将超声探头的频率设为7 ~12 MHz。用超声探头自下而上检测其双侧颈动脉的形态、内径、血流速度及流量等,仔细观察其双侧颈动脉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若检出患者的颈动脉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包括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和不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则表示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狭窄可分为轻度狭窄(颈动脉狭窄≤29%)、中度狭窄(颈动脉狭窄30% ~69%)和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70%)[4-5]。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轻度狭窄例数+ 中度狭窄例数+重度狭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颈动脉存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患者分别有22 例、5 例和2 例,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96.67%(29/30)。对这30 例患者进行动脉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颈动脉存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患者分别有18 例、3 例和1 例,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73.33%(22/30)。与对这30 例患者进行动脉彩超检查相比,对其进行CTA检查时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2.2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颈动脉内存在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和不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别有17 例和4 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为70%(21/30)。对这30 例患者进行动脉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颈动脉内存在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和不规则型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别有21 例和9 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为100%(30/30)。与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相比,对其进行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这30 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时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

3 讨论

进行DSA 检查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最准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DSA 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其颈动脉狭窄的范围及程度,了解其颈动脉内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的性质。但进行该检查存在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检查过程复杂、检查的费用高等局限性[6]。近年来,临床上采用CTA 检查与动脉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行动脉彩超检查时可运用局部放大技术获得高质量的超声图像,有利于识别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数量及类型等,并能全面地评估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7-8]。但进行动脉彩超检查难以清晰地显示患者颈动脉的形态,对于狭窄程度<50% 的颈动脉无法有效的检出,且难以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9]。进行CTA 检查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清晰地显示患者颈动脉的结构,有利于医生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10-11]。但进行CTA 检查在显示血管壁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动态地观察患者颈动脉的血流情况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12]。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CTA 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较好,用动脉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效果较好。临床上可联用这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病变。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