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的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08-1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组织溶栓例数

王 琼

(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11)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占比为70% ~80%。ACI 患者具有起病急、残疾率及死亡率高、易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等特点[1]。临床上治疗ACI 的关键是尽快疏通患者梗阻的血管,改善其局部的微循环,挽救其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功能。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的相关研究及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ECASS Ⅲ)的结果均证实,对ACI 患者在发病后4.5 h 内使用阿替普酶(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中指出,应对ACI 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由此可见,为ACI 患者选择合适的时间窗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缓解其病情的关键[2]。本文主要是探讨在不同的时间窗使用rt-PA 对AC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收治的50 例ACI 患者。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要求。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ACI 的诊断标准。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为4 ~24 分。3)临床资料齐全。4)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肾、肝、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2)存在颅内出血。3)患有严重的外伤。4)存在活动性出血病史。5)参与本次研究前3 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史。6)参与本次研究前1周内进行过动脉穿刺。7)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血糖<2.7 mmol/L 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根据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病至使用rt-PA 进行治疗的时间<3 h)和对照组(发病至使用rt-PA 进行治疗的时间为3 ~4.5 h)。观察组中共有25 例患者,其中有女性11 例,男性14 例;其年龄为46 ~89 岁,平均年龄为(62.43±4.46)岁;其平均NIHSS 评分为(15.46±4.08)分;其中有4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9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2 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有12 例患者有吸烟史。对照组中共有25 例患者,其中有女性10 例,男性15 例;其年龄为47 ~88 岁,平均年龄为(63.33±4.55)岁;其平均NIHSS评分为(15.58±4.23)分;其中有3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10 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3 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有11 例患者有吸烟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rt-PA(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2)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病至使用rt-PA 进行治疗的时间<3 h,对照组患者发病至使用rt-PA 进行治疗的时间为3 ~4.5 h。rt-PA 的使用方法为:为患者静脉注射0.09 mg/kg 的rt-PA,在1 min 内注射完毕。然后为患者静脉滴注0.81 mg/kg 的rt-PA,在60 min 左右滴注完毕。让两组患者均每天口服1 次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每次服75 mg,连续用药4 周。让两组患者均每天口服1 次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每次服100 mg,连续用药4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91%~100%,未发生病残。显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比治疗前降低46%~90%,发生病残。有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比治疗前降低18%~45%,发生病残。无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比治疗前降低0%~17%或比治疗前增高。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发生脑出血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无患者发生脑出血,对照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占本组患者的4%)发生脑出血。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02,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 及TNF-α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 及TNF-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s )

组别 例数 IL-6(pg/m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161.62±14.34 62.73±8.75 31.39±5.05 8.80±2.02对照组 25 160.65±15.58 122.48±9.89 32.02±4.79 15.83±1.98 t 值 0.229 22.624 0.453 12.427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罹患ACI 可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该病患者存在脑血液供应障碍,其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其神经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挽救该病患者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功能、重建其脑组织受损区的血运是对其进行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的疗法。rt-PA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栓溶解药物。该药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3-4]。rt-PA 可与纤维蛋白及赖氨酸残基相结合,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网状无活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从而溶解血栓,开通阻塞的血管。

尽早恢复ACI 患者闭塞血管的再灌注能提高其神经细胞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ACI 患者发病的时间越长,其脑梗死的范围越大,其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坏死的程度及脑水肿的程度越重。对病程过长的AC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无法有效地挽救其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功能。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ACI 患者发病至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其治疗的效果越好[5]。脑出血是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CI 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ACI 患者发生脑出血,则其病死率可达到50%~80%[6]。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病3 h 内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脑出血率的发生率为2.4%;在发病3 ~4.5 h 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数量较少有关。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与发病后3 ~4.5 h 相比,为ACI 患者在发病后3 h 内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其皮下瘀斑、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发病后3 ~4.5 h 相比,为ACI 患者在发病后3 h 内使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其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更低。

猜你喜欢

脑组织溶栓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更正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