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

2021-08-1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稳定型股骨头高龄

张 文

(贵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广西 贵港 537100)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又叫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发生的骨折。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生IFF的风险较高[1]。不稳定型IFF 是IFF 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方向内、向上达到小粗隆上方的一类骨折。目前,临床上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2-3]。本文主要是研究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35 例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不稳定型IFF 的诊断标准;年龄≥80 岁;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本人(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患侧髋关节有骨折史或手术史;合并有严重的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患有稳定型IFF;病历资料缺失或术后随访失联[4-5]。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FNA 组(n=18)与AFHR 组(n=17)。在18 例PFNA 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8 例;其年龄为80 ~90 岁,平均年龄为(84.23±1.12)岁。在17 例AFHR 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9 例;其年龄为81 ~89 岁,平均年龄为(84.01±1.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PFNA 组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其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及股骨髓腔的状态。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C 型臂X 线机下利用牵引床对其骨折端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在患者股骨大转子顶端的近侧做一个纵向切口,充分暴露其股骨大转子的顶端。在其股骨大转子的顶端钻入克氏针,进行扩髓处理。在克氏针的引导下将PFNA的主钉插入髓腔,之后沿着导针逐一打入螺旋刀片。待确认螺旋刀片安装正确后,在主钉的远端拧入一枚交锁螺钉。取出克氏针,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对AFHR 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患侧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个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钝性分离髋关节后外侧的肌肉,充分暴露关节囊和骨折端。切开关节囊,在距离股骨小粗隆约1.5 cm 处进行截骨,取出股骨头。对股骨近端进行扩髓处理,安装股骨假柄和人工股骨头。将人工股骨头复位,待确认患者的患髋可正常屈伸、旋转后,对关节囊进行结扎及缝合。冲洗术区,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用优、良、可、差评估其疗效。优:术后3 个月,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为100 分)的评分≥90 分。良:术后3 个月,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为80 ~89 分。可:术后3 个月,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为70 ~79 分。差:术后3 个月,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70 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 周,比较两组患者36 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7]。SF-36 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各维度的满分均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PFNA 组患者与AFHR 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4.44%与10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PFNA 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AFHR 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FHR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手术的时间(min)术后住院的时间(d)PFNA 组 18 156.91±21.84 65.21±7.63 15.12±3.54 AFHR 组 17 324.31±16.63 86.43±9.42 19.57±5.26 t 值 25.598 5.859 3.471 P 值 <0.05 <0.05 <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PFN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AFHR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4 对比术前及术后2 周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SF-36 中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周,PFNA 组患者SF-36 中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AFHR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术前及术后2 周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分,± s )

表4 对比术前及术后2 周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分,± s )

组别 躯体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术前 术后2 周 术前 术后2 周 术前 术后2 周PFNA 组(n=18) 66.52±9.87 85.23±10.36 67.42±8.34 83.56±10.26 64.52±8.43 85.56±10.26 AFHR 组(n=17) 66.57±10.43 77.34±9.34 67.82±9.63 74.34±8.73 64.31±8.34 75.72±8.64 t 值 0.015 7.250 0.128 8.738 0.074 8.968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复位及固定其骨折端,减轻其手术创伤,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8]。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虽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其康复[9]。PFNA 内固定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IFF 的手术方式。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时,不必广泛剥离其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小,且采用主钉与螺旋刀片组合固定的方式能有效地固定其骨折端,保证其骨折端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10]。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高龄不稳定型IFF 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其进行PFNA 内固定术能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稳定型股骨头高龄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