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2021-08-19马剑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肛裂括约肌乙组

马剑海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肛裂患者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疮患者的发病率[1]。肛裂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急性肛裂属于肛裂的早期阶段,患者的病情通常较轻。慢性肛裂患者的病情通常较重,其裂口较深且裂口周围出现瘢痕组织,其病情易反复发作[2]。急性肛裂患者若未能及时就医,其病情会转化成慢性肛裂。便秘、疼痛、出血是慢性肛裂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在排便时会出现疼痛加剧且时间较长的情况,此情况会使其恐惧排便而加重其便秘的症状,进而形成排便恐惧与便秘的恶性循环。慢性肛裂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加重其病情,还可诱发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胃肠紊乱等疾病[3]。临床上对急性肛裂患者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是治疗慢性肛裂最快的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 例慢性肛裂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慢性肛裂的相关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有疼痛、出血、轻微便秘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3)患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4)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5)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6)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肛肠疾病。将这80 例患者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在甲组的40 例患者中,有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其年龄为20 ~49 岁,平均年龄为(34.58±0.26)岁;其病程为2.5 ~48 个月,平均病程为(25.64±0.51)个月;其中伴有外痔的患者有12 例,伴有肛乳头肥大的患者有15 例,伴有肛瘘的患者有13 例。在乙组的40 例患者中,有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其年龄为22 ~50 岁,平均年龄为(35.27±0.34)岁;其病程为2.5 ~46 个月,平均病程为(24.98±0.15)个月;其中伴外痔的患者有13 例,伴有肛乳头肥大的患者有14 例,伴有肛瘘的患者有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准备,方法是:用温盐水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然后对其肛内及肛周进行消毒处理。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肛裂切除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腰俞穴麻醉,然后协助其取截石位。2)根据患者肛裂溃疡的实际情况,在齿状线至肛门口外的20 mm 处做菱形切口或扇形切口,用小血管钳对溃疡组织进行锐性分离,同时彻底切除其肛裂、外痔、肛乳头肥大等病灶。3)用纱布填塞患者的创面后采用塔形包扎法进行加压包扎。4)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乙组患者进行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腰俞穴麻醉,然后协助其取截石位。2)在患者肛口外的10 mm 处做一个10 mm 的横向切口,对外括约肌的皮下层内侧缘进行分离,将钳尖置于内括约肌外侧缘与皮下层内上方中间的位置,再将钳尖向内扭转180°,用止血钳将内括约肌肥厚的部分钩住后挑出肛外并切断,同时常用按压法进行止血,扩肛3 ~4 min 至切口停止出血后缝合切口。3)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1)疗效判定标准是:⑴痊愈:治疗后,患者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消失。⑵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改善。⑶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肛门功能恢复的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和术后48 h 疼痛度的评分。在术后48 h,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疼痛度的评分为0 ~10 分。疼痛度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在甲组的40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3 例、15 例、1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在乙组的40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无效分别有22 例、17 例、1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11,P <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甲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9.63±0.29)d,其切口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2.54±1.27)d,其术后48 h 疼痛度的平均评分为(5.69±0.31)分。乙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22±0.35)d,其切口愈合的平均时间为(6.82±1.04)d,其术后48 h 疼痛度的平均评分为(3.26±0.08)分。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48 h 疼痛度的评分更低,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s )

术后48 h 疼痛度的平均评分(分)甲组 40 9.63±0.29 12.54±1.27 5.69±0.31乙组 40 6.22±0.35 6.82±1.04 3.26±0.08 t 值 22.07 8.69 15.47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d)切口愈合的平均时间(d)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在甲组的40 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6 例(占15%),发生重度水肿的患者有7 例(占17.5%),发生肛门渗液的患者有8 例(占20%),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5%。在乙组的40 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 例(占2.5%),发生重度水肿的患者有1 例(占2.5%),发生肛门渗液的患者有2 例(占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 <0.05)。甲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2.5%(9/40),乙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5%(2/40)。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 <0.05)。

3 讨论

肛裂是指患者的肛管皮肤出现裂开性溃疡或纵形溃疡。该病患者主要有疼痛、出血等临床症状。肛裂患者在排便时会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疼痛症状在其排便后可持续数个小时,甚至会持续到其下次排便前才能有所缓解。肛裂患者的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滴出鲜血或便后用手纸擦拭时有血,在其排便后出血即止[4]。多数肛裂患者的便后出血症状是由肛管撕裂、内括约肌发生痉挛等情况所致。诱发肛裂的主要原因有大便干燥引起的肛管受损、肛肠解剖异常、一氧化碳(CO)代谢失调、肛管前后方的张力不足或供血不足、发生感染等[5]。慢性肛裂患者的发病时间较长且溃疡度较深,极易引发外痔、肛乳头肥大、肛瘘等症状。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肛裂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采用常规肛裂切除术对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全部切除其病变的组织,不仅可保持其肛门的引流畅通,而且因创面宽大能够为肉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该术式的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较长,极易使其发生感染、重度水肿、肛门渗液等并发症。采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肛裂的优势是:1)该术式的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2)实施该术式可精确地切断患者的内括约肌,不仅可防止其发生括约肌痉挛的情况,还可有效地恢复其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及扩张平衡。3)实施该术式可减少患者肛管黏膜的血流量,促进其肛门的局部循环,有利于其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4)实施该术式可有效地扩大患者肛管的直径,增强其肛门肌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改善其便秘症状[6]。5)实施该术式可在术中可保留患者肛裂下缘的皮肤,避免其术后出现肛门狭窄的情况。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缩短其切口愈合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肛裂括约肌乙组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裂可以自愈吗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排便的奥秘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