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探析

2021-08-19许楚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全血稳定型活血

许楚英

(延边朝医医院脑病科,吉林 延吉 133000)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急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阵发性、压榨性胸痛,它是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典型症状。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又叫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指因劳力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程度更为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且在较小的活动量下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目前,西医多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此病属于中医学中“胸痹”的范畴,为本虚标识之症,气虚为其本,血瘀为其标[3]。本文主要是研究用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稳定型心绞痛;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发生心肌梗死;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56)与对照组(n=56)。在56 例试验组患者中,有女22 例,男34 例;其年龄为53 ~77 岁,平均年龄为(64.78±5.23)岁;其病程为3 ~15 年,平均病程为(6.41±0.61)年。在56 例对照组患者中,有女21 例,男35 例;其年龄为55 ~79 岁,平均年龄为(65.31±5.16)岁;其病程为2 ~15 年,平均病程为(6.32±0.5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是: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10 mg/次,2 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口服美托洛尔,25 mg/次,2 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次,1 次/d。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并在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此基础上,用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的组方是:黄芪20 g,瓜蒌15 g,薤白9 g,丹参、当归、赤芍、石菖蒲、法半夏、石斛、陈皮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胸部闷痛、气短2 项主证和乏力、心悸、自汗、脉弦缓或弦涩4 项次证,2 项主证的分值均为0 ~6 分,4 项次证的分值均为0 ~3 分,总分为24 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参考《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将心绞痛分为1 级、2 级、3级和4 级。1 级心绞痛:患者在日常活动时不会发生心绞痛,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可发生心绞痛。2 级心绞痛:患者的日常活动稍受限,在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时可发生心绞痛。3 级心绞痛:患者的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在从事轻体力劳动时可发生心绞痛。4 级心绞痛:患者在从事轻体力劳动或休息时均可发生心绞痛。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分级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分级(± 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分级(±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中医证候积分(分) 心绞痛分级(级)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19.82±3.25 11.89±2.77# 2.87±0.52 2.27±0.49#试验组(n=56)19.93±3.31 6.92±1.23#* 2.89±0.61 1.58±0.56#*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FIB 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FIB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FIB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FIB 的水平(± 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FIB 的水平(±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全血黏度(mPa/s) 血浆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9.17±1.12 7.51±0.89# 5.81±0.77 4.15±0.77#试验组(n=56)9.19±1.13 6.07±0.62#* 5.80±0.75 3.47±0.51#*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及血清NO、SOD 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及血清NO、SOD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NO、SOD 和血浆6-keto-PGF1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浆ET 和TXB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 及血清NO、SOD 的水平(± s )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 及血清NO、SOD 的水平(±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血清NO(μmol/L) 血浆ET(ng/L) 血浆6-keto-PGF1α(pg/ml)血浆TXB2(pg/ml) 血清SOD(n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 40.97±7.28 45.27±8.25# 7.93±1.79 6.49±2.05# 27.23±8.28 32.51±8.55# 329.29±39.91 242.23±22.67# 72.62±8.53 75.28±8.67#试验组(n=56) 40.79±7.23 50.23±8.68#* 7.95±1.68 5.07±1.51#* 28.56±8.39 41.05±9.12#* 330.59±37.22 231.05±21.77#* 72.78±8.21 80.29±9.11#*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严重类型。冠心病患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人群[4]。目前,西医多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时所用的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美托洛尔具有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耗量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的作用。在中医学中并没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一病名,根据此病的特点多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的范畴[5]。中医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其本,血瘀为其标,故应以益气活血、宽胸通痹、化痰养心、祛瘀止痛为主治疗此病[6]。本研究所用的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中,黄芪、瓜蒌、薤白、丹参可补益元气、宽胸通痹、祛瘀止痛,当归、赤芍、石菖蒲、法半夏可补血活血、消痞散结,石斛、陈皮可理气化痰,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益气活血、宽胸通痹、化痰养心、祛瘀止痛之功。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黏稠及凝血功能异常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因素[7]。NO 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液中NO 的水平会显著降低。ET 是一种促血管收缩的物质。当冠心病患者血液中ET 的水平升高时,可导致其心肌的供血量减少,进而易使其发生心绞痛。SOD 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金属酶。临床研究表明,血清SOD水平的降低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TXB2是前列腺素中的一种,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的作用。6-keto-PGF1α是一组由20 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临床实践证实,血液中6-keto-PGF1α的水平下降、TXB2的水平升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进而可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症状,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改善其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猜你喜欢

全血稳定型活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