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川县卫生健康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2017年-2019年数据

2021-08-19张鹏志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卫生院县域中医药

张鹏志

(武川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 武川 011700)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就要把人民健康时刻放在心上,重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当前,城乡、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才缺乏仍然严重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1 选题原因

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整体部署下,各级干部、各类企业以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契机,时不我待、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从此,中华大地上贫困地区阶段性脱贫目标初步完成。我们矢志不渝发展经济,就是更好地促进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更好地使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地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地提升。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强和优化政府在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职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组建成立了卫生健康机构。

当前,武川县医疗卫生状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解决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缓解区域卫生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县域卫生经济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是不足的,城乡、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才缺乏仍然严重制约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探讨武川县卫生健康经济发展,努力破解经济与卫生健康长足发展所困扰的方向。

2 现状与问题

2.1 武川县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公布的我国832个贫困县整体分布如图1,其中贫困县最多的4个省份是:甘肃省43个、陕西省50个、云南省73个、贵州省50个。

图1 我国贫困县整体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武川县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个国贫县。2017年-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3 046万人减少为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下降到0.6%,如图2。

图2 武川县各乡镇卫生院分布

武川县2018年如期退出国贫县序列。武川县贫困人口由2017年的13 764人减少到2019年的102人,贫困发生率由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9%降低到0.07%。

表1 2017年-2019年全国贫困人口及发生率

2017年-2019年武川县各项经济指标同呼和浩特市整体经济增速保持一致,但与呼和浩特市其他5个农区相比而言,存在着绝对差距。

2.2 武川县卫生健康状况

比较呼和浩特市其他农区旗县,武川县各乡镇卫生院整体数量多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卫生院业务用房方面。

武川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2006年乡镇机构实行撤乡并镇时,沿袭撤乡并镇前布局分布,保留了以前乡镇所属的卫生院,导致现在有9个乡镇,19个卫生院。其中哈乐、不浪、二份子、厂汉木台4所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76个。

表3 2017年呼和浩特市所辖5个农区卫生健康总体概况

近年来,各卫生院软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有了极大的提升。先后利用中央预算资金对6个卫生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9个卫生院进行了周转宿舍建设,11所卫生院配置了“大三件、小三件”医疗设备;卫生院现有在职人员169人,其中在编132人(2015年集体转正77人、2013年、2015年、2020年3批次“市招县聘乡用”40人、医学定向规培生15人),比照事业人员29人,自聘8人。

表4 武川县11所卫生院“大三件、小三件”设备配置

如表5所示70%人员工资,在卫健委的积极争取下,从2020年9月起,全部按100%全额工资拨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医务职工的心理偏差、后顾之忧。

表5 武川县19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情况(截至2020年底)

当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室)主要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及后续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鼠疫防控工作以及后续的门诊、住院业务工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2019年新增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变成17类。主要有: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原有12类项目;2019年起将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的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5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各卫生院主要承担原有12类工作,各类工作均有规范化操作,实行国家购买服务,所需经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

表6 武川县乡镇村医基本情况

在健康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卫生院(室)成了主力军、排头兵。他们的大多数时间在与村委会对接各项摸底数据,与医保局对接精准扶贫户报销情况,给所属辖区贫困户每月一次随访、送医送药的路上;返回卫生院又没日没夜的在整理各类数据,上报各种表格,参加上级各类培训会议,迎接上级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为了满足开设门诊、住院条件,6所卫生院进行了供暖设备的改装;9所卫生院在“清零达标”过程中,重新布局卫生院各诊疗区,调试各类仪器设备,安装HIS系统。

2019年以来鼠疫的暴发,加之武川县二份子乡又是自治区鼠疫定点监测点,各卫生院抽调人员集中在县内哈乐、上秃亥、西红山设点设卡忙于鼠疫的监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又将疫情防控工作推向了高潮。村医成了农村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全体卫生院医护人员出动,负责起所在乡镇外来人员的体温监测、病毒消杀、摸排随访工作。

综上,在资金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逐年加大投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65元。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继续按每个区县30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按全县服务人口人均8元)每年由国家、自治区两级分担下达。此外,公立医院取消药品零差价补助资金、卫生院运行经费、卫生室村医补助资金基本上都足额拨付。在人员方面,近年来,通过医学定向规范化培养、招考等方式引进全科本科学历人才40人,各公立医院还通过自己招聘等方式引进职工。这些都充实到各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通过服务年限、职称晋升、交流培训等方式留住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流基层医学技术、现代医学设备操作、日常办公电子化的瓶颈,在县域医疗技术水平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推进县域卫生健康整体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县级公立医院引领带动后劲不足、县级区域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多层次医疗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信息化服务能力较弱。

3 方向与出路

卫生健康工作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承上启下,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突出的作用。为更好地壮大县域经济、更好地提升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作为研究。

3.1 加强县域顶层设计

强化县级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县委、县政府要重视全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用好、用活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下大力气破除现有弊端,积极研究武川县卫生健康工作的特点、充分加强与首府各大医院的对接,树立县医院、蒙中医院的引领与核心作用,发挥各自特色,真正服务一方百姓。

3.2 优化医疗资源结构

全县医疗资源结构存在不集中、不平衡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县级公立医院上下联动和本身医疗发展能力不足,基层卫生院分散分布,医疗资源与医技人员随之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县级公立医院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能力不高。全县重点学科发展滞后,重点专科优势不明显。全县尚无实力较强的医疗诊断中心,由于与市区距离近、方便出行,导致大部分患者外流,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影响县域内就诊率的提高。

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切实加强建设,对周围一般卫生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以乡镇为基准点,合并辖区卫生院,整合各类医疗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全县水平一般齐。目前,全县4所中心卫生院名义上平均在编在职人员9人,现实中均存在上级卫健主管部门、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借调人员,能在基层卫生院长期在岗人员仅平均为6人,最差的一个卫生院借调后仅剩3人。其他一般卫生院更是满足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开展。全县所有卫生院均不满足开展住院业务所需的基本人员条件,“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更无从谈起。按照县城所在地可镇3所卫生院合并为可镇卫生院,侧重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可瞬间形成编制22人的卫生院。这与县城2所公立医院(县医院、县蒙中医院)互为侧重,构筑起全县强有力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除现有3个乡的乡卫生院因服务人口偏少,又仅存1所卫生院无须合并外,其余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合并辖区内卫生院成为乡镇仅有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后,其在编人员3所每所15人,1所18人,1所27人,完全实现了人员的集聚效应,相关医疗设备也不用重复购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进一步方便周围老百姓日常医疗需求,真正实现乡镇范围内“小病不出乡”的效果。

3.3 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对口帮扶的自治区三甲公立医院要切实落实帮扶主体责任,通过托管、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帮扶医院的骨干医务人员要不避困难、充分利用自己医院的优势积极“会诊”,找准方向、找出差距,下沉带学科、带团队、带技术,授人以渔,避免走过场、应付了事。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单位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医院、县蒙中医院要充分研究、积极对接,利用好上级医院帮扶作用,不断转变医疗服务内生动力,以更大的勇气盘活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织骨干医务人员定期到三级公立医院研修培训,努力做学科带头人、改革排头兵。

县域医共体内,县医院、县蒙中医院要通过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逐级帮扶带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3.4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县域医疗技术服务应本着提升基本医疗水平为最终出发点,关口前移、注重预防,以常见病、多发病为研究,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下大力气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①要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②要切实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水平,要加强护理管理,转变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③要改进县医院的监督管理。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办法,落实奖惩制度,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从风险防范、动态监控、评估处罚3个环节着手,逐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制;要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院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落实责任制,强化医院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作用。④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流动机制,探索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积极性,积极争取县编委,为县医院增加一定比例的人员编制和高、中级技术人员职位,保证这些医院常年有一定数量的高、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在基层开展帮扶工作。

3.5 振兴蒙中医药发展

县蒙中医院要增强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铭记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振兴发展,是落实预防为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立足新起点,要明确新时代蒙医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努力破解蒙医药中医药传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蒙医药中医药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利用蒙医药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蒙医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要强化基本服务功能,提升蒙医药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康复能力,为就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县蒙中医院要加强蒙医药中医药文化传播。继续开展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设立蒙医药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结合武川当地旅游资源,利用蒙医药中医药文化展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观赏、蒙医中医传统疗法体验等,打造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推进蒙药中医药科学普及。武川县清末民初就获得“正北芪之乡”美称,种植黄芪也有悠久的历史,当前、县委县政府正积极推动“武川黄芪”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结合武川地产药材资源和绿色无污染的环境,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县委、县政府就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一项扶贫产业,进行重点打造,还投资建设了武川县首家规范化中药饮片企业,让中药材产业成规模上水平,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县内得胜沟乡种植黄芪、赤芍、甘草、黄芩、防风等各类中药材近366.67hm2,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约0.17万hm2。2021年,将重点实施得胜沟乡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哈拉合少乡中药材产业社会化运营服务队建设、西乌兰不浪镇高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支持购买中药材保险等中药材发展扶持项目,对推动武川中药材种植规模、提高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园功能,种植园区、育苗基地与今年即将建成的中蒙药材博物馆,将共同构成武川中药材科普、观光胜地。

乡镇卫生院立足自身地域、人才特点,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近年来已有近一半的卫生院建成“中(蒙)医馆”;在日常工作中要当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守门人。

3.6 实施智慧健康医疗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通过信息化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开展远程会诊,加强对县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水平。同时,推动县医院与自治区三级医院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目前县医院与部分乡镇卫生院已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乡镇卫生院要加大使用力度,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实时会诊,进一步用活县级医疗服务,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3.7 努力建设健康环境

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扩大锻炼人群,鼓励机关单位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强度。加大以县内健身广场、青山园、县委广场为重点的公共体育场所建设力度,定时开放以学校为重点的公共体育场所供广大群众健身,确保15分钟居民健身圈,并加强体育健身器材的维修、保养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县域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淖尔梁高原湿地、得胜沟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及油菜、向日葵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时尚运动项目,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健身空间。①要充分利用东河已建成的休闲绿道,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生态的健身环境;②进一步开展以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巩固医化行业整治的成果,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消除脏乱差,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山清水秀,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态宜居的健康环境;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视对市场、食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使广大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猜你喜欢

卫生院县域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