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建安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建设研究

2021-08-19周江华魏清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3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专业管理

周江华,魏清海

(1.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国家创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密集部署,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国内相关行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对传统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互联网+”的模式正在形成,而物联网所引发的零边际成本正在向传统行业发出警告信号。在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下,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把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某核电建安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与法码通等国际工程公司的交流、合作与观念碰撞中,实现了从传统的工程管理到现代项目管理的根本性转变。通过30多年不间断核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员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以及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管理型、技术型企业转变。但A公司现有大规模的分散的生产方式和分级管控的模式,导致技术资源过于分散,不能实现技术的积累和共享,不利于基层技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整体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生产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及经营方式向管理型企业的转变,A公司长期以来采用三级技术管控模式的不足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同时面临大量资深技术人员的流失,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呈现弱化趋势,使得原有三级技术管控模式的问题和不足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层级多,信息传递不畅

从企业层面,技术管理采用三级技术管理模式,过多的层级导致基层技术信息很难快速有效地向上传递,或者传递周期很长,不利于现场技术问题的快速处理,也不利于项目部技术水平的提升。

1.2 部分技术管理职能重叠

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情况来看,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在履行技术管理职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叠,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职能边界划分不清的现象。

1.3 对项目技术支持与管控力度不足

对于具体技术业务,总部和事业部两级技术管理机构的技术力量均不足以构成对项目部强有力的支撑,仅发挥协调、组织作用,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不能真正发挥对具体项目的有效支持和管控。

1.4 各级技术管理机构的衔接性差

由于各级技术管理基于不同的工作基础,相互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技术管理机构的信息不能有效传递至其他基层管理机构和企业技术管理机构,或是企业层面的技术管理意图不能有效的传递至基层项目技术管理机构。

2 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按照企业架构规划方法,对业务架构进行分析,找到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框架,整合全业务知识资源,优化技术创新管理体系,重构技术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企业核心能力体系,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各单位致力于解决企业业务发展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

2.1 梳理企业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以现有主营业务所涉及的工程建设领域为依托,系统优化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框架,并划分为5个层次:①业务领域。业务领域体现当前企业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板块,分为XX工程、核电工程、非核工程等领域。②专业领域。专业领域按照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划分,目前主要涉及安装、土建两个专业领域。③专业方向。专业方向体现本专业领域的不同技术方向的专业,如安装专业领域包含设备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等专业方向。④专业技术。专业技术是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分类的重要基础层级,按照共性、集中的原则,对每个专业方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适当细分,如设备工程技术可细分为泵安装技术、通风设备安装技术等。⑤具体技术。围绕每个专业技术,系统收集整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技术类型和技术文件,如泵安装技术下可按泵的大小、输送介质、形式等收集各类泵的安装技术文件。

2.2 实施信息系统接口集成,整合全业务知识资源

知识管理是其他工作管理的支持基础,把所有业务工作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上才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好方案。知识集中管理主要为实现一次录入、集中管控,即在对现有工作模式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通过业务流程的改进或调整,实现企业各类知识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企业知识的积累、共享及安全。这就要求把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与知识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或整合起来,通过一个门户系统进入所有的业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中产生的知识性文档发布后能自动同步到知识管理系统。同时员工在使用各业务系统时也能通过分类查询或企业级统一搜索功能进行检索,根据权限查看或访问企业所有知识文档。

2.3 优化技术管理体系,重构技术业务流程

为确保企业现有各主营业务技术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技术管理线仍保持三级技术管理模式,但在业务层面,采用技术管理工作总工负责制,加强对项目部技术的总体管控。优化后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强化了事业部及企业总部技术管理职能,能够在科技研发、技术评审、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方面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对技术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建立符合优化后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流程,重点是把人和流程、技术关联起来,并将流程审批后形成的最终版知识文档通过系统自动流转到知识库,辅助技术管理职能线高效工作,从而确保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 业务信息化建设及成效

3.1 搭建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

根据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总体思路,以知识管理为主线,形成系统总体需求,梳理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确定系统总体架构和部署方式,按照技术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智能化,建立起满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要求的企业总部、事业部、项目部/分公司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并与企业统一搜索平台集成整合,使得优秀的技术管理知识、经验、良好实践在系统中得以固化和迭代式优化提升,推动技术创新业务与知识管理高度融合,实现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知识共享,为技术人员赋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管理工具,有效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落地。

3.1.1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总体架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包含知识数据库系统和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技术人员开展相关技术工作的输入与输出窗口,同时吸收外部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知识数据库系统包括企业内外部工程技术知识、专利数据库、工法数据库、论文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获奖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技术信息数据。

图1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总体架构

基础数据库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与维护,确保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来源可靠,并且有利于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技术信息的存储结构根据业务类型、专业类别、专业方向、专业技术、文件类型、信息来源等建立分层分类的数据存储结构。在用户界面集成统一搜索系统,设置智能模糊查询和高级精确查询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技术人员的信息使用要求。

3.1.2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赋能与助力。搭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门户,承载主要功能和技术业务主要信息。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日益趋向集成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该平台与协同办公平台、统一搜索平台、工程文件系统等实现无缝衔接,为员工获取知识、沉淀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办理技术业务提供了渠道。目前,该平台已成为技术人员日常业务工作平台,实现了主要技术业务的网上办公。

3.2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实施效果

3.2.1 树立知识管理文化导向,提升员工知识积累分享意识。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全面上线后,主动积累了各类知识信息,企业知识积累机制初步形成,企业层面的知识管理文化导向逐步树立,员工的知识积累与分享意识逐步增强。

3.2.2 技术管理流程化水平提高,各级技术管控能力加强。先后启用了技术评审、技术支持、专家管理、论文申报、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科研管理等流程及标准库,改变了企业以往技术管理模式,逐步将线下的技术管理工作转移到了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实现了技术工作流程化管理,确保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3 实现业务管理与知识管理有效融合,知识型组织文化逐步构建。通过把知识管理内嵌到企业技术业务流程中,实现了业务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有效融合,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业务流程时,可通过统一搜索平台快捷查询类似业务知识及标准文件,形成知识管理良性发展的氛围。

3.2.4 增强员工平台化意识,技术管理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平台的全面推广应用,企业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得到充分执行和落实,总体形成自上而下引领、自下而上反馈的技术创新闭环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研发的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技术风险大大降低,技术效益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专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