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与推进对策
2021-08-19杨天红
杨天红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2019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开发1+X证书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制度的全新设计。1+X证书制度能够有机衔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将产生深远意义。1+X证书将职业认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教改革等紧密结合,是促进学生终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1+X证书制度也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部分试点院校对1+X制度的本质与内涵理解并不全面。有些院校为了保证证书合格率开始采用押题、背题、技巧归纳的方式,与1+X证书制度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有些试点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较弱,成效甚微。本文通过审视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探讨相应对策,以期为试点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对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
(一)学分银行建设难
学分银行是在各类教育之间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制度。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学分银行的建设与该制度的实施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探讨的重要内容。一个专业可以考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可以扩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学分银行制度也为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落实1+X证书的学分银行制度过程中,如何确定不同学时与学分的关系?如何探讨不同课程类型的学分记录规则?如何优化改革现有的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X试点院校单位如何与国家开放大学、培训评价组织对接?X证书如何在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考试中作为学业参考?如何监控X证书学分建设的质量?这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领域各个方面,进行学分银行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过程,更是基础保障。将学分银行建设由理论转为实践,就必须明确建设主体、建设方法、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建设形式。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师资激励难
作为1+X证书的参与主体,教师的积极程度直接影响1+X证书的实施效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已经开展1+X试点工作的院校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对于教师来说,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相关工作包含:参加师资培训、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改革、动员与组织学生、考试辅导与讲解、考务工作等。教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参与这些工作,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其工作成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定,一些试点院校不将教师指导本校学生考取1+X证书计入课时量,无任何师资激励制度,造成一定程度上教师对参加1+X证书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也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1+X证书制度对教师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完善现有师资激励制度,需要各试点院校进行探讨。
(三)“1”与“X”证书融通难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实现真正的书证融通,其对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专业课程标准、教材、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目前,一些试点院校在落实1+X证书工作中,无法与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进行科学地融合。主要体现在申报的1+X证书考试内容与现有课程没有对接;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与1+X证书考试内容相关性较低;对于证书的考取采用集中培训、背题、训练解题技巧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业的负担,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效果较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试点院校虽已经开设1+X证书考取相应课程,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
(四)深度校企合作难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1+X证书制度在实施时应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而并非单纯地考取。在1+X证书考试申报初期,学校就应在企业中做好调研工作,对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岗位技能逐一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课程对应,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融合度,解决需求错位矛盾,提高学生就业率。企业的参与程度、参与方法、合作形式都会影响最终校企合作的成效。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如何建好实训实习基地?如何合理有效地对接开发“X”证书的企业?引入1+X证书制度后,高职院校不仅要继续巩固现有校企合作成果,同时也应该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训结合方法。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难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与学生毕业不挂钩,因此,很多学生对1+X证书的备考积极性较差。调查发现,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对于1+X证书没有准确的认识,一些学生认为证书对未来就业用处较小,企业认可度较小;还有一些学生认为1+X证书考试难度较大而打起了退堂鼓;也有少数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因学习内容方式枯燥而中途退出,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和专业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生涯所需综合能力,做好相应的动员宣传工作。
(六)选择含金量较高的证书难
已颁布的1+X证书种类较多,同一专业,不同证书之间考试难易程度大不相同。同一等级下的不同证书,有的考试只需要完成学习时长、上交考试文件就能够及格;有的证书考试过难,如平台系统操作复杂,考试标准宽泛,知识点难理解,系统尚不完善,实践软件难度大等。对职业院校来讲,在选择某专业可考的1+X证书时,应结合企业需求、学生情况、专业建设情况、证书考核内容和证书含金量等方面进行考量。证书考取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高质量。此外我们也发现,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已经公布的证书评价组织很多都是大赛的承办方或是软件方、教育培训方,少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这种情况下开发出来的证书标准与内容能否达到行业的标准也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二、职业院校1+X证书的推进策略
(一)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三教改革
根据已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相应专业教学标准要求,试点院校应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改革,优化现有课程设置,保证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要符合当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保证1+X证书的考试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关,保证培训考试与课程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在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解读1+X证书制度的本质与内涵,对专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研究,了解专业人才概况与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试点院校进行走访调研,这是人才培养方案成功重构的基础。接下来确定试点专业群体和所考证书后,需要将证书中职业素养、基础知识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对初级、中级、高级的知识、技能和要求进行对比研究;在设计时需考虑“1”与“X”的关系是完全融合还是合理对接;最后要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
于此同时,1+X证书制度试点与教师、教材是相互促进的。参与试点的院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产业的需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要符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内容上要贴合实际,可以采用工作任务式、活页式、模块式等多种教材形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应实现多元化实践的教学方法体系,将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体验、情境教学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云课程创建、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实训模拟平台。“X”课程的资源开发需要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将课程资源建设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相结合。从传统的“PPT+板书+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实践+互动+反思”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杜绝“理论讲解多,实操练习少”这一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科学衔接融合,做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探索学生3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现代学徒制。此外,还需对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考评方式等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图2 改革内容研究
(二)组建师资队伍,设立反馈机制
组建专业的、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并对1+X证书内涵、考核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培训。积极与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沟通,了解教育部证书试点工作的最新动态,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大教师下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支持力度。如学校现有教师人数无法完成1+X证书工作任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或兼职聘任的方式,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课程资源,以弥补师资不足的情况。一线专业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最终实施成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如在职称评审或“双师型”教师认证时,1+X证书可以作为一项考核参考项,扩宽教师晋升渠道;在课时或工资奖金方面要反馈教师在此项工作中的付出,绩效工资应与实际工作量挂钩,而非课时量这一单一指标。
(三)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改革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是1+X证书的基础保障,于此同时,1+X证书也会推动学分银行的发展。学分银行建设应由政府、学院、企业三方联动。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建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标准体系,统一各学校的学分标准,规定相应学分获得条件与成功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强化认证主体——学校的职责,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到合理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培训企业、科研机构加入进来,并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将学生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进行登记,计入学分银行系统的个人学习账号中,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务。学分银行建设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重复率,在学分银行系统中记录相应学分,免修重复的课程或模块,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深化校企合作,做好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以1+X证书制度为良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与开发1+X证书培训组织、地方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在教学、培训、实训、实习、实训基地搭建等方面探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1+X实训平台,建设高仿真实训基地,利用校企合作契机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优化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1+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双师型”教师,可以对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培训;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做产品导师;可以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校企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是难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校企合作参与企业在成本上会产生人力成本,考试系统开发与维护成本,题库与教材编设成本,考核成本等,院校应该从制度层面留出相应空间。1+X证书考试为全国性考试,在考核工作中,应及时与培训评价组织沟通,与培训评价组织技术方、培训方、考务方协调,避免发生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滞后等现象。
(五)完善组织机构
落实1+X证书制度,单靠某一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各部门之间应协同合作。在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学校领导作为工作领导小组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学院领导和教务等部门领导作为工作办公室人员要为试点专业(群)人才的培养改革、三教改革、学分银行建设等工作提供落实性支持条件;专业教师团队为教师工作小组,要做好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培训等具体工作;后勤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保卫处为保障小组,为学生提供住宿、饮食保障,机房训练、数据处理、考务技术对接、考场安全保障等工作。明确各级组织工作任务和职责,激发各部门参与动力,是顺利实施1+X证书建设的前提。
图3 组织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