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研究

2021-08-18黄亚珍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科学课程教学

黄亚珍

摘要: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开展一段時间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问题,从而在这些真实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基于项目式学习为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素养。为此,本文研究解读了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最后探索了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科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75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1]。在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以学科知识为背景,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前提进行的教学优化,不仅可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此,本文以项目式学习为指导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了探索分析。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旨在一定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多种方法达到解决项目问题的目的[2]。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和反思”是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根据项目主题不同、学生表现不同,调整教师的教学计划和项目进行计划。和传统教学对比而言,在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基于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展开的一种教学引导。

综合以上来看,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教师要以学科的核心特征和原理为基础,以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项目内容,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做辅助,合作探究做指引,实践操作做载体,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习发展。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1.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形成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此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教学,相对比传统讲授教学而言,它是基于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的重整和优化,每一个项目设计都将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解决项目、分析项目问题的时候,学生会真实体验到科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蕴含科学的道理,不仅可以建立科学与生活的桥梁,还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任务的实践和设计中去,继而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3]。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面对项目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需要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题思路,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分析等,创新探索思路,同时,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对项目过程的制作以及探索是没有统一模式的,都是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所思进行的自主设计、研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在践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项目情境,优化氛围,激活课堂活力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情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构建。为此,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为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可以创设项目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选材,在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同时,加深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设计,从而激活课堂活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食物与营养》科学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含量实验方法,比较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者所含有的能量,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以及其作用。为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辅助,出示一根挂面,让学生思考平时的挂面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挂面能被点燃吗?然后进行课堂演示,在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根据真实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发生了怎样能量的转变?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知道挂面不仅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还蕴含着化学能,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随后让学生交流沟通自己今天的饮食,思考这些不同的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素?从而调出原认知,让学生动手实验比较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所含的能量,根据真实实验成果,分析解答日常所吃食物中,哪些含量较高?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最后回归生活实际,根据学生身体成长为素材,创设项目情境,开展设计类项目,以“给处于青春期的自己设计一张食谱”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项目,根据意图制定方案和模型,提高项目设计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2.设计项目问题,启发思维,实现科学探究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思考能力与科学探究素养,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有效问题是关键。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项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项目思考分析,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这样既可以启发科学思维,又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之形成良好学习品质。例如,在教学《金属材料》科学内容时,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为此,在教学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了探究类的项目,主要是以“探究生活,认识金属性质”为主题展开的项目学习,是基于探究金属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为背景,继而引发的项目思考实践,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开的探究分析,在此时,为提高学生的项目探究能力,在开展项目实践的时候,可以基于项目设计问题链条,如:

①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

②对比不同的金属,觀察其颜色、光泽,用细砂纸打磨后,再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③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④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

通过项目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金属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入手点,对比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剖析项目问题的基础上,启发思维,引导其认识金属的性质,最后关联生活实际,让学生用相关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是用铁做的而不是用铅?

②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是为什么电线用铜而不用银?

③灯泡里的灯丝为什么用钨而不用锡?

在设计项目问题,探究项目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与科学的关联性,使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完善项目计划,引导设计,培养创新素养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整个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项目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为培养创新素养,增强项目实施成果,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设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酸碱性》科学内容时,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pH值与生活建立关联,学会运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物质的酸碱性,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为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实验项目“pH值与生活”的主题活动,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就:

①橙子汁、自来水、洗洁精、自带物质。

②汽水、校园里的土壤、立白洗衣粉、自带物质。

③唾液、肥皂水、番茄汁、自带物质。

④牛奶、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自带物质。

让学生围绕以上内容进行检测,每一小组挑选一个项目主题,进行课外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为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教师可以先进行引导,让学生就项目探究的问题、实验学习目标、实验步骤以及人员分配情况进行学习规划,制定实验实施计划,然后根据此计划进行师生交流沟通,在完善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小组进行动手实验,让学生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最后,围绕项目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其从多角度、多视角进行思考交流,如,在检测的过程中,液态的指示剂携带不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提取其中的酸碱溶液,制试纸,然后再践行物质检测,还有在检测的时候,为了解pH值的大小,可以综合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检测的物质进行归类,按照pH值大小进行排列,这样既方便分析,又可以了解其物质的酸碱程度。通过项目计划的完善,在引导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在项目探究中,提高科学学习能力。

4.展示项目成果,优化评价,增强学习能力

项目成果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以及学习活动结束时,为了反映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制作出来的产品,是检验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故此,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为增强学习能力,在展示项目成果阶段,可以开展多元点评活动,在多元点评、多维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材料的利用与发展》科学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部分新型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培养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项目式学习的时候,开展了调研类项目,学生以“炼钢厂的三废治理与再利用”进行了社会调查,为提高此次项目调研实践成果,在展现项目成果的时候,教师要重视点评分析,根据学生实践内容进行多元、多维点评,如:

某生在调研此次项目的时候,是基于废气的处理以及利用、废水的处理及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利用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分析了主要来源、性质、处理方法等进行的调研总结,是基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目标进行的此次项目调研。

故此,在进行项目点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从科学知识“能够了解新物质及其属性对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影响,能够写出简单调研报告,表达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学习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够对信息作出有效判断”,情感态度“以主动参与调研讨论,关心材料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心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点评,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根据自评和互评信息,教师做最后项目点评总结,围绕项目成果展现和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等进行多元、多维评价,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对此次项目的认识。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项目式学习的应用,通过设计项目情境、项目问题、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点评等,促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华东.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91):6-7.

[2]卢芳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3]单珊,张伟强,郝艳影.PBL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18):8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1256)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初中科学课程教学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微课不微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