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素养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探究

2021-08-18陈红英

关键词:学科素养有效课堂初中历史

陈红英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能够依据新理念、新方式,并着眼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积极构建良好学习氛围,致力于打造有效历史课堂,促使学生能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加强对历史学习内容的探究热情,从而有效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学科素养视野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探究”为主题,积极展开探索活动。

关键词:有效课堂;初中历史;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71

自新课程改革方案推广以来,学科素养和有效课堂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词。对于初中历史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当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断增强,他们才会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在打造有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多项准备工作,并将学科素养内容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认知、完善自我。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历史学习活动的开展与进行,不仅仅是为了要吸收知识、应付考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构建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真正增强历史学科素养,从而促进自己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纵观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为了达成教育目标,教师大多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高强度记忆。课堂上,教师将教材放在课堂中心位置,未能真正着眼于历史课程体系的教育内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培养,当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授课,其目标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应付考试,未能使学生真正看到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加之于在课程设置上,历史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没有额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难以使学生促进个性化发展[1]。

2.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不断变化革新,但是纵观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仍旧保持着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例如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会习惯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上,认为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就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教育理念下的授课活动,容易使课堂教学较为片面化、内容单一化,整体氛围也会变得沉闷僵化。其次,还有部分教师未能看到历史学科的整体性,未能以统筹的眼光去进行教学活动,而是习惯性地将历史内容分割开来,这样的教学理念,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难以使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此外,在授课活动中,部分教师还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在授课期间,教师很容易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开展授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切实体现[2]。

3.信息化水平低,课堂资源相对匮乏

传统的历史课堂,课堂教学重点是教材,教师习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难以获取新的知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切实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和能力需要。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知识获取途径,可以为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开阔眼界提供有力支持,但是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度比较低,很多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未能得以广泛运用,例如微课、电子白板等等,这样一来,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从而使得课堂教育资源变得相对匮乏[3]。

4.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浓厚

兴趣是促使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的重要因素,当学生获得了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引导,完成相关活动,但是纵观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历史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难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把握度不足,时常出现人物混淆、时空混淆等状况。另一方面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方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知识的传输过程总是以单向为主。此外,还在于教师难以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考、探究、交流活动比较少,从而学生参与热情不足,无法真正感受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在教与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很容易让历史课堂变得低效甚至负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效打造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师要着眼于实际情况,并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并深化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学设备,促使学生能够热情参与到历史探究活动中来,进而实现自身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齐发展[4]。

二、学科素养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运用微课形式,引导学生开展预习

课前预习活动对于学生课上开展历史探究来说,有着积极意义,当学生能够提前熟知所学内容,并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才能够在课上着眼于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同时还可以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为了构建有效课堂,高效渗透学科素养,教师要能够运用微课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到,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引导学生提前熟知学习内容,并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学习,对如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②林则徐维护中国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给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③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④分析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能够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课上,教师将不再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渗透上,可以著眼于学科素养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5]。

2.深度解读教材,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自身固有客观规律,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物资的丰富程度有着密切关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增强,切实发展和优化历史课堂效率。对此,教师要能够深度解读教材,找到教材中对学生唯物史观培养有益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分析,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促使学生能够用全局观念,去看待历史事物的发展情况,并切实增强自己的历史唯物观念。

3.注重以生为本,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在构建有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并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热情地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热烈且有趣,从而使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深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在学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以发展,并能够清晰了解到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出示思考问题,例如: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对被分封的诸侯采取什么办法控制?在具体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增强知识记忆效率和核心素养。

4.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有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作为重点目标,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国与家的认知和了解,并切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内容。接着,再运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促使学生能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看到国内各领域人物为了促进国家发展而做出的努力,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

5.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在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转变教学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教学活动中,感受历史学科知识的魅力与色彩,并切实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并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对此,教师可以着眼于教材内容,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到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活动,针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进行历史情境再现,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更浓、知识吸收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初中教育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开展探究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明志、明理。通过开展历史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吸收知识,还可以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并加强对我国发展史的了解,从而增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华永芳.情境,历史教學中一朵盛开的奇葩——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

[2]王佩璇.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微[J].考试与评价,2019(9).

[3]刘海.与师互动,良境生成——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1).

[4]浅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李业亮.中国校外教育,2018(9).

[5]史献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以统编教材“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水吉中学,福建 南平 35340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有效课堂初中历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