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

2021-08-18杨阳范羽飞李秋月

护理学杂志 2021年15期

杨阳,范羽飞,李秋月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情危急,需严密监护,患者由于卧床期间排便习惯改变、负性情绪、药物等原因常并发便秘,其发生率高达40%~60%[1-4]。由于排便不畅,可能诱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5],因此改善AMI患者的便秘问题十分重要,也是护理的难点[6]。2018年我科针对AMI患者便秘进行专项质量改进,综合应用饮食宣教、腹部按摩、通便药物使用、开塞露纳肛等多项措施[7],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2019年4月增加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监控,过程质量指标是反映医疗服务的具体活动,针对质量现况,动态抓关键节点,能及时发现并改善问题,过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结果质量的高低。通过过程质量指标控制进一步解决AMI患者便秘护理的关键难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血管内科CCU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AMI;②神志清楚,能配合完成床边如厕,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慢性便秘病史;②患有消化道出血、肠道激惹综合征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③并存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剔除标准:入住CCU时间<72 h(包含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共纳入患者439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21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4~9月收治的21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AMI患者常规便秘预防护理措施,即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建立AMI患者排便评估观察表监测患者每天有无排便困难,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并遵医嘱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入院第1天,进行预防便秘知识宣教,酌情使用缓泻剂;连续2 d未排便者,行腹部按摩,3次/d;连续3 d未排便,给予开塞露20 mL纳肛;4 d以上未排便,给予低压灌肠。

1.2.2观察组

1.2.2.1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的建立和实施 由质控小组成员应用专家访谈、头脑风暴和排序法制订可能直接影响便秘发生率的过程指标,包括:①通便药物服用率=服用通便药物的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患者入院当天主治医师开具通便药物医嘱,包括乳果糖、聚卡波非钙和患者自备其他通便药物(开具自备医嘱,由护士执行),护士按照医嘱发放口服药并看服到口。②预防便秘宣教落实率=落实便秘预防宣教的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宣教内容包括便秘发生原因、危害、饮食及预防便秘的方法等,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宣讲,发放由质控小组制订的宣传手册。同时,将患者和家属加入科室健康教育微信群,定期进行相关知识推送。③腹部按摩执行率=执行腹部按摩的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责任护士按照我院制订的腹部按摩操作规范,在患者三餐后30 min进行,3次/d。④开塞露纳肛执行率=落实开塞露纳肛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后,遵医嘱予开塞露20~40 mL纳肛。开塞露中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渗作用能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但开塞露前端长度2.5~4.0 cm,开口部位较硬,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导致接受度低[8]。责任护士耐心向患者解释其使用的必要性及配合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落实使用。⑤低压灌肠执行率=落实低压灌肠的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开塞露40 mL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缓慢注入患者肛门,保留5~10 min后再排便。

1.2.2.2过程指标的监测与评价 每日由护士长或带领1名骨干护士对过程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未及时落实与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沟通,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改进。每个月由护士长在科室质控会报告AMI患者便秘发生率和各项过程指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高频及重点问题,分析原因并制订改进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如将腹部按摩操作要点简化成流程图,编成口诀;每班工作流程增加腹部按摩项目;让患者知晓腹部按摩的执行频率,协助护理措施及时有效落实;通过不断改进便秘预防措施标准问答,让护士学会与不愿配合的患者有效沟通,为开塞露肛注和低压灌肠的落实提供保障等。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CCU住院期间便秘预防过程指标执行率、便秘发生率和排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通便药物服用率,腹部按摩、开塞露纳肛、低压灌肠执行率,凡漏开医嘱或少执行1次即为未执行;抽查患者答对80%以上即为预防便秘宣教落实。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判定为有便秘[9];便秘发生率=发生便秘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所有指标均依据病历和护理记录,发生1次记为1例。

2 结果

2.1两组便秘预防过程指标执行率及便秘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预防过程指标执行率及便秘发生率比较 例(%)

2.2两组排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排便过程中均无猝死病例。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6例,其中4例室上性期前收缩,1例房颤,1例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8例,其中3例为室上性期前收缩,1例房颤,1例房扑,3例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1例,表现为胸闷气促伴出汗,卧床休息,吸氧后15 min缓解;观察组无心力衰竭发生。两组均有心绞痛发作,对照组3例,卧床休息后缓解;观察组5例,1例含服硝酸甘油5 min后缓解,其余患者卧床休息后缓解。

3 讨论

3.1AMI患者便秘预防过程指标监控的重要性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结构中,结构质量影响过程质量,过程的好坏最终影响结果质量;进行护理环节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是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10]。AMI患者的排便问题既是基本生理需求,又是关系生命安全的重要诉求,便秘发生率一直是主要的监控指标。但预防便秘的各项措施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患者能否顺利安全排便。本研究通过对影响结果的5项预防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住院期间观察组通便药物服用率、预防便秘知识宣教落实率,腹部按摩、开塞露肛注及低压灌肠执行率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对护理质量的重点环节、重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将过程指标形成可量化的数据,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改进,且对结果指标能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通过前馈控制使护理管理的主动性提高,对AMI患者便秘预防有重要意义。

3.2过程指标监控对AMI患者便秘预防的效果及安全性保障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不断深化,对专科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11]。我科从2018年3月开始将AMI患者便秘发生率作为敏感指标进行监控,细化、明确标准,进行过程质控和安全排便监控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对环节把控不足,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排便困难。肖萍等[12]对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提示,如果只注重结果评价,忽略结构及过程质量评价,可能造成护理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便秘发生率为结果导向,以过程指标为引导,将重点放在对过程的监测和管控上,不断完善预防便秘干预措施,使AMI患者便秘发生率进一步降低。表2结果显示,实施过程指标监控后,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排便时,由于腹内压急剧增加,对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带来反射性影响,极易诱发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以预防患者发生便秘为目标,在积极实施预防措施基础上,通过过程监控中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预判和及时处置患者排便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猝死病例。

综上所述,制订并实施过程监控能降低AMI患者便秘发生率和排便相关并发症。本研究仅针对患者便秘预防开展过程监控和干预,后期将在此基础上,综合患者饮食、心理等多项措施和多学科合作,以期进一步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