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2021-08-17李玉红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中学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中学美术教师应提升自身美术素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升其动手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85-02

引  言

创新能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备受重视[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鼓励学生创新。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热爱美术学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其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2]。

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为教学依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调整美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在实践层面与思想认知层面的转变。其次,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4]。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课程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涉及的艺术知识十分丰富,如水彩、国画及素描等,美术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开展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当前,虽然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导致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设计不合理。例如,一些教师没有明确体现美术学科的教学意义,课程教学目标设置非常模糊,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美术课堂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落后的教学模式

当前,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开展实践活动,这类现象十分普遍。在美术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将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6]。此外,一些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美术教师应创新美术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体验性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活动的综合性,要求美术教师开展体验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创造,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关于体验性学习的方法。例如,对不同材质的体验有“桥”“触摸美丽”“中国结”;对明暗线条的体验有“你、我、他”“我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全面展现了体验性学习的丰富内容,为学生帶来了丰富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验性学习,增强教学的交融性、实践性和灵活性。

(一)交融性

学习美术的过程就是主体与客体交融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学习的客体则是教材本身,而教材是固定的。要想更好地开展体验性学习,美术教师需要灵活地将固定的教材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师应融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涵,在教学中融入体验性学习的方法,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桥”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生活地城市中的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小西湖立交桥”是连接面较为宽广的桥,“黄河大桥”“雁滩黄河大桥”及“中山桥”是连接南北的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这些桥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了解关于不同造型的桥的资料。通过客观的认识与体会,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桥。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考虑到环保因素,用废报纸或者用过的草稿纸来制作桥的模型,用粘、折、卷等方式来进行操作。通过这种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认识知识、了解知识,把自身的想法融入制作过程中,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在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美术素养。

(二)实践性

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实践性活动也是体验性学习模式之一。体验性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从而实现学生对客体的认知。

例如,在学校艺术节上,一个班级的表演节目是“洗衣舞”,表演需要十个水桶作为道具,学生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水桶道具。学生选择了卡纸、颜料及双面胶等材料,经过一遍遍的修改,再进行粘贴和涂色,十个道具小木桶就这样完成了。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十个小木桶在艺术节灯光的照射下,随着学生的舞姿一起跳跃,木桶在学生的背上显得那样和谐。这样,学生就通过自己动手,圆满地完成了表演。学生在这次制作木桶的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美术的魅力就是享受创作、进行实践的过程。

(三)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知识。这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勇敢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例如,在“我的故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让学生记忆深刻、难忘的事情,然后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卡通风格的,也可以是写实风格的。学生纷纷开始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有的学生说了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恶作剧,有的学生说了自己因为淘气爬树摔坏胳膊得到的教训,等等。学生通过分享这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美术绘画技能。

结  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有效的教学技巧,而且要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敢画、不会画”,到现在的“我可以、我能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需求作为重点,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体验性学习,并注重体验性学习的多样性,使每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姜振华.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黑河教育,2018(07):76-77.

李雪.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创造性教育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13):42.

杜军.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01.

毛凌云.試论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体验性学习[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71.

伍先平.体验性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21-122.

王静.体验性学习方式运用状况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李玉红(1985.11-),女,福建永春人, 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