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课“一体两翼三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2021-08-17高慧

西部学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和育才过程相统一的目标,可尝试“一体两翼三提升”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模式。该模式的核心要素为:(一)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体(一体),提升育人能力;(二)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为支撑,发挥专业课程德育实效;(三)价值引领贯穿全过程,学生素质(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达到“三提升”。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专业课程中,践行了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一体两翼三提升”的模式,并制定完善了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考核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4-011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主战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发挥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的重要“同盟军”,是展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体现专业课程育人实绩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难点。具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地生根,需找准立足点,探索突出高职特色的育人模式,全面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

一、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需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专业课程的根本任务;二是立足高职育人特色,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立德树人,“四为”育人目标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

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于立德树人成效,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专业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坚持教育“四为”的原则,这是专业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保障,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产教融合,育人和育才过程相统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专业课程首先要发挥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建设;其次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提升途径。立足高职办学特色,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德技并修、育训结合,落实落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2]。

二、“一体两翼三提升”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三者融为一体,可以运用“一体两翼三提升”模式。“一体”指的是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支撑,“三提升”指的是专业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一)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体,提升育人能力

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点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作用,推进专业课程建设。

1.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课教师德育能力。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对专业课发挥德育作用的认识不够到位,更在于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还有所欠缺。不少专业课教师依然认为学生德育工作不属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范畴,对此,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专项培训,从国家教育战略层面、社会需要方面、学生培养角度向专业课教师充分阐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切实扭转专业课教师存在的思想误区。将思想道德教育能力的培养贯穿专业课教师培育全过程,向专业课教师阐述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逻辑及实施要领,使专业课教师心里有底、有思路,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能力。

2.落实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建机制,推进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落实。课程教学中思政育人素材的提炼、思政育人内容的把握、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的确定,都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与配合,将专业课程建设得准确、适度、灵活。“准确”体现在课程内容中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准确性。不同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不同,体现专业课程特有的德育属性,才能发挥好德育作用。“适度”指把握好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德育效果的适度原则。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德育是专业课程的拓展功能,因此既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又要使学生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收获,防止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灵活”则指专业课程发挥德育作用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溶盐入水的效果。尤其体现在教学案例的发掘与使用既要接地气,又要有育人的实效性。一门课程、一个章节、一个专题、一个知识点,思政元素如何提炼,思政素材如何使用、在哪个阶段哪个节点使用,用什么方式展现、引导,是有讲究的,用得好,学生有触动有情感认同;用不好,学生会反感会抵触。专业课程的思政素材来源于课程本身,思政元素的提炼、素材的搜集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背景、职业要求等密切相关。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研讨、共同“会诊”,提炼立足课程实际、体现课程特色的育人元素,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才能调好专业课程的“思政味”,促进思政元素的提炼和素材的灵活运用。

3.重构教学内容、更新完善教材。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将课程本身的知识技能教育内容与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結合,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相统一,结合专业标准、技术方法、职业要求,发现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重要任务贯穿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认同、深化家国情怀、传承工匠精神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重构课程思政教材。

(二)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支撑,发挥专业课程德育实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时间各占一半,因此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德育“主战场”,不仅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也要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教材服务于教学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依据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发挥课堂德育作用。专业课教师会同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德育作用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特质、行业背景、国情世情、文化内涵、历史沿革等角度,培养学生掌握学理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关注时代发展;结合行业故事、企业案例、身边榜样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遵守职业道德、传承工匠精神。

2.知行统一,重视实践育人。要利用好实践课堂,发挥实验实训、企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引领作用。实验实训课,要注重学思结合,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勤于思考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企业实践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探索完善现代学徒制,发挥“师父”的模范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三)价值引领贯穿全过程,学生素质达到“三提升”

专业课课程思政尤其要注意过程性培育,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情感与认知的共同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將学生个人发展之小我,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之大我,将学知识学技能与推动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爱国心化为报国行,最终达到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三方面的提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实践、敢突破的创新精神,工程工艺技术的改进往往来自于生产一线,激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三是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学生传承行业精神、弘扬职业道德。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认同,发掘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民族振兴之间的深刻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能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自然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报效国家的高远志向。

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课程为例,进一步说明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一体两翼三提升”模式的运用。(如图1所示)

1.明确课程专业目标和德育目标,修订课程标准。首先,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核心,以绿色勘查过程为主线,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划分知识模块,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技能模块之中。其次,课程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学习了解行业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工艺,了解行业人才德技需求,遵循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实现教学技能点与企业技术要求精准对接。最后,依照绿色勘查规范、标准,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确定专业知识及技能要点,重构教材。教材采用立体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编写形式,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点、技能点相结合,以绿色勘查为总体课程思政目标,每一章节又有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思政元素契合点,在习题演练、问题讨论部分再次对思政要素进行对照回顾,加深价值引领作用。

2.将绿色勘查理念融入教学和实践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为阵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既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绿色勘查能力,提升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专业课程的拓展育人功能,逐步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行业新人。行业故事、企业案例、身边榜样是最鲜活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灵活使用、细致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

3.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实施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评价,既注重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又注重学生德育实效的获得。首先,改革专业课教师评价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完善三级德育目标体系。立德树人成效是课程育人的根本标准,专业课程目标既包括专业目标,又包括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则既包括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又包括体现课程人才培养要求的二级德育目标,还包括寓于课程内容、契合于内容知识能力要求的三级德育目标。德育总体目标是所有课程都应该体现的价值导向,包括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品德修养等[3]。而围绕着这一总体目标,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所要体现的课程思政二级德育目标则有所不同。比如,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课程根据《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将树立绿色勘查理念、提高绿色勘查能力作为二级德育目标。结合各章节知识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吃苦耐劳、奋斗奉献的行业精神,迎难而上、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这是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课程的三级德育目标。其次,改革学生评价标准。一是以学生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课程思政以科学的育人目标为导向,学生的成长是多维的,不应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应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综合评价标准,体现出全面性,应包括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实验室评价和企业评价。二是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要办法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以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目标,过程性考核以关注学生日常专业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为重点,全程跟进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过程,既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技能积累情况,又能真实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经过全过程、系统化的培育,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素养与绿色勘查能力,而且具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讲奉献的行业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l.

[3] 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l.

作者简介:高慧(1984—),女,汉族,陕西延川人,单位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编号:CQGJ19B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