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启示探析
2021-08-17袁进展
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历史语境:(一)吸引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汇聚延安,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二)为解放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三)对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进行“有机化”的改造,实现思想上的净化。《讲话》的现实启示是:应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让文艺成为新时代价值的扩音器;重视文艺批评工作,强化社会主义文艺的政治標准和社会效益;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文艺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抒怀。
关键词:文艺;文艺发展;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中图分类号:A841;I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4-0011-03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在新时代,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温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从经典中寻求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新的现实途径。
一、《讲话》发表的历史语境
(一)吸引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会聚延安,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
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抗日力量与日本侵华势力在力量对比上形成了暂时的平衡。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日本为了削减中共抗日力量,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不断拉拢。与此同时,国民党于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正式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又一次掀起了反共高潮。面对日本侵华势力和国民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应对两方势力的步步紧逼,而由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化统一战线至关重要,其关系到能否在这一斗争中与我党形成巨大合力的问题。毛泽东于1939年12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定中强调:“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相反在国统区,蒋介石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心怀怨愤,甚至有大量进步人士惨遭迫害。194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强调在国统区开展抗战文化运动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重要人员在国统区兴办报纸,尊重关心文化人、与文化人交朋友,以维护国统区文化思想界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团结。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内心向往延安,向往其自由民主的文化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发表《讲话》有利于让文化工作者充分认识无产阶级的文化纲领,清晰地宣告延安实施的文化政策,揭示其与抗战和文化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吸引更多国统区的文化进步人士会聚延安。
(二)为解放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解放区“大生产运动”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反过来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我们以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区的经济状况为背景,用经济的视角去看毛泽东《讲话》的发表。延安虽然作为革命的圣地,但从产业发展上来看,延安农业基础薄弱,工商业发展近乎为零,延安在抗战时期的财政来源大部分靠南京国民政府的拨款和来自苏联的援助。在抗日战争后期,由于国共合作出现一定破裂,国民政府断绝了对延安的财政拨款,并对其实行经济上的封锁,这无疑沉重打击了延安的经济,甚至威胁到根据地的生存。中国共产党于1943年发布的《关于延安对文化人的工作的经验介绍》中明确告知了当时延安物质条件的极度困难。这一原因使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成为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最火的名词。因此,解放区为了自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相当一部分士兵放下了枪杆子,拿起了锄头和铁锨,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由于解放区尊重知识分子,创造出了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延安大量的文化工作者与其他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相比具有较为自在富足的生活,许多文艺工作者虽然“下乡”了,但并未真正从事生产劳动。文艺工作者为经济建设作贡献促进大生产运动主要体现在动员人们参加劳动生产上,发挥其文艺的宣传鼓舞作用,以提振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缓解因为经济困难造成的边区人民与边区政府之间的矛盾。边区的经济建设也是革命工作,毛泽东在《讲话》的开篇就提到座谈会的目的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文艺对革命工作的协助。这一时期,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就是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革命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就是要为这个任务服务。
(三)对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进行“有机化”的改造,实现思想上的净化
1941年到1942年,为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毛泽东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这些报告也充分说明了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定革命统一战线,必须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时代服务,正因为思想认识不清楚,才有必要兴起文艺整风,实现文艺工作者思想的重新塑造。革命的文艺必然要充分反映人民的生活,文艺工作者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文艺创作的素材和力量。文艺作品表达的方式也必须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体现民族气派和民族特色,要兼顾“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共赏性,真正吸引人民群众观赏的兴趣。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有许多是从大城市的“亭子间”到革命根据地的,他们一下子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难免会出现思想上的不适应,难免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但这种小资产阶级的尾巴是绝对不容许出现的。从座谈会召开之前和之后的两段时间里,延安出现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艺工作者思想上的转变。座谈会召开之前,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在医院中》《野百合花》等文章在整风中受到批判,而座谈会召开之后,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成了文艺作品压倒一切的题材,工农兵在文学作品中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3],如歌剧《白毛女》、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曲艺《刘巧团圆》等一大批新型文艺作品。《讲话》发表后,广大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纷纷以讲话内容对标自身,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褪去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洗去思想上封建残余的污垢,真正地把革命文艺大旗举了起来,创造出了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二、对《讲话》重要内容的充分认识
毛泽东在《讲话》的结论部分,以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以“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为中心,联系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
第一,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这是文艺工作的原则问题,根本问题。列宁早就指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4]。不同的文艺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无产阶级的文艺首先要搞清服务对象,解决文艺界的宗派主义现象。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其实还是一个立场问题,毛泽东在结论部分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剖析。
第二,解决了第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下来就是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即如何向工农兵普及和如何提高工农兵的文艺素养。要正确了解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才能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由于当时许多革命战士文化水平不高,文艺的普及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但提高和普及绝对不能截然分开。提高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提高要求下的普及。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但是人民的精神追求决定了他们并不满足于自身的社会生活,还需要文学艺术来作为生活的补充。只有创作出比人类现实生活更理想化典型化的文艺作品,人民的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在普及和提高的过程中,还要反对狭隘功利主义,兼顾人民群众不同水平的文艺鉴赏能力。
第三,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和文艺界统一战线问题。党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为政治服务的。文艺工作要服从于党在一定时期的革命任务。这就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党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文艺界也存在统一战线问题。这就要求党的文艺工作者从革命的高度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艺家,无论他或她属于哪个阶级,只要赞成抗日,我们都要团结,团结他们还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容许他们的艺术方法和艺术趣味的存在。但团结的同时,还须谨防无斗争团结的“右”倾主义和無团结斗争的“左”倾主义倾向。
第四,阐明文艺界的斗争方法即文艺批评的问题。任何时候的文艺批评都要满足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是既要有政治正确性,又要有较高的艺术性。无产阶级对于文艺作品的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生产缺乏艺术性的,没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也不能生产缺乏政治性,没有原则立场的文艺作品。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出现,革命文艺队伍里有许多同志在思想上并没有彻底实现从“亭子间”到“革命根据地”的转变,急需在延安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让革命文艺家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个人思想改造的问题,以推动革命文艺运动新热潮的出现。
三、《讲话》发表的现实启示
(一)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让文艺成为新时代价值的扩音器
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它以审美功能为主,还包括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文以明道”,倡导文章的社会政教的公用性。假如文学艺术是一驾豪华的马车,那么戏剧影视、书法文章等是这驾马车的外部装饰品,而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就是马车内部满载的货物。人民群众只有透过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看到其中的内容,社会教化功能才能得到体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而文艺工作者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讲话》,深切理解《讲话》的内含,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融入文艺创作中,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文艺作品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资源,以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永恒价值。“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每次浩浩荡荡的社会变革都离不开文艺运动的兴起,中华民族每到危机的时刻,都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跃升,无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社会主义强国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助力,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要努力提升自己,发挥文化创造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只有留住具有深厚影响力的文化瑰宝,文化才能繁荣,民族才能复兴。
(二)重视文艺批评工作,强化社会主义文艺的政治标准和社会效益
当代,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具有《讲话》中的两个标准,还要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艺工作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工作,创作者自身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文艺评论工作就是要针砭文艺创作中的时弊,指出文艺创作中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相符合的地方,与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不吻合的地方,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匹配的地方。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敢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实事求是,提倡科学的批评精神,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以人民的需求作为文艺评论的方向,把符合政治正确的、艺术水平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文艺作品推荐给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当今信息开放、市场左右一切的文化创作环境里,文艺工作者还要抵御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和唯利益论的冲击,以免使我们的文艺创作失去本真,失去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标准的文艺作品拉低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层次,仅仅饱了受众的眼福,而没有给受众灵魂洗礼,这不仅是受众的悲哀,更是文艺的悲哀。只有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给予文艺创作真正的引导,那些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标准又会产生经济效益的文艺作品才会出现,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三)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文艺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抒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文艺发展的根本宗旨是相同的。党的领导必须要渗透到文艺创作的始终,文艺工作者要正确把握党性、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文艺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在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依靠文艺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文艺才有繁荣发展的保证,文艺工作者才能有创造所依靠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艺事业欣欣向荣,文艺作品接续传承,这得益于我国文艺的人民特性,文艺聚光灯只有时刻对准人民,对准时代,对准历史,文艺才能更加逼真与生动。文艺与人民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文艺为人民,人民再用文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到人民中去,讴歌勤劳奋斗的中国人民,刻画最美的中国人物,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铸魂,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只有心中装着观众,装着人民的艺术家,才能艺无止境,艺术长青。“戏比天大”“人民是亲爹娘,观众是好朋友”,这些文艺作品中的话语彰显了我国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世代传承永不磨灭的精神价值。在新时代,文艺发展必须要具有纯洁的党性、朴素的人民性、敏感的时代性,以党的领导为保证,联结时代和人民,为人民贺彩,为时代添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11-3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
5319.htm.
[2] 齐卫平.伟大斗争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力量支撑[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6).
[3] 杨洪林.坚实如磐的理论竭诚为民的方向——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郧阳师专学报,1992(2).
[4] 孙建华,高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及其独特贡献[J].社会主义研究,2018(2).
作者简介:袁进展(1997—),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单位为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御夫)2021年07月下半月刊(总第143期)西部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与发展研究”(编号:19XZJC850001)、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西藏农牧区基层民族工作研究”(编号:18CMZ001)、西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习近平关于西藏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编号:SK2017-4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