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1-08-17赵金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建设与管理保障性住房问题及对策

赵金鹏

摘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就已提出要建立由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以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十四五”规划再一次提出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长,保障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确保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时期国家为进一步推动改善民生,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如项目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严格贯彻落实“十四五”新规,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解决策略,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落实和建设成效。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42

0引言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住宅类型,主要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由政府为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统一限定标准、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的住房,以起到社会保障性作用,主要包括公共租赁房、定向安置房、共有产权住房和集体土地租赁性住房等。随着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其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使得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依旧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其设计滞后、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外部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监督检查管理不足、质量验收不合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管控效用不明显,存在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情况,导致很多地区的保障房空置率较高。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和管理问题,才能真正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落到实处,才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1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保障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民生问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能够惠及亿万群众,使其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和改善。如以北京市为例,据有关调查显示,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达到2100多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每人6万多,人均消费性支出每人4万多,其中收入在4万-12万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常住人口的55%以上,仅居住消费支出就达到36.6%,由此可见居住支出依旧是人口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重的一环。截至2017年底北京保障房中心持有占地面积900万平方米,总计11.5万套保障房,2018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与其他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专业运营中心,有效帮助北京各区落实了“四个中心”战略布局中的职住平衡问题。

1.2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量大、物资需求多、涉及部门复杂的特点,加强相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乘数效应和房地产业链条长的作用,能够带动社会资金增加住宅建设的投入,对相关产业带来很强的经济带动效应,如拉动钢材市场、机电、轻纺、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吸引更多生产要素集聚,解决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消费条件,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从而释放更多的国民消费力,带动低收入群体扩大内需,逐步拉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调查显示,2015年建筑行业用钢占比55.4%,达到所有行业用钢占比的一半以上,2020年建筑钢筋用量占比42.7%,并经过合理预测判断2025年建筑用钢占比依旧能达到41.5%,由此可见,住房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1.3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重大举措,而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城市低收入、棚户区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能够做好住房困难家庭的“托底”工作,可以缓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职责,完善市场监测分析机制,并采取适当的经济、法律手段,如差别化贷款利率、合理调控税率和土地供应等政策,提高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措施的有效性,调节收入分配关系,鼓励普通商品住房的合理消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当地整体的房地产价位,抑制投资和投机住房需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合理控制当今社会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从而促使房价保持在合理化水平,能够最大限度缓解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的资金压力,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2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布局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当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政府在衡量土地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途过程中,会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参考标准,主要目的是满足有关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而相对忽视项目布局的合理性,采用统一的建设面积和房内空间布局,使得已有保障性住房的房型建设不能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居住需求,就会导致部分保障性住房被长期闲置。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虽然逐年上涨,但是其在空间布局上大多选址偏僻,距离城市中心位置较远,使得群众的交通成本费用增加,不能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实际,会极大限制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保障性住房的社区规模过大,虽然满足了统筹规划管理的目的,但是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治安问题严重,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化,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也就不能有效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猜你喜欢

建设与管理保障性住房问题及对策
发展群众文化满足群众需求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分析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的作用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民族类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对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