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课堂体系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以扬州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为例

2021-08-17陶金沙冯亚新陈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毕业生大学生

文/陶金沙 冯亚新 陈华

据有关数据,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在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市场人才的供应关系面临调整。而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其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否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就业能力是影响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1]。学者乔志宏指出,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学者曾湘泉、牛玲指出,受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冲击,以及劳动力市场急剧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时必须具备能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获得职业的成功发展[2]。学者王新俊、孙百才指出,从大学生个体角度而言,提高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3]。

一、就业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就业能力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的概念。就业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含个人品德,又包含个人技能;既包含个体素质,又包含外部因素;既包含家庭因素,又包含社会因素。学者马永霞和梁金辉认为,就业能力分为就业硬能力和就业软能力两方面,即知识技能(知识面、学习成绩、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调整、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等)、胜任能力(信息分析加工、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事业心、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规划能力(了解自我性格兴趣和专业、主动搜集行业信息、为职业发展做准备等)和社会适应能力(沟通、接纳包容、终身学习等)等六个因素的40个要素。学者屠辛霞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度量指标包括专业就业能力、就业人格取向、社会应对能力及就业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总之,就业能力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决定着大学生能否胜任未来职业。

本研究综合多方学者观点以及根据就业工作实际,认为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修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规划(包括职业)组织能力等要素。

二、扬州大学“第二课堂”管理体系

扬州大学制定《扬州大学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扬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注重第二课堂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第二课堂体系设置为思想成长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艺体素质与技能特长四个模块。

三、调查内容和结果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面向扬州大学全体本科生,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到有效问卷共计4513份。其中男性1792人,约占39.71%;女性2721人,约占60.29%。大一年级学生1510人,约占33.46%;大二年级学生1247人,约占27.36%;大三年级学生1127人,约占24.97%;大四年级学生629人,约占13.94%。其中理科类学生1685人,约占37.34%;工科类学生1365人,约占30.25%;文科类学生366人,约占8.11%;艺术类学生518人,约占11.48%;其他579人,约占12.83%。

(二)调查结果

1.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75%的学生认为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同时就业能力较低,竞争力弱;60%的学生认为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高,择业过于挑剔;36%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选聘方式(笔试、面试)较单一,就业满意度不高。

2.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哪些就业能力

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规划(包括职业)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近87%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图1 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哪些就业能力(多选)/%

3.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

数据显示,超过50%的学生经常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40%的学生有时参加,不足10%的学生较少参加。

通过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类别的调查,可清晰发现,思想成长与身心发展类和艺体素质与技能特长类活动学生参与最多,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学生参与相对较少。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成长与身心发展类和艺体素质与技能特长类活动形式简单、活动流程不复杂。如参加一个讲座、听一场报告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而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活动形式较复杂,往往需要参与者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或者技能,或者付出较多的体力或者精力。活动举办方往往要花较多精力策划、组织、安排整个活动流程,且有时需要较高的活动经费。

扬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借助PU口袋校园(PU平台)获得第二课堂积分24积分以上方可毕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大学生除了第一课堂学习知识外的其他能力,比如动手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第二课堂体系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情况

有将近4000名学生认为,第二课堂体系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超过2000名学生认可第二课堂体系能够提升就业能力。综合分析,近80%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10%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综合能力提升影响不明显。

综合数据分析,近80%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10%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综合能力提升影响不明显。

四、总结和建议

第一,在新发展阶段,高校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从重视第一课堂,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就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第二,优化第二课堂体系,在第二课堂的框架下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能力提升体系,可引导举办更多以就业能力提升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导及条件支持。比如:硬件支持、活动经费支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组织内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助部门、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到必修学分等。

第四,与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求做好衔接。根据市场导向和人才需求,与企业做好前置性对接,同时对已就业的毕业生做好反馈调查,以此作为学生第二课堂就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对已有的就业能力提升体系形成动态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