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大学生就业流动趋势分析

2021-08-17纪雪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源拉力劳动力

文/纪雪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动日趋复杂,目前在大学生就业流动方面存在地区间差异。一些地区亟需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却吸纳不到人才;另一些地方相当数量与质量的毕业大学生无法找到匹配工作,呈现待就业状态,即所谓的“慢就业”。

一、文献综述

通常情况下,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劳动力主要原因在于地域间发展的不均衡。针对导致地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经济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先天所呈现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历史影响、空间布局等;另一种则解释为人口转移的“推力—拉力”理论。其观点认为劳动力之所以发生跨区域流动,是由拉力与推力共同形成的结果。“拉力”是指促进劳动力发生区域间流动的积极因素,“推力”是指阻碍劳动力发生转移的因素。

对沿海与内陆、农村与城市间的在生源地情况进行了对比调查,发现内陆普遍趋向沿海流动,而农村普遍趋向城市流动。这说明经济收入的差异是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首要拉力[1]。

在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类型上,有关学者提出“就学流动”这个概念,并将就学流动与就业流动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按照流动行为的不同,把毕业生分为五类:不断流动者、返回流动者、前期流动者、后期流动者以及不动者。将二者结合作为一个连续过程进行分析。

二、相关理论分析

不同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是劳动经济学和社会学科中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焦点。就本文所探讨的高校民族毕业生就业流动方向而言,涉及到的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巴格内认为,高校毕业生即劳动力区域间的流动可能是由于“拉力”及“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拉力”是指吸引人才集聚的因素,一般是由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形成的有利局面带来的。与此相反,“推力”是指导致人口流出的因素,一般是由经济发展缓慢所带来的不利局面造成的结果。人口迁入地起主导作用的是拉力,吸引人才集聚。在人口迁出地起主导作用的是推力,促使人口迁移[2]。就本文所探讨的高校民族毕业生流动趋势而言,此理论有很强的解释作用。

(二)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人的知识、经验、制度与习惯等的理论研究。此理论主要认为人力资本是将一个人身上所有资本凝聚的合称。具体表现为蕴含于人本身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就学属于人力资本中的一种投资,而劳动力迁移同样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高校民族毕业生跨区域流动时所产生的成本就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变相投资,此做法的目的是希望在就业后能得到预期的收益。由于受教育群体在跨区域流动时的文化程度不同,所付出成本以及心理收益也不同,这就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三、研究方法

表1 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的五种流动类型

为了探寻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流动趋势的特征,本文首先分别对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流动类型以及流动方向进行了描述统计,然后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在流动类型与流动方向上东、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探寻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流动趋势等方面的特征。

四、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流动统计描述

(一)流动率

在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群体中,跨区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流动比例是怎样的?各种流动类型所占具体比例的占比是多少?表2~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回答。

表2 2013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五种流动类型及相应百分比

表3 2014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数五种流动类型及相应百分比

表4 2015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五种流动类型及相应百分比

表5 2016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五种流动类型及相应百分比

(二)流动方向

在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群体中,以就学地→就业地流动方向为基准,分析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群体流动方向,结果如表6~表8所示。

表6 2013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就学—就业流动方向

表7 2014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就学—就业流动方向

表8 2015年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就学—就业流动方向

由表6~表8表现可以得出,就业流向趋于不动者占据主要部分。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生源地为西部地区的就学群体总体趋于留在西部。生源地为东部的民族毕业生就学总体趋于东部地区就业。生源地为中部地区的民族大学毕业生就学群体同样总体选择中部地区就业。其次,剩余群体主要以后期流动为大方向。生源地为东部地区就学群体以西部地区为就业地。生源地为中部地区就学群体以东部地区为就业地。生源地为西部地区就学群体以东部地区为就业地。

五、结语

第一,根据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流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动者,即就学地与就业地为同一地区的群体占比最大;二是后期流动者,即在生源地就学,毕业后流向其他地区工作群体;三是返回流动者,即学生从学校所在地返回生源地就业。第二,不同生源地的大学毕业生,其就业流动方向普遍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相较于东部地区,生源地为西部地区的毕业生群体总体就业签约率较低。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要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也趋于成熟。第三,西部地区连续几年被归于人才净流出区域,比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才存量差距逐年加剧。从整体数据来看,西部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流出的就业人数高于外地生源流入西部地区的就业人数,形成所谓的“顺差”。因此,尽管以西部地区为主体计算的“顺差”相对比例在逐年缩小,但东部地区的人才净流入比例日益扩大,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第四,西部地区毕业生与在西部就业的毕业生相比,更倾向于留在西部就业。第五,大学生毕业后所在地区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2015年的数据分析,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因此,从西部开发战略的人才需求出发,如何有效吸引高校民族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充分考虑到高校所在地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增加西部地区对高校民族大学生的“拉力”。从大的层面来讲:一方面,合理扩大西部就业型高校的招生规模,加强与当地对口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院校、东部地区高校等的联系,以政策扶持作为杠杆对西部高校进行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援助,提高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缩小东西部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吸引人才的“拉力”。

猜你喜欢

生源拉力劳动力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