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探析

2021-08-17李泽泉叶鑫晖

观察与思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

李泽泉 叶鑫晖

提 要:在我们党探寻破解历史周期率之路上,毛泽东找到了以人民民主监督执政的新路,从大民主式群众运动监督和党内外制度监督两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我们党寻找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提供了制度前提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长期不懈努力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条成功道路将随着新中国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历史周期率是指历史上农民起义、王朝兴亡和政权更迭的一种现象,也叫怪圈。这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所致力于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从1945年毛泽东提出的“找到新路”,中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领导人的积极探索,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值得认真探究。

一、毛泽东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新路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效果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面对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①参见《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610-611 页。。这是我们党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首次回应,充分反映了还未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清醒和使命担当。毛泽东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回答尽管寥寥数语,却包含着深刻而富有创新性的答案,那就是走人民民主监督执政的新路。这条新路的核心要义是人民民主监督,注重执政党的外部监督,重视他律。同时,毛泽东也强调要“人人起来负责”,蕴涵着破解历史周期率要靠各方力量,除了依靠来自执政党外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外,还要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建设、自身监督等。在此后我们党走向全国执政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30多年征程中,毛泽东一直思考着如何走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领导我们党沿着人民民主监督、执政党自身建设两个方面对走好这条新路进行艰辛探索,不断发展这条新路,在实践中既取得了许多积极效果,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毛泽东从发动群众运动让人民直接监督和进行制度设计让人民间接监督两种方式,对人民民主监督这条跳出历史周期率新路的首要路径进行艰辛探索。

当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依靠人民战争夺取政权的毛泽东,在探究如何走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时,首先把人民群众作为第一依靠力量,把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作为首要路径。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历代王朝之所以跳不出历史周期率,不是王朝统治者不想为、不作为,而是王朝统治者由于与人民群众存在着根本利益对立,顽固地坚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被奴役、被统治的对象,从来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自己。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人民的公仆,与人民群众不存在任何利益的对立,要走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如何开展人民民主监督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思考着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即通过群众运动进行监督。这种方式是过去革命惯用的,经验丰富,见效快,效率高;另一种方式是间接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即让人民群众通过制度进行有序监督。这种方式经验少,见效慢,需要立法建制。

新中国成立不久,各地陆续暴露出一些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着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少数资本家与党政干部内外勾结,不守法经营,以非法手段谋取超额利润。面对执政后我们党首次遇到的严峻腐蚀挑战,毛泽东和党中央随即在1952年2月决定在全国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由于在运动中,党充分相信群众,并发动群众积极揭发、检举非法分子,与非法分子进行说理斗争,组建人民法庭处理非法分子,“三反”和“五反”运动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到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在这次运动中,全国共查出被贪污的赃款赃物6亿元,有38402名贪污分子受到刑事处理,①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341-342 页。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尽管为革命立下不少功劳,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贡献,但因犯贪污罪,也被执行死刑。通过这次运动,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蛀虫得到及时清理,广大党政干部受到一次警示教育。我们党执政后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群众反腐运动的迅速取得胜利,坚定了毛泽东以群众运动方式直接监督政府的信心。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国内主要矛盾已由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阶级斗争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二十四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248 页。,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毛泽东还一直运用群众运动的办法发动人民直接监督我们党执政,如: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的“四清”运动和城市的“五反”运动、1966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些群众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还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毛泽东在发动群众运动,发挥人民群众直接监督我们党执政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人民群众间接监督我们党执政的制度建设。早在建立新中国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作为未来国家权力配置的逻辑基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建立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管理中央根据地各方面工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等构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领导陕甘宁边区采用“三三制”等原则,广泛吸纳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革命阶级进行选举、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有效管理边区经济、文化、社会、政法等各项工作,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模范,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民主圣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载入国家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变为国家实践,工、农、兵、学、商等各界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代表参政议政,对国家选举、决策、立法、执法等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民主集中制纳入国家政治生活,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国家政治原则,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有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有了正当路径和可靠平台,步入规范和正常轨道。

此外,毛泽东还领导我们党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建立起民主党派对我们党执政的监督制度。毛泽东还重视人民群众的通信监督,领导我们党建立了群众信访制度,使人民群众有正当渠道随时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使党和政府经常听到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监督。

党外一系列监督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使毛泽东把监督路径从发动群众运动的直接监督发展到依靠制度运作的间接监督,把监督主体从党内拓展到全国各阶层。毛泽东确立的群众间接监督制度许多方面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而无法实施,但一些重要制度历经艰难曲折后终究被坚持下来。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实际上已看出了大民主群众运动的弊端,先后作出了“还是安定团结为好”①《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567、571 页。、“把国民经济搞上去”②《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567、571 页。等重要指示,于1975年恢复了中断11年之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令人欣喜的是,毛泽东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在他的后继者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我们党破解历史周期率不可或缺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毛泽东从党内思想教育、自我监督等方面,对跳出历史周期率新路的另一条路径——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先,毛泽东紧敲拒腐防变警钟,狠抓党内教育,夯实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思想基础。在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日子里,毛泽东深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使我们党在掌权后抵制外界各种诱惑和侵蚀,首先要自身思想过硬,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在为进城和全国执政作准备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将夺取全国胜利视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向全党提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两个务必”,提出了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名字命名地名,制止党内歌功颂德等防止党内骄傲腐败的具体要求。在党中央机关离开我们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村赴北京时,毛泽东又提出了形象的“进京赶考”比喻,立下了决不当李自成的誓言。毛泽东的这些思想要求,讲得及时,针对性强,内容具体,无疑为党内构筑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思想防线提供了营养剂和清醒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警惕党内滋长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先后开展整风、整党等党内集中教育的形式去克服。1950年下半年,全党开展了执政后首次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克服党内存在的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这次整风运动,初步解决了党内工作作风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毛泽东于1951年2月提出要以3年时间进行一次全党范围的整党,并规定了这次整党运动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首要任务是对全体党员进行以党纲党章和怎样做一个标准共产党员的普遍教育。通过这次整党的普遍教育,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在坚定政治信念、明确政治方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为了防止党内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毛泽东要求全党用小民主的办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开展整风运动。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 ——批评 ——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依然要求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克服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主观主义作风。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中宣部与中组部共同编写了《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一书作为党内思想教育的教材,把党内教育内容概括为“什么是共产党员、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什么是党的优良传统、怎样做一个好党员”①石仲泉:《新中国70 年执政党建设的创新性贡献》,《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 年第4 期。等部分。按照这些基本内容开展的党内思想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为当时克服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其次,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自我监督,积极探索党内监督体制建设,努力构筑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制度防线。早在1937年10月,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员在各级政府中应该成为坚决勇敢、刻苦耐劳、急公好义、礼义廉耻的模范,并受中央与地方党的严厉监督。”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54 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决议的形式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以及保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作为党内自我监督的重要制度内容固定下来。③参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212 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强调党内“无论任何人,犯了错误都要检讨,都要受党的监督,受各级党委的领导,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主要条件”④《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第2163 页。。毛泽东不仅这样说,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党内监督制度体系。1949年11月,党中央颁布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县以上党委普遍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对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出了规范,明确了纪委的双重领导体制。可见,党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建立了自身的专责监督机构,为党内监督提供了组织保障。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朱德于1952年曾两次向毛泽东和党中央递交了中央纪委的总结报告,毛泽东都认真阅读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转发全党,指示中央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朱德在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党委加强对纪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健全纪委的办事机构、充实纪委专职干部、纠正纪委办案错误倾向、改正选人用人的缺陷等问题,有力推进了党内纪律检查和监督工作。

“高饶事件”发生后,为了加强党内纪律监督,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党的监察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有权检查和处理党员干部违反党章、党纪和国家法律、法令的案件,党内监督机构的职权有所扩大。党的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上级监察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监察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二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245 页。,在党内监察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中加重了上级监委对下级监委的领导权,有利于加强对党内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党的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还决定建立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提出把全国、省、县三级党的代表大会改为常任制,每年召开一次,“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②《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33 页。,党的中央、省、县三级委员会要定期向各级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其询问和批评,重要决定要经过其讨论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还要担负起监督党的机关工作的责任。代表大会常任制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和完善,但其设立及监督职能的规定,反映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一大创新。

此外,毛泽东还领导我们党建立健全党内请示报告、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拓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党内监督路径。1948年1月,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由党中央印发全党,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从此,全党请示报告制度开始规范实行。党的八大吸取了苏共的历史教训,突出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要求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党中央反思和探索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带头发扬民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率先在会上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有力推动了全党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和民主生活会的开展。

党内监督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健全表明,毛泽东在重视通过人民民主这个外力监督我们党执政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执政党自身内部的监督。尽管这种党内监督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止,但毛泽东为建立这种监督的艰辛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效,为改革开放后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构筑党内系统的有效的监督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

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的探索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曾亲身经历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耳闻目睹群众运动引发的动乱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邓小平,深切体会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上来。同时,在人民民主监督方面,邓小平也废除了以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监督党和政府的方式,而采取小民主方式。邓小平所讲的小民主方式监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走民主之路。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开启了依靠制度和法制推进人民民主监督我们党执政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重建了中央纪委,率先从加强党内监督专职机关建设入手强化党的监督。党的十二大加强了纪委建设,将纪委由党的委员会产生改变为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使纪委由党委内部机构成为党的机构。党的十二大修改了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68 页。,并对纪委的组织、职能、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为强化党内监督奠定了制度基础。1987年7月,中央纪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党内党员干部纪律监督的规定(试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内监督的法规,使党内监督的任务、方式等有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制建设的方针,强调通过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这是防止‘文化大革命’重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7 页。。

沿着邓小平的轨迹,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两任总书记,继续在制度和法制框架内推进民主监督。1990年,党中央颁发了《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党内民主生活会的目的和原则,促进党员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届六中全会分别对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发挥纪检机关的监督作用、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等方面作出了专门规定,有力推动了党内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2003年8月,党中央成立了巡视工作办公室,加强对巡视工作的日常协调和指导工作。此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出台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文件,对党内监督的地位、权力、重点以及路径、办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实施细则,推进了党内监督法规化。党的十七大就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制度、完善巡视制度作出了新规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作出了明文规定,还提出“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161 页。。与此同时,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党外各种监督形式也在逐步建立健全,特别是国家立法进程加快,到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为建立健全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奠定了法制基础。

应该讲,在党的十八大前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历届党的领导人尽管没有明确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但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邓小平讲过:“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80 页。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政权和一个政党,“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475 页。。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第273 页。可以说,这些都是反映我们党的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高度警惕的至理名言,与毛泽东“决不当李自成”一样,振聋发聩。在战略谋划上,他们的思路和确定的路线也是正确的,一手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设,发展民主法制,防范和扼制腐败。在实际工作中,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主法制、监督体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不少成绩。然而,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主要精力集中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集中在行政管理上,物质文明建设的大力加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明显滞后、国家行政机关的膨胀与国家监督机关的弱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加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偏重于量的增加,管用性不强,出现了“牛栏关不住猫”的现象,再加上制度执行力不够,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执纪执法不严等状况,导致管党治党宽、松、软,党内政治生态受污染,腐败现象蔓延,社会风气滑坡,党和国家面临如邓小平所说的“风气如果坏下去,会在另一方面变质”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4 页。的危险。可见,我们党在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发展的同时,织密织牢权力监督和执纪执法体系,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有效防止自身腐败、规避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不仅是执政规律使然,也是历史和实践逻辑使然。

三、新时代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547、48 页。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547、48 页。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④《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21 年1 月23 日。。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周期率讲得很多,论述得很深刻,他所讲的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主要是指制度体系,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在内容上,抓总抓纲,把政治监督放在首位

政治是指政党、政府等治理国家的行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一切都无从谈起。可见,抓牢政治监督,就抓住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牛鼻子。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作了大量论述和反复强调,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547、48 页。,“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⑥《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年版,第80 页。,“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⑦《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21 年1 月23 日。。为了突出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党内政治建设的内涵和方法。两次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政治纪律作为党内六大纪律中的第一纪律作出了规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进行部署,党的十九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

综合起来,党的政治监督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十一方面。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四是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五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七是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八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九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十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二)在方式上,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腐败是我们党的毒瘤,是我们党执政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腐败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的政治清醒,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斗争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革命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顽强毅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经过短短几年的高压惩治,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从“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到“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的形成,再到“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伟大成果。反腐败取得的空前伟大胜利,使治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强有力的不敢腐氛围,为治本赢得了时间。

在治标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治本,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理想信念和官德政德教育,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和部署下,中央加强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和反腐败的立法建制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近200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明确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建设。可以说,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近10年的努力,党和国家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不能腐的法规制度越织越密,党和国家监督、执纪执法总体上实现了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在加强不能腐的制度治党的同时,中央加强了思想建党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教育,使思想教育成为党组织的永恒课题、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推动党内思想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构筑起不想腐的强大思想长城。

不仅如此,为了使反腐和防腐更有力、更坚固,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49 页。。为此,我们党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惩戒与教育相结合,让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同时,也将制度刚性引进思想教育领域,使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例如: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法规形式将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等思想内涵加以固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立了党内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的紧密相联。

(三)在体系上,贯通内外,统筹推进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能否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历史周期率的破解。对于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和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十分关注权力监督。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两方面,统筹推进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监督制度,切实把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有效的监督效能。首先,党内监督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依据,形成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其中,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必须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年版,第201 页。的要求,对领导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推动各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日益科学和完善,使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得到了明显加强。同时,实行了纪委派驻机构监督和党委巡视巡察监督全覆盖,推动党内监督向基层延伸,有力扩大了党内监督面。

在党外监督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人大监督和国家监督等各种党外监督体系。按照该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都对健全党外监督体制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推进各种监督形式迅速建立健全。当前,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为依据,以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党外监督体系。党外各种监督的建立和健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和国家、省、县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建立,实行了对行使国家权力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极大地增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由于我们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唯一长期执政的党,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80%,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95%,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交叉重合的。所以,党内外各种监督尽管主体不同,但其监督的对象是一样的,各种对公职人员的国家监督,也涉及对党员的监督;党内各种对党员的监督也涉及对公职人员的监督。面对这样的党情和国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党内外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中央将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监委与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委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但各自职责明晰,纪委以党章和党内法规为依据,履行对党员执纪职能,监委以宪法和国家法律为依据,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职能。纪在法前,纪比法严,纪法贯通。党内严重违纪,必然滑向违法;违法也必然违纪,违纪与违法,经常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党的纪委与国家监委合二为一的体制设置,促进了党内执纪权与国家执法权的协调,实现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统一、以纪律管党与以法律管全体的衔接,从而加强了党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了党对监督工作领导的权威性,也有力促进了我们党对历史周期率的防范。

(四)在执行上,严明问责,增强制度的威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法规和制度设计,关键要看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有了好的法规和制度,不落实不执行,使制度和法规成为摆设,成为稻草人,势必会影响党的威信,动摇党执政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制度的执行,重视责任担当,重视以问责制推进责任落实,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为此,他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把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也概括为六个字——监督、执纪、问责,突出了制度的执行力,强调“要以有效问责强化制度执行,既追究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也追究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50 页。。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问责制、督促制度执行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两次颁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完善了问责制度。各级党委和纪委建立健全问责具体制度,进一步落实问责条例实施办法,使各级失责行为得到及时追究。

正如王岐山同志所说的那样,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党中央实施问责制后,各级党委和纪委动真碰硬,严肃问责,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2014年至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全国共有7020个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430个纪委(纪检组)和6.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②参见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年版,第61-62 页。严明问责,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责任的清醒和对权力的敬畏,增强了对党的决议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

(五)在保障上,打铁必须自身硬,建设纪检监察铁军

如何保证对监督和执纪执法者自身的监督,增强监督和执纪执法的效率和公平,是避免历史周期率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健全内控机制,经常打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③《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日报》2019 年1 月12 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的部署,各级党委和纪委从思想、组织、制度、纪律等各方面加强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在思想建设上,纪检监察系统积极开展听党课、学党史、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扶贫结对等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兴调查研究,面向全党扩大纪检监察系统内外干部交流,加大轮岗交流,促进多岗位锻炼。开展岗位大练兵大培训,提高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依法调查等本领。党中央正式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各级纪委机关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坚决清理门户。对害群之马的有力清除,保持了纪检监察队伍的纯洁。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夏朝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某些单位的制度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