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08-17奚洁人
奚 洁 人
提 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百年来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的美妙之青春,其奥妙就在于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百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党的路线、文化开放和两个革命相互促进等理论创新的思想机制和革命动力,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 年第7 期。100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毛泽东强调:“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59 页。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从建党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是因为其“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9 页。百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时代课题,回应人民期待,着力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出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朝气蓬勃的美妙之青春。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所谓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这个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器观察中国的国家命运,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回答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回到现实中去,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其本身包含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于理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86 页。。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③《列宁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61页。。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不同于在其他国家,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因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④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7 期。。其次,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社会需要和找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为了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曾用“有的放矢”来形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关系。他强调,我们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1、819 页。。“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1、819 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这种比喻深刻地诠释了理论、任务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有的放矢”的必然要求是不能照抄照搬、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指出:“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要“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⑦《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374 页。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34 页。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抽象的教条,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洋八股,“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76 页。。
所谓时代化,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道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立足时代特点,“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66 页。,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时代走向,准确地回答时代课题,解决时代问题,并在接受人民和实践的检验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课题,原有的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并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去回答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能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然,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理论发展逻辑的历史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百年来,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所谓大众化,一方面,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每一个历史阶段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集中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我们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③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 年第13 期。,不断提高全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的基本经验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34 页。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⑤《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207 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民族性。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9 页。这就是说,思想本身无法改变世界,改变世界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13 页。。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通过改变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状态,让群众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通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去改变世界,以实现他们的自身利益,完成从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信群众的力量,尊重和吸收群众在理论创新中的创造性智慧,相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可以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道理。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思想文化机制和革命动力机制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博大胸怀,具有不竭的强大革命动力。
(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机制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①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 年第1 期。“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63 页。其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也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理论与实践要统一”。毛泽东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③《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90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65 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角度看,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关系,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96-297、296、296 页。“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96-297、296、296 页。其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实也是理论同人民的关系。实践性同人民性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因此,理论创新的认识论路线同党的群众路线也是统一的。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完整地论述了两者关系的统一性。他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99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⑧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9 页。最后,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理论创新自觉的创新型政党,其坚持认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96-297、296、296 页。这就是我们真理观的核心要义。
(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有机结合的政治保障机制
党的理论创新,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创新直接相关不可分割。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创新发展,同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创新,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另一方面,理论的创新、理论武装和贯彻落实都需要党的路线的体系性保证。1980年,邓小平关于《坚持党的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的讲话,⑩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74 页。集中论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如果没有党的路线保证,就难以贯彻落实、不断发展的道理。
第一,思想路线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创新创立都是以确立思想路线为开端的。比如: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毛泽东早在1930年就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6 页。的论断。到了延安整风时期,他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了科学的阐述,为我们党的七大正式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比如: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以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前提和基础的。1978年,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就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宣言书,也是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宣言书。②参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0、193、275 页。第二,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战略,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其重要性,毛泽东强调:“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316 页。因为“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④《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16 页。,十分清楚地强调了总路线的理论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历史任务和战略重点,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0-371 页。。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26 页。第三,党的组织路线是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1928年,党的六大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26 页。1979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⑧参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0、193、275 页。1980年,他再次强调:“不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的保证。”⑨参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0、193、275 页。这清晰地表达了组织路线对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保证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概念,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体系作出了完整阐发,完善拓展了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在内的党的路线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相互关系,强调组织路线是实现其他路线的重要保证。
(三)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相融通的开放品格和守正创新的文化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守正创新和文化自觉相统一的开放机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神血脉,并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努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博大的文化胸怀,大胆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并将两者融合起来。这种文化自觉和开放机制,毛泽东精辟地把它概括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6 页。
首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开放姿态,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极其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党的理论创新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肥沃土壤。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08、706、603-606、613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②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其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开放姿态,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而发展的。毛泽东强调,“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08、706、603-606、613 页。,“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④《毛泽东文选》(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1、83 页。。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4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27 页。。最后,努力实现中外文化资源的结合和融通。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应该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⑦《毛泽东文选》(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1、83 页。。
(四)党领导的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促进的动力机制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肩负着双重的革命任务,即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自我革命任务,在两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可以归结为党的社会革命理论和党的自我革命理论,这两大革命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革命动力机制。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党的自身建设比喻为伟大工程,其目标和任务是同“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负的任务”相联系、相促进的,强调“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08、706、603-606、613 页。他还形象地阐述道:“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08、706、603-606、613 页。所以,“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就是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理论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15 页。一方面,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地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更好地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革命相互促进”理论的主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伟大革命相互促进的理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动力机制的创造性阐发,是对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内涵的创新性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科学而深刻的精辟论述。
同时,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互促进,具有内在的精神机制,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两种精神的相互激荡和促进。这两种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集中体现为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在新时代,就是改革创新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这两种精神的相互促进作用,将两种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以有效地推动两个革命的持续发展,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不竭的精神动力机制。
三、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①《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90 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用中国化的语言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②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7 期。所以,这一活的灵魂、理论精髓和根本思想武器,始终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中。
所谓活的灵魂,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始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党中央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11 页。,自然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活的灵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和根本思想方法,始终“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伟大的创新理论成果中,而每个历史阶段创立和形成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又推动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科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④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5 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和基础,“实事求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的首创。首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古语作了新的界定和科学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1 页。其次,毛泽东提倡实事求是,是为了反对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 页。他反复强调,本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抗的”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 页。。为了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27 页。其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并率先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探索走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进行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继续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法宝,使人们从长期以来被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时俱进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79 页。,其实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整体性地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提出来。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37、538 页。他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2392 页。他还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37、538 页。。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魂灵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阐发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①《胡锦涛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622 页。。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②《胡锦涛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619 页。“求真务实”,同样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所谓“求真”,就是要不断地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去探求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取得真理性认识。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去创新。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新的科学内涵,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一是关于“解放思想”,突出强调了坚持和推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的动力机制。他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③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4 页。,并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进一步解放”,强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92 页。二是关于“实事求是”,突出强调了实事求是要成为领导干部的信念和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⑤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6 页。他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实事求是提升到共产党人信念的高度。三是关于“与时俱进”,突出地强调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27 页。提出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70 页。的重要论断,强调了人民群众对理论创新的实践检验作用。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就要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活的灵魂和精髓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我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