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运维思考
2021-08-16乌优娜
乌优娜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以云网融合、万物互联、数据驱动及软件定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并且已经重构了整个IT的基础架构,云网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承载了国家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业务线上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营效率,但传统信息化建设的IT系统架构是烟囱式的,不同系统间未相互打通,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限制了企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及应用的爆发让许多企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新的业务需求亦不断出现,数据量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于数据治理及价值挖掘的需求将更加迫切,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降本增效、重塑公司竞争力也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而企业IT系统上云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企业IT系统上云大体需要经过规划设计、实施迁移、测试验证等进入运维阶段。云环境下运维质量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IT系统上云是否成功,也是企业能否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指标。与传统信息化环境的运维相比,笔者认为企业在云环境下的运维有3个“变”与3个“不变”。
第1个“变”是运维模式的改变。在传统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运维模式主要是对IT资源的维护,确保IT资源能够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并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企业的业务连续。而在云环境下,企业的运维模式则是对业务和数据的运营,表面上看企业上云的是IT系统,而实际上企业上云的是业务,企业的运维团队不仅要保障现有环境可用,还要时刻为新业务上线提供支持。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云上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基于数据的运营,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2个“变”是运维对象的改变。在传统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运维对象主要是各种IT设备,企业的运维人员多是熟悉单一设备的维护人员,他们通常按设备类型划分小组,小组内的运维人员通常只熟悉某一设备的维护。而在云环境下,企业的运维对象则是云,企业的运维人员通常按照云的类型划分小组,各个小组配有不同类型的运维人员,这些运维人员通常既熟悉硬件又熟悉软件。
第3个“变”是运维主体的改变。在传统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运维主体多是运维工程师,他们多被称作主机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和存储工程师。他们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对IT资源进行维护。而在云环境下,企业的运维主体多是运维自动化平台,通过运维自动化平台解决IT资源的管理和维护,这些平台多具备人工智能,能够在运维工作中不断学习、自我提升。
云计算的使用为企业信息化运维带来了改变,但也有一些传统需要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这就是云环境下运维的3个“不变”。
第1个“不变”是制度流程的不变。企业通过建立完善而成熟的运维管理制度,通过流程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运维质量,实现高效运维,提升组织内外部用户的服务满意度。
第2个“不变”是安全要求的不变。云网融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是没有风险的,云网的发展一方面正在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正在威胁人类。当企业意识到云网的“双刃剑”属性以及安全风险的存在,就要找到化解云网安全风险和维护云网安全的有效治理路径。
第3个“不变”是监控防线的不变。在任何环境下,监控永远是运维的第一道防线,业务系统可以不做运维自动化,但一定不能不部署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够让运维人员或自动化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状态,才能有机会实现第一时间问题的解决。运维的好坏,关键是要看监控系统的好坏。
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运维所追求的目标未变,但为了应对新型基础设施变化带来的影响,企业运维部门需要主动出击,適应新型基础设施带来的各种优势,积极向业务和数据运营拓展,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