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边境县级融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2021-08-16何清新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边境

何清新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的存在,边境县级融媒体既要承担建设平安中国的责任,也要肩负建设开放中国的使命。“技术+文化”则是将国门宣传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具体化与实践化的有效双轮驱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国门宣传教育 边境

一、问题缘起与时代意义

我国边境县级融媒体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与推动下发展迅猛,在机构组建、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硬件设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边境县级融媒体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肩负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边境县级融媒体如何将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开展有效的国门宣传教育,是特殊地域融媒体需要认真思考与面对的新挑战。

对于融媒体的社会功能而言,宣传是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融媒体要发挥宣传作用,必须具备强有效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与竞争力,能影响受众或者用户的态度和思想。而融媒体的教育功能,更多偏向于传播知识与传授能力。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国门宣传教育,不仅需要传播我国各方面文化信息、有关政策,而且要为我国边民乃至邻国边民传授国家安全知识、跨境交往能力,规范边民的行为。集宣传与教育两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国门宣传教育,将成为边境县级融媒体的新责任与新担当。

二、边境县级融媒体与建设平安中国的

责任

由于边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境县级融媒体义不容辞承担起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义务,致力于增强沿线边民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边民自觉维护国家边境安全。

(一)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地方责任

1. 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媒体屏障

边境地区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的地理边界的第一道屏障。尽管我国加大建设力度,全方位维护边境安全,但由于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加上边境线漫长、民间交往频繁等客观因素,边境地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压力。风险压力不仅来自于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策反、破坏、颠覆、分裂、非法传教等敌对活动,而且包括因利益驱动、内外勾结而发生的贩毒、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甚至还出现新型跨境网络犯罪。

边境县级融媒体作为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媒体融合发展体系的前端,面向境外直接构筑起建设平安中国的媒体屏障。媒体屏障的作用,需要通过边境县级融媒体以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优势,增强沿线边民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边民自觉维护国家边界安全、国家正面形象,有效打击各类敌对活动和跨国犯罪,严密防范各类危及国家安全的风险,巩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人民防线。

2. 国门宣传教育载体

根据《辞海》解释,宣传是“个人或团体借助于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观念或主张,以影响受众的态度和思想的社会活动”。宣传强调的是传播观念或主张,并达到某种效果。而教育则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不仅“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

“十四五”规划提出“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在全媒体时代,边境地区的人民是最直接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渠道与载体,是立足当地社会环境的融媒体矩阵。“国门”不仅是口岸大门的具象存在,而且体现为一种祖国的象征载体。由此,国门宣传教育承担着多重含义。各地已经建设成型的媒体矩阵,将成为全方位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前线阵地和国门宣传教育载体。

3. 地方民族文化教育

扎根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国门宣传教育丰富多彩的资源。世居广西、云南边境线一带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与境外相邻而居的民族拥有相通的语言、相近的习俗——如我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老挝佬族,我国京族与越南越族,我国景颇族与缅甸克钦族等等。他们在跨境的日常生活、边贸交易、文化活动中保持民间联系与往来,有的家庭还有婚姻、宗族关系。边境融媒体既要宣传与维护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形象,又面临族群认同文化的新挑战。边境融媒体如何优化边境各民族文化的跨境传播机制,让边境各民族文化传播承担起更大的国家责任,成为国门宣传教育的探究焦点。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脱贫攻坚并取得历史性的全面胜利,接下来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边境各民族仍然是建设与振兴的生力军。如何将这样的民族奋斗文化转化为县级融媒体的优势文化,进一步增强边民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巩固边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必然是边境县级融媒体需要重点部署与推进的国门宣传教育主题。

(二)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国家担当

1. 跨国共建共赢的第一层媒体防护

在我国“走出去”寻求深度的合作共赢之时,由于制度不同、文化差异、市场博弈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上西方媒体先入为主污名化、丑化中国,“逢中必反”广泛存在,我们与外界共建互利共赢的“一帶一路”项目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不得不应对负面的效果和恶劣的挑衅。

边境县级融媒体需要将民心相通作为国门宣传教育的一篇关键文章,激发“走出去”的智慧与担当,防护国家之间、人民之间正常交往的渠道不受破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最接地气的媒体方案。我国边民可以直接与邻国人民进行交往与沟通,跨境婚姻、跨境贸易、跨境务工、跨境节庆娱乐常态化。这是边境地区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和社会基础。边境县级融媒理所当然需要主动承担起与邻对话和合作的国家发展职责,寻求经济利益共同点,寻求人民之间民心相通诉求点,寻求跨国经济合作治理方案,为跨国共建共赢提供融媒体视角的安全保障体系。

2. 国家整体建设效果宣传教育

边境县级融媒体承担特殊职责,需要关注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对外交流,担当起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双重责任。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国门宣传教育涵盖面较广,既有口岸国门职能机构服务工作的宣传教育,也有围绕口岸国门的边境市县区域整体建设效果的宣传教育,包括边贸市场、城市交通、教育资源、医疗机构、创新产业、城居生活等全方位的政策宣传与相关法律制度教育。从国际传播功能而言,国门宣传教育更是承担着国家面向邻国的形象宣传,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软件与硬件总体建设效果的宣传与政策解读,以化解外界对我们国家的种种误读,甚至驳斥敌对势力的歪曲、丑化与攻击。边境县级融媒体如何将地缘特点转化为地缘优势,承担起平安中国的桥头堡责任,国门宣传教育急需纳入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内容和议事日程。

3. 融媒矩阵构建的民族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其他市县融媒体相比,边境县级融媒体除了为党委和政府传递舆论场声音之外,还肩负起直接服务边境各项事务的特殊职能。以广西为例,边境县级融媒体所涵盖3个边境市、8个边境县(市、区),全部纳入以广西云客户端为主干的全媒矩阵,成为自治区媒体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县级融媒体需要兼顾服务地方政务、商务,服务于面向越南乃至东南亚国家的正常人员往来与边境贸易。如何在边境社会中保持边民对我们国家与制度的认同感,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形式的传教、策反、渗透,打击贩毒、走私、非法移民等違法行为,边境融媒体面临着艰巨的国门宣传教育责任。高效的国门宣传教育在国际传播中成为一种国家教育软实力的表现。

三、边境县级融媒体与建设开放中国的

使命

我国陆地大部分边境市县的世居民族,都与邻国相近民族保持着民间交往,长期发挥守边固边的作用。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边境民族同时肩负起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任务,边境县级融媒体将迎来新的使命。

(一)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教育

1. 社交平台教育基础

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边境社会具有跨境交流的生活基础,有相当数量的边民与邻国维系着婚姻、宗族的关系,或者共同从事跨境贸易、跨境务工、跨境举办节庆娱乐活动。微信、QQ、抖音等大型社交平台不仅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也得到不少邻国华人华侨、同源民族、当地年轻人的青睐。我国经典的影视剧片段、媒体娱乐节目往往出现在邻国民众的Tiktok、抖音乃至自媒体网页上。《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屡次被翻拍,《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新版影视剧也有被抄袭,国内国际备受追捧的美食纪录片《李子柒》,在东南亚还被模仿生产为“越南版李子柒”等等。虽然抄袭涉嫌违法,但也侧面证明我国文化在境外有不少受众与粉丝。经调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邻国人民接受度非常高的传统价值观,也是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观看、评论的主要内容。所有这些条件,为边境融媒体开展国门宣传教育提供了技术平台和人文交流的基础。

2. 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突破点在于寻找与建构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是边境融媒体承担着对外开放的国门宣传教育的起点,是推进“一带一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民心相通的核心要义。

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的建构:

一是内容生产。边境融媒体开展国门宣传教育,多讲述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大家共情的奋斗故事,多展示与邻国人民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合作体系、互助互惠的跨国文化交流文化。

二是技术体验的分享。对于“高精尖”技术的体验,只要技术和市场满足一定的条件,都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受众、用户趋同的追求。因此,不妨通过增强边境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科技含量,如5G、8K、人工智能等,吸引海内外受众、用户的关注,能够更有效地树立国家“先进的”“领衔的”融媒体形象,有利于建构共享型的先进文化的跨境融媒体文化体验。

边境融媒体的国门宣传教育,不仅仅是坚持正面的外宣意识和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还需要正面引导边民探索与邻国沟通、对话的跨境交流方式方法,线上形象与线下形象相结合,构筑融媒时代的新的跨境交往方式。为此,边境融媒体至少应普及与指导边民了解三种共享型跨境融媒体文化知识:(1)彼此尊重各自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政治制度;(2)与邻国人民寻求交流与对话的方式方法;(3)与邻国人民共享市场经济和发展策略,满足符合双方切身利益的需要。

(二)国家形象教育

1. 认知教育

国门宣传教育是建设国家形象的起点。5G时代的到来,边境融媒体为国门宣传教育提供了“技术+人文”的直接平台,也带来全新理念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对外传播方案。以融媒体为宣传矩阵的边境新型主流媒体,依然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整合、凝聚民心的重要抓手” 。

通过边境县级融媒体,国门宣传教育中的认知教育至少涵盖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融媒体的教育信息,让边民对我国国家形象树立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知晓中国优秀文化是如何表达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是如何建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是通过融媒体的教育信息,知晓建构国家形象不仅仅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国家公民树立个人形象的责任,个人形象是可以上升至国家形象层面的;三是知晓讲好中国故事是建设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与体现中国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四是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融媒体信息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与吸收创新能力。

2. 自觉性教育

我们国家的国家形象建构路径在于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故事展现与建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从国家主权形象而言,国门形象是国内各领域整体建设水平投射到国家门户上的整体形象,而国门宣传教育是培养边民从认知国家形象,到自觉维护国家形象的最根本涵化教育。

国门宣传教育中的自觉性教育,其目的是引导边民自觉地学习国家形象的知识,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有血有肉、积极向上的形象,自觉地参与到国家形象建设与维护上来。自觉性要来自于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接受与认同。尤其是与边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参与民俗、节庆活动,自觉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与为人处世的精髓。

3. 国家认同教育

边境融媒体承担着国家形象的最前沿的传播渠道功能,它的国门宣传教育直接塑造国人对祖国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也向外界传递增强互动对话的交流意愿。

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国家认同的基本要素,也是边境县级融媒体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动力与价值支撑。边境融媒体国门宣传教育的目标,是给边民提供具象化的国家形象内容。增强与丰富融媒体的国家认同教育信息传播,通过平民化题材、多元化视角、个性化内容,给广大边民营造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文化氛围。

四、国门宣传教育的“技术+文化”双驱动

如果将建设平安中国的责任与建设开放中国的使命视为边境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国门宣传教育的两个轮子,那么牵引双轮发动起来的则是“技术+文化”双驱动。

(一)融媒体技术驱动国门宣传教育

1. 议题设置式的内容生产

边境融媒体可以将硬性的议程设置与柔性的内容生产结合起来,国内国外两条线并行,增强国门宣传教育效果。国内宣传着重关注軍民共建、反走私、缉毒、非法移民等牵涉边境安全的最重要议题。关注青少年的媒体宣传教育效果,拍摄军民共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托有特色的护国碑、护国旗、保卫边疆革命历史课程等活动培育下一代国家安全意识。外宣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民心相通的两种文化资源来设置议题:一是国家之间共有的议题资源,例如边贸、跨境旅游、跨境节庆、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侨史、红色革命史等共同议题,塑造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二是我国成就模式的议题资源。这类议题资源主要是指我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疫复产等方面的成就,是吸引深受贫困或疫情影响的国家所共情的议题。从外媒报道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更关注我们这类议题,更盼望找到适合各自国家的脱困对策和发展思路。

2. 技术高位的国门宣传教育

拥抱融媒体新技术,建立技术高位的竞争思维。以媒体融合、5G+8K、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精尖”科技体验,增强国门宣传教育技术手段与效果,满足5G时代我国人民对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知识的深层次需求,提升文化审美能力和社会职责。利用高科技、智能化体验吸引境外用户的关注和对我国新文化的新认同。

3. 规模化生产

边境融媒体需要依托国家战略的重大选题,针对边境地区国家安全情况和外宣需要,认真、精心策划系列选题。除了党委、政府的预算之外,还需多方筹措经费,制定灵活机制,推动系列选题的规模化生产,推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系列作品,打造边境融媒体的作品品牌,传播国家形象。边境融媒体内容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在议题设置的框架下,可以拓展用户生产内容、专业生产内容、职业生产内容等三类模式 。

(二)“讲好中国故事”驱动国门宣传教育

1. 主流价值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包括讲好中国与邻国的共同故事,传递正面、积极、具有共识意义的交往信息。边境融媒体建设是“一带一路”中外民间交往、民心相通的整合过程。借助融媒体矩阵的技术能力,主动搭建跨境“云平台”“云社区”,引导跨境信息的主流价值观和信息流向,“注重智能化创意内容生产,提高海外受众在中国内容消费中的体验感”,都将有助于邻国人民理解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2. 扩展媒体矩阵的国门宣传教育共同体

将融媒体的职能部门延伸、联合至边防、反走私、缉毒、移民等特殊行业,由国家出台政策,通过设立专项的形式,鼓励边境县级党委宣传部、广电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边境各职能部门,建设国门宣传教育的跨部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网络在手机、电视、广播、校园宣传LED屏等平台推出国门宣传教育信息与知识,立体化增强国门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3. 建设新型的跨境人文交流文化

在跨境交往中,如何从原生的族群共同生活空间,转向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互惠与互融,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是交往的基础。边境融媒体在具体工作中至少有三大方向需要推进:一是服务好边民交往,构建“媒体+边境政务服务”;二是建设不同服务对象的微社交圈,如边贸微信群、跨境旅游微信群、抖音公众号等,了解民意与引导舆论;三是主动采用微纪录片、微视频、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手段,记录、传播边民贸易与交往的日常生活,营造民心相通的跨境交流文化氛围。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项目“精品课程‘融合新闻学导论建设与(北海)县级融媒体实践教学探索”(桂宣字[2020]182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郭致杰, 王灿发.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宏观社会功能与效用探讨[J].新闻爱好者, 2020(2).

[3]云海辉. 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建构[J]. 纪录片研究, 2019(5).

[4]胡英歌. 融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传播创新[J]. 青年记者,2020(1)中.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新时代关于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问题思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