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
2021-08-16饶立昌孙英臣
饶立昌 孙英臣
摘 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不仅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而且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分析一切事物、处理任何问题。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考察分析党史的一种范本,他坚持一分为二地考察分析党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不仅为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我们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了光辉典范。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唯物史观;辩证思维;历史规律
中图分类号:B0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4-0005-08
收稿日期: 2021-05-06
作者简介: 饶立昌,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孙英臣,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报刊社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非同寻常的重要年份,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对党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P5)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唯物史观、辩证思维纵贯其中,堪称在党史学习和研究领域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
一、注重运用“两点论”,
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党史
“两点论”也叫“两分法”,是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简明、生动、通俗的表述。他指出:“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2](P320)“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党的支部书记,部队的连排长,都晓得在小本本上写着,今天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2](P285)“两点论”告诉我们,分析问题一定要一分为二,既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这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内涵。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始终坚持“两点论”,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3](P3)由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存在重大区别,社会上便出现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是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认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比改革开放后的成就还要大,甚至认为“文化大革命”不容否定;另一种观点则是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认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几乎一无是处,应该全面否定。这两种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就在于它们采用“一点论”的方法看待两个历史时期,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彼此割裂、相互对立起来。
习近平运用“两点论”分析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他指出:“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3](P4)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充分肯定两个历史时期各自的历史贡献,充分注意两个历史时期各自的历史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辩证统一地看待两个历史时期,决不能彼此割裂、相互否定甚至根本对立。总而言之,“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P4),这“两个不能否定”不仅体现了习近平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而且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还明确宣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正确认识苦难之重、牺牲之大与苦难中铸就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百年辉煌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翻天覆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推进了富国大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惊天动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习近平豪迈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P6)
在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自豪的同时,习近平也凝重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3](P119)。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28年间,无数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和鲜血。仅以风雨如磐的长征为例,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4]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5](P289)中国共产党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政党史上是罕见的,正是在艰难困苦、英勇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铸就了辉煌。
(三)正确认识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失误和奋斗、转折
毋庸讳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也遭受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从1931年1月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日益陷于被动,遭受重大伤亡,经过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4]。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之久,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6](P206)。习近平深刻指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3](P213-214)
习近平始终坚持“两点论”,在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失误的时候,他没有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没有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在不讳言挫折、失误的同时,他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他指出:“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3](P304)他还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挫折后毅然奋起、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3](P271)。
二、注重运用“重点论”,
坚持抓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重点论”是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的通俗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与此同时,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存在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只起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存在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但也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影响和制约作用。“重点论”要求我们学会“抓重点”,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習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了“重点论”,善于抓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他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P16)。
(一)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始终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这部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其中有苦难、有辉煌,有成败、有得失,有鲜血、有汗水,有初心使命、性质宗旨,有理想信念、精神谱系,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光辉历程,有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百折不挠、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壮丽篇章……坚持“重点论”,就是不为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所遮蔽,不为盘根错节的历史脉络所干扰,而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历史的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主题和主线。
习近平以深邃的眼光、宽广的视野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程中去评价,着眼大局而不拘泥于历史细节,突出重点而不囿于繁多头绪。首先,他将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3](P58)这样考察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不会把历史割裂开来,就不会因为历史发展的曲折而遮蔽主题主线。其次,他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指出:“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7](P530)这样考察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坚持了人民立场,就抓住了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第三,他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近现代中国发展史的宏阔背景下,指出:“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P20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3](P180)这样考察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把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针对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和主线的论述,有学者认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4];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蕴含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也是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勾勒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三维面相”[8]。无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作出怎样的具体概括,都是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重点论”为基础的。
(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波澜起伏、汹涌澎湃,其中有主流,也有支流。考察江河流向,尽管主流和众多支流形成各不相同的流向,但主流的流向始终代表大江大河的根本流向,绝不能对主流和支流不加区分,盲目地确定江河流向。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如此,必须“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1](P6)。
习近平将能否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视为重大政治问题。因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惯于拿中国共产党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典型便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卑劣的政治思潮,这种政治思潮的贩卖者打着“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的幌子,或者“恶搞”历史,通过胡编滥造、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歪曲和否定党史的主流;或者抓住党史上一些支流性质的事件,把它说成党史的主流;或者脱离开复杂的历史背景,孤立地津津乐道某个事件的细节,好像他们发现了所谓真相。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根本目的就是妄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来搞乱人心,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而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1](P16)。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要敢于亮剑,坚决抵制和斗争,决不允许他们随意丑化党史、糟蹋党史。
在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同时,必须从正面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有学者认为,“‘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4]。这种观点在党史研究领域凸显了“重点论”,是对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具体阐发和印证。“不懈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论探索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灵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红线,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发展壮大。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全面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规律,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规律,并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作出了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他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P7)
(一)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由一连串的事件组成的,其中的重大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首先,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在逻辑,譬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全国范围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连接着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历史逻辑。其次,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譬如,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平型关大捷、百團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彰显了八路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抗战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P53)。
习近平对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给予了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我们以他对长征的认识和评价为例,来分析他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怎样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的。首先,把长征定义为“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指出:“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3](P140)其次,对长征的意义作出高度概括,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3](P140)“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3](P142)“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3](P143)“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3](P144)。第三,对长征精神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P146)第四,教育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P147)习近平认识和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深入阐发、直面当下。
(二)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与党的事业发展紧密相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紧密相关。因为我们党要通过党的重要会议,对党的纲领、章程、路线、方针、政策予以制定和修改,对党的创新理论作出总结、概括和评价,对党的各项工作予以部署和检查,对党的工作经验教训作出报告和总结,对党的组织机构和重要人事作出变动和安排。可见,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对于认清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来龙去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对党史上的许多重要会议都给予了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我们以他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和评价为例,来分析他对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怎样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的。首先,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3](P214)其次,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高度评价,指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3](P213)他在作出评价时不吝使用“载入史册”“伟大转折”“深远意义”等顶格词语。第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影响予以全面肯定,指出:“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3](P224)两个“完全正确”毫无保留地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影响。这充分表明,习近平认识和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重要人物,对他们的认识和评价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涉及这些重要人物个人的功过是非,而且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历史密不可分,是一个既关系历史又关系未来、既关系个人又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客观环境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具体评判。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3](P56-57)
习近平对党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都给予了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我们以他对毛泽东的认识和评价为例,来分析他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怎样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的。首先,他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3](P49)这四个“伟大”奠定了毛泽东中共党史第一人的位置。其次,他对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作出高度评价,指出:“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3](P54)第三,他对毛泽东思想作出高度评价,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3](P55)第四,他对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作出全面概括,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3](P51-52)“創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3](P52)“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3](P52)“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3](P52)“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3](P52),这五个“创造性”全面概括了毛泽东在思想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统一战线以及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卓越贡献。第五,他坚定明确宣示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3](P55)“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3](P59)第六,他不否认毛泽东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同时又把毛泽东的功绩放在第一位,指出:“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3](P56)“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3](P56)“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3](P56)习近平继承唯物辩证法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
四、结 语
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坚持一分为二地考察分析党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堪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考察分析党史的一种范本,他不仅为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我们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了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N].光明日报,2021-02-03(11).
[5]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N].南方日报,2021-03-22(11).
Xi Jinping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C.P.C
RAO Li-chang1,SUN Ying-chen2
(1.Hebei Institut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2.Party School of the Hebe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He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Materialist dialectics is the core method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also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s. Xi Jinping is not only good at using the fundamental method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o control the complex situation and deal with complex problems,but also good at using the fundamental method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o analyze everything and deal with any problem. Xi Jinpings view on the history of C.P.C is the basic method of using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model of Party history. He insists on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in two ways,accurately grasps the main theme and mainstream nature of the Part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correctly understands the major events,important meetings and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It not only points out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u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but also sets a brilliant example for us to master and us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Key Words:Party history study education;historical materialism;dialectical thinking;the historical law
責任编辑:彭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