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资源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1-08-16梁丽英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互联网+互联网

梁丽英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教研组专题教研新模式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教研组传统教研模式不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集体会诊式备课”“课堂切片诊断”集体评课以及教师成长档案建立等。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教研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45-0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硬件设施,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稳步提升。但我校教研组在进行专题教研时还多沿用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教研内容、方式单一,无非是一些较为简单的集体备课、评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简单讲述相关课文的重难点,但没有给青年教师提供较为详细的教学流程学习借鉴,也缺少新、老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这种深度、广度都不足的学习交流,青年教师得不到真正的“帮扶”,专业成长速度较慢。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中,如果我校一直沿用这样传统的教研组研修方式,青年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专业提升,而老教师又拘泥于自己的教学圈子,眼光、视野受限,跟不上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最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则会成为一句空话。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切实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本课题组对教研组专题教研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集体会诊式备课”有利于发展语文教师专业知识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但是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远不足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而“集体会诊式备课”是帮助教师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我校语文教研组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借助希沃设备开展“集体会诊式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流程如下:主备教师在希沃一体机上播放PPT,模拟上课的大致流程,特别是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方法,随后组内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集中力量探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最佳教学方式。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的集体备课中,主备教师A借助PPT,讲述了这五首诗词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选择的教学方式。其中《雁门太守行》这一首诗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来赏析诗歌,但组内教师认为这一首诗使用了浓艳的词语来表现战争场面的惨烈,鲜明的色彩加之奇特的想象是诗歌的特色之处,在讲授时应该重点提及。此外,组内教师针对这五首诗词的教学方式单一(都是按诗句翻译到诗句品析的教学流程),学生容易疲劳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建议,如可以采用诗歌诵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在讲述中,主备教师A提出了备课的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饮酒》诗中的“真意”让学生易于理解?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享了具体的教法,同时也通过网络现场搜索了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段,集思广益后,A教师豁然开朗。

异于传统集体备课简单地口头讲述教学重难点,借助互联网设备的集体备课,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容量更大,以集体的智慧优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其专业知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延误了开学,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空中课堂”的学习,语文教研组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集体会诊式备课”。如《社戏》一文,“空中课堂”的授课教师主要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分析了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含义,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显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如小说人物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等。受疫情的影响,我校语文备课组跨越时空限制,选择了网络集体备课。经线上集体研讨,语文备课组最终形成了《社戏》“回炉教案”的主要内容,即字词积累、分析戏前波折情节的作用、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两处景物描写赏析、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等,课程内容即时丰厚起来,学生的学习也是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相对于传统集体备课简单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互联网+“集体会诊式备课”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具便利性,能突破时空的局限,能实现多人同时参与,共同提高。对青年教师而言,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参与教师学习共同体,与组内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经验的交流和对话,从而习得更多教学经验,实现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传承,最终形成教师的专业知识;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言,青年教师新颖的教学设计、文本解读,独特的教学方式等可以学习借鉴,实现旧知识的更新,这无疑也拓展了老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课堂切片诊断”集体评课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每一位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都获得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但如何把已获得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一门关乎教师专业技能的抽象艺术,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初登讲坛的青年教师特别需要借助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现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传统的评课方式主要是组内教师集中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向性不够明确。而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的评课采用了“课堂切片诊断”方式,即把一节课堂实录切分成一个个小片段,再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对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片段进行研究,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课堂切片诊断”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由点到面,让评课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例如语文教研组对组内青年教师L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公开课教学实例进行“课堂切片诊断”。首先截取授课教师认为最需改进或最满意的教学片段。L老师截取的是需改进的教学片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景物描写赏析,时间是6分钟。接下来记录教学片段中L老师的提问以及学生的回答,分析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确定“课堂切片诊断”的主题。通过分析发现,L老师在短短的6分钟内提问了16次(含反复提问),而且板书与PPT呈现的内容一致,可见L老师存在“碎问碎答”的教学问题,板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明确了问题,语文教研组确定了此次“课堂切片诊断”的主题是“主问题设计的依据”以及“板书设计”。最后组内优秀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每堂课设计三个问题作为主问题,主问题设计应关注三个不同的角度:课文内容、写作手法、情感(哲理)剖析,即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建议。关于板书设计,组内教师通过分享新颖板书设计实例,传授青年教师板书设计的一般思路。经过语文教研组的“课堂切片诊断”,L老师茅塞顿开,既了解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又明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由此可见,语文教研组“对症下药”式的“课堂切片诊断”更能帮助青年教师通过群体智慧习得更多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助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师成长档案建立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师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教师对职业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内驱力,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等。教师成长档案也是语文教研组专题教研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三部分:我的目标、我的行动、我的成果。在“我的目标”部分,教师可以写下“成长寄语”“个人小档案”“奋斗目标”(如表1所示);在“我的行动”部分,教师可以存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故事”等内容;在“我的成果”部分,教师主要记录荣获的教育教学奖项。在教师成长档案的网络平台上,各教师可以查阅组内教师公开的成长档案内容。

教师成长档案中“成长寄语”“奋斗目标”的叙述其实是教师

个体自我认同、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体现,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内驱力,从而不断激发教师投入教育事业的热情,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挖掘自我潜力,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正如帕尔默所言“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教育故事”“教学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化的建构,可以帮助教师把隐含于教育教学经验背后的缄默性知识显性化、完善化,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通过叙述、分析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意义的教学行为、教育事件等发生的过程以及处理的方式、原因,形成理性的教育情感态度,更好地协调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既可以通过教师成长档案的建立增强专业理念,获得强烈的自我专业素养发展意识,也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教育叙事来丰富自身的教育经验,获得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直是热门话题,相关的研究论著很多,但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变更教研组专题教研模式的角度来探究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途径的研究论著相对较少。在教育信息现代化时代,教师个体“摸石头过河”式的成长方式不足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速度,因此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更需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帮扶”,更需要借力团队智慧,更需要高效的教研组专题教研。

【参考文献】

[1]程智主编.教师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试点”专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资源环境下教研组研修方式的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18ZJY14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麗英(1989—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素养互联网+互联网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
多维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