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08-16李小娜

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作小班幼儿

李小娜

【摘    要】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其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技能进行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9-0103-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Nangu Primary School, Nangu Town,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Xiaona

【Abstract】In small-class pre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seldom teach them cultural knowledge, and focus on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n this teaching process,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only rely on teacher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t also requires the close cooperation of parent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is topic.

【Key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Self-care ability;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程度也随之增高,这一点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表现为,家长会将年纪较小的孩子送去学校,让他们去学校学习。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在那个年纪开始学习相关的课业知识还为时尚早,在这个阶段最适合的便是教会幼儿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具体可以包括,教会他们如何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自己吃饭等。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教会幼儿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在幼儿阶段有较为成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自主地、顺利地进行日常生活。因此,教师便应该在教学中对这一教学目标高度重视,在考虑到幼儿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好教学环节,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改变现有观念

现阶段,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不用培养的,家长认为,孩子在那一阶段是不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的,他们是因为年纪小,所以才不具备该技能,等到他们长大自然便会了。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习这些“复杂难懂”的技能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稍大些再学习也不迟。家长的这些想法均是不正确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生活技能,而且应该从小学起,这样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更快地独立生活。因此家长应该转变现有的这一观念,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对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认识到其重要性

在幼儿阶段,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这对于幼儿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是以后发展的基础。幼儿在这个阶段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并且要对他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和支持。比如在他们想要学习如何自己穿衣服,家长就需要对他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并且交给幼儿如何去自己穿衣服。家长对于幼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倘若家长重视相应的教育并且平时加以约束,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较强,倘若家长忽视相应的教育并且平时放任自流,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较弱。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家长不重视的现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家长从根本上改变其教育观,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快地转变现有观念,幼儿园可以指定相应的措施。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说明情况,阐明教会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其次,幼儿园还可以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向家长说明这一问题。再次,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形式,通过实际考察,更加了解实际情况,这样便能够在现实表现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解释 ,这样更加有利于去让家长改变现有的观念。最后,幼儿园还可以为各位家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家长能够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的育儿观,这样能够在无形中转变家长的观念。以上的几点措施均可以使家长快速的改变现有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二)创造合适的情境

家长在改变了相应的教育观念之后,便要想办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了,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为幼儿学习这一能力创造合适的情境。家长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内贴上贴画,当然,贴画的内容时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比如可以贴幼儿自己吃饭、自己洗漱的贴画,让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家长还可以给幼儿播放相关的歌曲等等,让他们在玩耍时也認识到这一点,做到耳濡目染。这样幼儿可以在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需要掌握这一技能,需要不断地去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创设环境时不能自己‘打破这一环境,也就是家长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不能在幼儿练习遇到困难时就去帮助他,而是应该先口头指导,教他如何改正,这样幼儿便会更加的记忆深刻,这也是有利于教学的。

(三)注重细节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区,便是幼儿年纪小,可能很多东西还不懂,因此家长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这其实是不对的。其实在幼儿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也会‘有样学样,因此家长在教幼儿时便要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在日产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幼儿的喜好,可以根据其喜好来培养幼儿相应的生活能力。比如,对于比较喜欢吃饭的幼儿,家长可以先从培养其独立吃饭开始,对于比较喜欢新衣服的幼儿,家长可以从独立穿衣服开始。家长通过观察幼儿的细节表现,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教授幼儿,这样更加的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

二、将教学常规化

(一)适合幼儿天性——游戏化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小孩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具体的教学内容也要与这一天性相匹配,制定适应于幼儿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这样便于幼儿接受。比如,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不同的洋娃娃,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装扮,包括帮洋娃娃穿衣服、扎小辫儿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利索能力的值日活动,包括让他们摆放整齐桌椅、将讲桌上的东西摆放整齐等等;在中午吃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发放并摆放整齐碗筷勺子等用具。这些活动均是以游戏性质和自愿性去让幼儿参加的,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在进行相应活动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二)重视表扬鼓励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夸奖,幼儿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嘉奖,口头或者实物奖励均可,这样可以增加他们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积极性,更加有助于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技巧。教师通过幼儿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表扬。为了将这件事细化,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评分表,比如,整理一次桌椅加几分、摆放一次碗筷分别几分、穿好一次衣服加几分等等这些。将评分具体化,同时教师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一周或者两周统计一次,对于积分较高的幼儿,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其他参加活动的幼儿,教师也需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这个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校教师的教学,在家中家长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教授幼儿。

三、要言传,更要身教

我們都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家长和学校的教学中,不仅有语言上的指导,更要有实际行动的教学,让幼儿能够真正学会一项项生活技能。比如,在学习怎样扣扣子时,有的幼儿会有扣错的现象,这时教师和家长除了口头指导以外,更好地是进行实际操作,自己亲身示范,怎样从第一个扣子扣起,怎样将扣子和孔相对应。家长和教师在示范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扣好扣子,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家长和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总之,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家长和教师应该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这一能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有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

注:本文为甘肃省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1547)的阶段性成果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姗姗.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2]董政.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5(05).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作小班幼儿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