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2021-08-16姜有宏

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寄宿制零花钱家长

姜有宏

寄宿学校孩子的家庭教育任重道远,但只要老师和家长都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就能够让孩子不负青春韶华,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教育部门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力量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了寄宿制学校,但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却开始困扰教师和家长。

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至于一些学生显得缺乏家教;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于是把改变家庭甚至家族命运的重任压到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认为孩子进了寄宿制学校,有老师24小时管着,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家校如何联合对寄宿学生开展教育呢?

教师篇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些农村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有些不拘小节,比如,将瓜子皮、花生壳、水果皮随意乱吐乱扔;不讲究个人卫生、不爱洗头洗脚洗澡、不爱叠被子、很少换衣服;不爱打扫室内环境卫生、生活用品乱堆乱放……也许这些在家庭生活中算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寄宿制学校里,却是不容忽视的素质问题,会产生同学间的矛盾、误会,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隐患。

教师可以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塑造一生美好品格”为主题召开班会,号召学生开展互相纠错及反省自身;或者定期评选“行为习惯标兵”“环境整洁宿舍”,号召学生向被评优的个人学习,到被评优的宿舍观摩;教师还可以在家长群里发布相关评比活动的信息和照片、视频等,让家长在孩子放假回家后,也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并让孩子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在家里和在学校一个样。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教师与其让学生因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而沉迷上网聊天、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不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活动,组织多种文体竞赛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到知识、交到朋友,还可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寄宿学生的青春时光多姿多彩。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在课余时间画的画、写的书法、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在放假的时候带回家中,装饰自己的家居环境;还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在放假时,利用家中的场院练习唱歌、朗诵、乐器等,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才艺,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以孩子取得的成绩为荣;如果家長和孩子有相同的爱好,还可以互相切磋技艺,不仅能让孩子的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能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充实。

促进学生和家长互动。寄宿学生因为正处在青春期,性格往往比较敏感,心理也相对脆弱。特别是在寄宿学校中,容易因为缺乏家长的管教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比如:开展“家长和孩子互相写信”“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等活动,让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做同一件事,享受“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拉近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让学生和家长更加彼此牵挂。

即使学生放假回家,也要将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延续下去。比如,学生和家长一起去看望长辈、一起去镇上赶集、一起用手机看电影等。让学生把和家长亲密互动的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一直包围在自己身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家长篇

给孩子零花钱要适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往往会因为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委屈,给在学校寄宿的孩子很多零花钱,以备孩子的不时之需,但因为孩子的自制力差,加之对花钱没什么概念,有的孩子会用零花钱买不健康的零食,还有的孩子会把钱存起来买游戏机或是其他休闲娱乐用品,不仅耽误学习,而且会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给孩子零用钱,甚至可以少给一些,如果孩子的学校搞活动需要交费,家长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转账给孩子的班主任,而不要转账给孩子。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对每笔花销记账,月末由家长审核后,再给孩子次月的零花钱。一旦发现孩子的零花钱很快用完,或者以各种理由频繁找家长要钱,一定要及时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情况,并对孩子说的理由做核实,以免让孩子染上胡乱花钱的毛病。

调节孩子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对于寄宿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了。相处久了,孩子和老师或同学产生误会或摩擦在所难免。家长不妨定期给孩子打电话或视频聊天时,关心孩子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对老师或同学表现出抱怨、鄙视、反感的言行,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劝说或训诫,解开孩子的心结,正确处理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同时,对于孩子经常提到的同学,家长也要及时向老师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行,以避免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或者形成排外的“小团体”。

当孩子结束假期即将返校之前,家长要亲手制作一些食品、买一些零食和实用的文具,让孩子带给老师和同学。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不仅要送给和自己关系好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老师和同学,也要一视同仁。让孩子学会平等待人,正确与人交往。如果同学带小礼物给孩子,家长一定嘱咐孩子“礼尚往来”,并跟对方道谢。

回家后让孩子多做家务。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寄宿学校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对此非常心疼,觉得孩子在外面不容易。于是,待孩子放假回家后,家长出于补偿心理,什么家务活儿都不让孩子做,甚至连被子都不让孩子自己叠,孩子的内衣和袜子也都由家长拿去洗。这样看似是让孩子在家中得到放松和休息,其实是误导了孩子,让他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全家人都要围着他转,一旦形成惯性,就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家长不但不应该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反而要刻意让孩子多干一些,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去镇上买东西、学着洗菜、切菜、做饭,或者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力所能及的农活儿。如果家中有老人或年幼的弟弟妹妹,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学习照顾和陪伴,让孩子多和家人接触,交流自己在外上学的所见所闻,增加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孩子做家长的好帮手。

寄宿学校孩子的家庭教育任重道远,但只要老师和家长都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就能够让孩子不负青春韶华,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作者系甘肃省山丹县育才中学教师)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寄宿制零花钱家长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家长错了
我的零花钱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零花钱小测试
漫画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