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链创设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1-08-16孙涛

语文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山海经

孙涛

【关键词】《阿长与〈山海经〉》,情境链,阅读教学策略

情境理论认为只有在具体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离开了具体情境,知识很难被准确理解;能力也只有在复杂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形成,脱离了复杂的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1]但是,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大多被放在导入部分或某个教学环节中,只是一个“情境点”,无法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的热情。教师应把创设的“情境点”连接成“情境链”,让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文本的认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以《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对情境链的创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创设“寻人启事”情境任务,初识阿长形象

好的情境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待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情境,以这一问题或任务为桥梁,连接现实生活与文本的核心内容。“寻人启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创设“寻人启事”情境任务,情境真实,任务简单,引导学生既能关注周围的生活,又能有效筛选文本信息。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真实可感、血肉丰满的“小人物”;课后的“思考探究”,要求学生了解“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于此,本文的学习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认识阿长、了解阿长的形象。创设“寻人启事”情境任务,初识阿长形象,便指向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情境设计如下:

阿长是鲁迅的保姆。鲁迅成年后,与阿长失去了联系。鲁迅想找到她,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帮助鲁迅写一则“寻人启事”。按照下面的格式来写,并根据人物特点任选一张照片。(照片略)

寻人启事

姓名:

性别:

年龄:

特征:

望知情人能与鲁迅联系,电话:×××。

重谢!

“寻人启事”情境任务的创设具体指向阿长的外部特征,可避免学生凭空想象,让他们始终处在一个与文本沟通的情境中。同时,该情境任务又指向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如写明性别和年龄指向筛选单一信息的能力,写明姓名和特征指向筛选多条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鲜明,适合不同阅读能力水平的学生。

在“姓名”一栏,学生会先筛选出“阿长、长妈妈、什么姑娘、阿妈”四种称呼,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和判断:“什么姑娘”不是名字,“阿妈”会产生歧义,学生最终确定阿长或者长妈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课文第2 段可知,与她朝夕相处的鲁迅忘记了她的名字,周围的人懒得记她的名字就用之前女工的名字“阿长”称呼她。因此,“阿长”或者“长妈妈”也不是她的真名。从“于是”和“也就”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她对别人的错误称呼没有反对,而是默认。周围的人忽视她,她自己也安于这种被忽视的状态。阿长的性别不需要讨论。在文中没有体现有关阿长的年龄的信息,因此只能写成“不详”。分析了“姓名”“性别”“年龄”三处内容之后,学生了解了阿长卑微的身份:她是一个只知性别、不知姓名和年龄的被别人忽视的下层劳动妇女。阿长的外部特征是黄胖而矮、说话“切切察察”、灸疮疤、蓝布衫等,这些特征虽散落在整篇文章中,但只要学生仔细阅读,就能筛选出来。阿长的外部特征确定了,照片的挑选也就有了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四张照片的优劣,选出最符合阿长特征并且适合用于寻人启事的那张。

二、通过“给鲁迅提建议”,深刻理解阿长的形象

情境链的设计既要内在关联、前后呼应,又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不同的情境各有侧重,服务于不同的教学任务。情境与情境之间不是平行排列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共同形成一个整合情境。[2]

统编教材在“单元说明”中指出,“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阿长有弱点,也有优秀品格。怎样分析她的这些品质呢?情境创设的落脚点就要落在此处。上一情境让学生帮助鲁迅写寻人启事,若要情境内在关联,下一情境就要回应为何写寻人启事;上一情境初識了阿长形象,下一情境最好分析阿长的内在精神品质;上一情境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下一情境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鉴于此,笔者设计如下情境:

鲁迅的儿子海婴出生了,鲁迅想找个保姆,但对是否雇用阿长当保姆拿不定主意。你会给鲁迅怎样的建议呢?并说明理由。

鲁迅寻找阿长的目的是想给刚出生的儿子海婴找个保姆,情境与情境之间的关联合乎常理。阿长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雇用她还是不雇用她,话题的开放性很大,让学生有话可说。要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观点整合文本内容,分析语句间的细微差别,探究语句背后隐含的信息,推断阿长的精神品质。这是对学生整合与解释能力的培养。

笔者根据学生的建议,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理由的说明,然后按组交流,最后班级展示。不建议让阿长当保姆的学生认为,阿长“谋死隐鼠”却不承认,说明她不诚实;说话“切切察察”,喜欢背后说人长短,饶舌多事;“不许我走动”,一点小事就告状,过分束缚孩子的天性;她占床,在床上摆“大”字,睡相很难看,说明她粗俗不堪;除夕时候强烈要求“我”说吉利话,不顾“我”的感受,硬塞福橘到“我”嘴里,体现她的迷信无知;教“我”一些烦琐的道理,这些道理迷信、愚昧、可笑,完全不适合对孩子的教育;讲的长毛的故事,真假不辨,以讹传讹,愚昧无知;还有羊癫病(羊癫病来自文章最后编者所加的“长妈妈其人”),更不适合带孩子。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对于学生讲述不全面的地方可以通过追问或者由其他学生提示、补充的方式让回答更全面准确。比如对于阿长占床,学生只说了“粗俗不堪”,教师相机追问:作者写了阿长两次在床上摆“大”字,写得很形象,齐读这一部分,说一说阿长还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母亲提醒阿长前后细节的不同,读出了新意。在母亲提醒她之前,她只是在“床中间”摆“大”字;母亲提醒她后,她竟“满床”摆“大”字,而且把“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说明她对母亲的提醒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一到夏天”的“一”说明她占床不止一年,“她又伸开两脚两手”的“又”说明她摆“大”字不止一次,年年都这样,夜夜都如此,严重影响童年鲁迅的睡眠,没有尽到保姆应尽的职责。

建议阿长当保姆的学生则一一反驳。阿长谋死隐鼠不是有意而为,而是被隐鼠骇到,下意识而为,情有可原。鲁迅认为家里出现的风波与阿长说话“切切察察”有关,这只是他的疑心,并不能证明确与阿长有关。虽然阿长占床的行为粗俗,但这是她大大咧咧、率真性格的体现。阿长除夕时强烈要求鲁迅说吉利话,吃福橘,目的是为了让鲁迅一年的生活顺顺溜溜,这说明她很善良。至于那些烦琐的道理,甚至她所讲的长毛的故事,无不体现了她愚昧背后的“单纯”。此外,只有阿长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体现了阿长对鲁迅最真挚的爱。从情感取向上来说,鲁迅愿意让阿长当儿子海婴的保姆。

阿长给鲁迅买《山海经》是本文的重点,教师可对阿长买《山海经》的场景进行还原。首先,学生齐读课文第22段,猜一猜童年的鲁迅产生想买《山海经》的念头后都跟谁说了?学生阅读后可知,鲁迅刚开始没有对阿长说,因为他认为阿长没有学问,说了也无用;他最有可能对他的母亲、父亲等亲近的人说,因为他们最有可能给他买。接着,教师扮演书店老板,学生扮演阿长,还原阿长购买《山海经》时的场景。教师通过直接拒绝、另荐其他图书、难以从众多图书里找到等方式“刁难”学生,让学生体验阿长买书的艰难和不易,体会阿长对鲁迅的深情。最后进行总结,在买书这件事上,母亲以及其他亲近的人都没有给鲁迅买,只有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给他买了,可以看出阿长更关注童年鲁迅的心理,更注重培养童年鲁迅的兴趣爱好。单从这件事上看,阿长对鲁迅的关爱之情比他的母亲还要深一层。阿长买来《山海经》送给鲁迅时,鲁迅又用了“敬意”“神力”等分量很重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已经不带有调侃之意,而是其惊喜和感激之情的真实表达。

把不建议和建议阿长当保姆的观点放在一起,学生体会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阿长,掌握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写阿长的缺点,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她的优秀品格。正是她的这些优秀品格,让鲁迅在一部《朝花夕拾》中,有五篇文章提及她,本文更是发出最深情的表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通过仿写鲁迅日记,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情

情境的创设,要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或者美好的情愫,以使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受到积极价值观的影响和感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须融情于“境”,让学生在分析语言的细微差别中感受作者的深情。

不管是雇用还是不雇用阿长当海婴的保姆,鲁迅都想找到阿长,表达感激之情。在多方打探之后,鲁迅得知阿长得病辞了这人世。他坐到书桌前,点了一支烟,打开了日记本……此时此刻,鲁迅会想些什么,写些什么,请帮他写一篇日记。

这一情境的创设由读转向写,让学生通过写来体悟作者的情感。或许学生不知道鲁迅日记的写作风格,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几篇鲁迅写的日记作为“脚手架”,引导学生有效仿写。下面是三篇鲁迅在不同时期写的日记:

一日晴。品青、小峰来。夜有麟来。[3]

三日云。晚服补血丸二粒。夜为《文学周刊》作文一篇讫。[4]

二十二日晴,大风。星期休息。无事。[5]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确鲁迅日记的特点:简洁明了;只记述发生的事件,不抒发情感;符合日记常用的格式。然后学生根据鲁迅日记的特点进行仿写,最后挑选两篇学生写的日记:

×月×日,×。上午,听到长妈妈辞了这人世。

×月×日,×。上午,听到阿長辞了这人世。

“阿长”和“长妈妈”这两个称呼哪个更合适呢?教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带有阿长和长妈妈的语句,分析鲁迅会用哪一种称呼。通过分析这些语句可知,称呼“长妈妈”的人有鲁迅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以及成年的鲁迅,带有一种客气和尊重。称呼“阿长”的人有鲁迅的祖母和童年的鲁迅,祖母称呼阿长表达亲昵,而童年的鲁迅称呼“阿长”表达的是对她的憎恶和轻视。在仿写日记的情境中,学生应用成年鲁迅的视角,成年鲁迅对阿长有着对母亲般的深爱和感激,所以用“长妈妈”这个称呼最能表达这种情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所有学习活动引入情境链中,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合作和交流[6],以培养他们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山海经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美轮美奂古画卷,神异灵怪山海图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中的奇兽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山海经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