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思成夫妇的齐鲁踪迹

2021-08-16王凯

同舟共进 2021年7期
关键词:孔庙曲阜梁思成

王凯

1930年代中后期,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学者多次赴山东调查,对散落在齐鲁大地上的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庙宇、道观、雕像、墓塔、民居和园林等古建筑进行了细致的勘测、记录、整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间他们坐毛驴车,住大车店,出没荒山野岭,历经千辛万苦,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古建筑的保护费尽了心力,也与山东这块古老土地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勘察测量孔庙

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第一家研究古代建筑的私人学术机构,创始人是前北洋政府高官朱启钤。1930年梁思成夫妇辞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职,回北平加入营造学社行列,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系统研究。

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典籍上,必须要进行田野调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对于梁氏夫妇的建议,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大力支持,他一直认为:“研究营造学,非通全部文化史不可,而欲通文化史,非研求实质之营造不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营造学社研究逐渐从文献工作转向实物调查,梁思成与学社同仁从1932年春天开始,先后对北平、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古建筑进行现场测绘和考察,直到抗战爆发才被迫告一段落。

1935年初,南京政府决定对山东曲阜孔庙进行修缮和维护,梁氏夫妇的美国朋友费慰梅在其《林徽因与梁思成》中说:“以思成的学识和技能,他当然是这一重要工程顾问的首要人选。”1935年2月,梁思成应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内政部约请,与学生和助手莫宗江一道对孔庙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和测绘。

曲阜位于鲁西南,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国都,也是赫赫有名的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原为孔子旧居,后改为祭祀之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现存曲阜孔庙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完成的,占地300多亩,前后八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数百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与北京故宫相仿。

2月16日,梁思成一行抵达济南,受到山东省建设厅长张鸿烈和教育厅长何思源的热情接待。两位厅长与梁思成都是留美出身,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对梁思成的勘察给予了种种方便,何思源还专门派教育厅秘书主任先期回曲阜准备,建设厅也派两位技士协助梁思成工作。

18日到曲阜,梁思成拜访了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德成是孔子77代孙,衍圣公孔令贻遗腹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孔德成呈请改爵。1935年1月18日,国民政府将“衍圣公”爵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头衔,并给予特任官待遇。7月,在由陈立夫主持、戴季陶监督、蒋介石亲自观礼的高规格仪式中,孔德成宣誓就职。这个15岁的少年从世袭“衍圣公”变成民国政府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特任官——1935年2月梁思成来曲阜拜访时,孔德成还未就职。

对于这次会见,官方留下的文字不多,梁思成也只是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序言中简略写道:“奉祀官孔达生(孔德成号达生)先生及孔府诸公招待殷勤。”随后梁思成在众人陪同下参观了孔庙,后来他在文章中这样回忆:“趋诣大成殿,参谒圣容毕,当即视察全庙殿宇一周。”

抵达曲阜第二天,梁思成、莫宗江等人便在山东省建设厅技术人员帮助下,对孔庙开始实测并摄影。

孔庙居于曲阜县城正中心位置,南北约600多米,东西150米左右,四周界墙及内院的分隔都不十分方正。从南至北分作八进,前三进都是柏林丛茂的庭院;第四进是奎文阁;第五进为13座碑亭所在;第六进是孔庙的主要部分,是杏坛及大成殿所在,在大成门及大成殿两侧,东有诗礼堂、崇圣祠,西有金丝堂、启圣殿;第七进为寝殿;第八进是空院,在其东北及西北两隅有神庖及神厨。从这个布局可以看出,孔庙前三进是引导式庭院,而第四進以北是孔庙主体部分,主要建筑都汇聚于此。这个规模是清雍正八年重修后留下的,若向上追溯,西汉时期孔庙就已成为国家管理的建筑物了,每次修缮、整理都有迹可循。梁思成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孔庙建筑史略”一章中这样写道:“由建筑研究的立场上着眼,曲阜孔庙的建筑,实在是一出最有趣的,也许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的孤例。以一处建筑物,在二千年长久的期间,由私人三间的居室,成为国家修建,帝王瞻拜的三百余间大庙宇;且每次重要的修葺,差不多都有可考的纪录。姑不论现存的孔庙建筑与最初的孔庙有何关系,单就二千年的历史讲,已是充满了无穷的趣味。”

历史上曲阜孔庙经历过多次修葺,进入民国后没有大修。1930年春,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中央军与阎锡山的晋军在曲阜交手,中央军据守曲阜城,晋军将曲阜四面包围,双方互相炮击,激战10天。孔庙、孔林、周公庙、颜子庙均遭毁坏,其中孔庙大成殿、寝殿、两庑、奎文阁、碑亭、启圣门、观德门、大中门等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孔府以孔德成名义向国内外多方发出呼吁,谴责炮轰圣地孔府和孔庙的野蛮行为,请交战双方应对文物古迹和圣人故里加以保护。大战结束后,孔府以山东省府拨款、民众捐款及自筹款项重修了孔庙和孔林部分建筑。不久,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四维八德”(即“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成为新生活运动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孔子获得国民政府尊崇,孔庙修葺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除中原大战后重修的几处建筑外,梁思成带领学生和助手将孔庙所有殿宇都详细测量,并在平面图上注明损坏情形及部位,对于大成殿、奎文阁两座最重要的殿宇及建筑物中最古老的金代碑亭,还专门测绘了断面图。至于孔庙的平面总图,则由山东省建设厅测量队先将方位测出,然后再将梁思成等人测绘的详图加上。据梁思成回忆,他们本来没有预备研究孔庙的历史,但在测量中为了解各殿宇建造的具体年代,搜集了不少资料,这样无意间就将各处殿宇的建造时间考证出来了。梁思成在文章中高兴地写道:“在这一大群年代不同的建筑物中,竟找着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元代门三座,明代遗构更有多处可数;至于清代的殿宇,亦因各个时代而异其形制。”

此行他们共测绘了孔庙大小建筑平面图40余处,全部详测的有大成殿、奎文阁、金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元代门三座;摄影320余幅。除测绘孔庙外,梁思成等人还考察孔林、颜庙等古建筑,这些建筑在中原大战中被晋军炮击,“破坏极甚,景象凄然”,梁思成也提出了修葺建议。这次曲阜之行,梁思成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在《阙里志》中,有明代弘治十七年重修孔庙的纪录,上面清楚记载了许多主要殿宇的尺寸。梁思成将这些尺寸与实测尺寸相比较,得出当时一尺约合31.35厘米的结论。对于这个发现,梁思成极为欣喜,特地在文章中记录下来。

返回北平后,梁思成立即撰写了长达13万字的《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提出了具体修复建议,初步阐明了他对古建筑维修的原则及看法,这实际上就是后来在古迹维护中常常提到的“整旧如旧”原则:

在设计人的立脚点上看,我们今日所处的地位,与二千年以来每次重修时匠师所处地位,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已破敝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

但是今天我们的工作却不同了,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这座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智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

这次测绘完成不久后,抗战便爆发了,梁思成精心编制的修葺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考察山东多处古建筑

1936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结束了对河南龙门石窟考察后,经开封抵达山东省会济南。

济南南部山区历史上曾为佛教圣地,梁氏夫妇对历城神通寺一带的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等古迹早就心驰神往,到济南后马上来到历城柳埠镇,去勘察这些古塔。梁思成在《五座中国古塔》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山东济南城南30英里的群山之中的神通寺,就有一座上文提及的四門塔。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走完30英里的路途,找到该塔。这是一段愉快的旅途;行走在山岩间的小径上,我们一边呼吸着早夏时节风中的花香,一边浏览着蓝天下步移景异的山峦起伏,最后来到了旅途的终点——位于东岳泰山之阴的一处人迹罕见之地。”

神通寺位于泰山北部的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为古代名刹,也是山东佛教发祥地。庙宇毁于清末,遗址仅存数座古塔与墓塔,四门塔就在其中。四门塔造型简洁独特,这个初看短粗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方形平面的亭子,亭中心为塔心柱,四面设拱门。屋顶是一个阶梯形金字塔,上覆以一个缩小的印度窣堵坡样式的尖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这样描述四门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门,中立方墩,墩四面各坐一像。塔身单层,平素无饰。”塔在梵语中称为“窣堵坡”,本为瘗藏佛骨之所,源于印度,进入中国后建筑形制与华夏文化风俗融合,产生了多种风格。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塔非常熟悉,他认为许多古塔都是中国传统多层结构和印度窣堵坡样式的有趣结合,四门塔就是其中最早和最简洁的实例之一,梁思成认为“它在中国古塔的演进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柳埠神通寺,梁氏夫妇看到这些闻名天下的古迹被杂草、树木掩盖,已沦为兔狐獾鼠的栖息之所,非常痛心。他们在勘探、调查之余,清理、扫除了古建筑上的杂物,让这些名胜重新绽放了光彩。

考察了四门塔、龙虎塔及其他墓塔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又来到十余里外的灵鹫山,这里有座造型奇异的九顶塔,基本上属于亭阁式塔,但塔顶又分建九个密檐式小塔。梁思成夫妇走南闯北,见过的佛塔不胜枚举,而灵鹫山九顶塔形制极为特殊,全国仅此一例。可惜此塔已有毁损,顶上九塔只剩下五个,衰草残砖,一片破败之像,令梁、林唏嘘不已。多年以后,山东省文化局和济南市政府准备修葺九顶塔,省市文物和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绘制了维修图纸,但九个小塔的塔刹无实物可查,无法确定图样。后来他们联系了梁思成,这时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与原营造学社同事刘敦桢为他们修改了图纸,并结合九顶塔讲解了各种塔刹的结构。九顶塔整修结束后,梁思成非常满意,专门在《文物》杂志撰文称赞——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次山东之行不仅获得了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启发了才女林徽因的创作灵感。鲁中山区风景如画,济南、泰安一带的山光水色引人入胜,蓝天、白云、石桥、山泉、古道、农人都成为林徽因吟咏的对象。她在《旅途中》如此描绘:“前面天空。山中水那样清,山前桥那么白净——我不知道造物主认不认得,自己图画;乡下人的笠帽,草鞋,乡下人的性情。”林徽因在山东乡间步行,走一路,写一路,完全与这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了。她在《黄昏过泰山》中这样写道:“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如同这青黛山,今天,心事孤傲的屏障一面;葱郁,不忘却晚霞,苍莽,却听脚下风起,来了夜——”

山东对于梁氏夫妇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五年前,他们的好友徐志摩在济南附近因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带着林徽因亲手编织的一只小花圈赶来为他送行。这块土地对于林徽因来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凄楚和悲恸,如今来到这儿,情感丰盈的林徽因心里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需要倾诉——这也许是她此间诗作丰富的原因。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孔庙曲阜梁思成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曲阜之旅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全国孔庙知多少